济公“超俗”背后的隐喻
日期:2025-01-09 17:18:47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陈泰然

        济公的“超俗”,表象上是破戒、疯癫,实质上是对于那种已被组织到封建王朝体制之中的宗教秩序的反抗,从而又暗示着对于真正禅宗所追求之本意的维护。就跟阮籍嵇康对魏晋当时世俗礼教的反抗和对于真性情、真义理之追求一样。宋代的禅宗僧人和科举出来的文官一样也要考试,南宋的“试经度僧”和“敕差住持”制度,跟科举任官的程序几乎一样,禅僧也可被视为一批特殊的进士文官。具有足够的知识和写作能力,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走上科举文官之途的士子,出家参禅而成为高僧,是接近乃至介入士大夫圈子的又一条途径。这种士大夫化的禅僧非常多,他们有权力对各种社会现象提出意见,编制行卷,乃至出版别集,与士大夫交流。所以对于济公这种既有出世之心又有济世之愿的人而言,出家当和尚其实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既能出家修行,又能入世有些作为。

        但是济公的不同在于,他认为南宋禅宗的士大夫化有些太过头了,过头到有些不接地气了,要是不停继续下去天天迎来送往,那和官场还有啥区别,所以济公对此类风气愈发厌恶,更愿意在市井中和市民阶层的老百姓们混迹,尽管济公也会和官员交往,但他倔脾气比任何禅僧都大,用他师侄居简禅师的话来说,就是“无故强之,不往”,意思是:你无缘无故硬召我去你家是吧?我就不去!他更爱投身在市井之中,在民生疾苦事中点拨,在人间烟火气中流连。济公是当时的高僧慧远禅师的得意弟子,同时又懂医术,经常为百姓治病,用智慧为百姓解决麻烦,所以在当时颇受百姓欢迎,之后民间才开始把他神话成活佛。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