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虹影
——鲁虹架构的艺术虹桥
犹犹疑疑入批评
如果把中国艺术批评界以长江为界划分的话,南国风情旖旎,其中有一道风景线当属于鲁虹。他的成就宛如一道彩虹横架在南国的晴空,七彩斑斓。他以批评的桥梁,架构了一条坦途,沟通着桥的两端——艺术和大众。
大概有艺术和文字思维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天性中敏感、善感而易受伤害。他们更多的是用心灵用眼睛去思考。1954年,鲁虹出祖籍江西,出生在武汉的钟灵毓秀给了他灵慧和才气。小学六年级时,文革开始了。60年代末,鲁虹和好友李全武、王小宝自发到处寻访名师,他们找到徐光耀老师学习绘画。在鲁虹心中,始终有一簇火苗在燃烧,温暖着他的心灵,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在鲁虹的心中,湖北汉口华清街新直二巷16号楼下那间不足二十平米的简陋小屋,是知识与艺术的圣殿。小屋岁月是鲁虹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那段时光影响了鲁虹的一生。也许,鲁虹浓浓的武汉情结就始于此吧。而今,那间小屋早已被城市新矗立的高楼大厦取代,但是,小屋的精神却永远篆刻在鲁虹心中,成为鲁虹人生和精神的港湾。
文革后期,虽然学校已经从“停课闹革命”渐渐复课,但“读书无用论”却甚嚣尘上,大约从1970年开始,正读中学的鲁虹,对理想是既迷茫又向往,在那个知识和物质双重匮乏的年代,鲁虹和一帮同学袁善腊、王小宝等人,时常二三十人挤挤挨挨地聚拢在唐翼明先生身边,凝神聆听先生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纵横捭阖。唐翼明先生的父亲是国民党高官,解放前去了台湾,可以想见先生生活的辛苦。那时的唐先生在武汉做中学老师。1981年先生出国,后居留台湾任教,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在那个疯狂荒唐的年代,这样一批人,认真地对历史、文学、艺术与人生进行思考。他们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挽斯文于不坠”的使命感,他们始终相信一个民族的悠久的文明会传承下去。唐先生有一首七律,尾联是“北窗风雨逐云急,陋室弦歌有布衣”。一句“陋室弦歌”往来无白丁的陋室高怀令人击节而赏。那段小屋岁月,那一盏清茶、一本翻烂的书,一席清谈,一阵笑声,纯净的友谊都至今萦绕在鲁虹的心头耳畔,小屋时光时时在鲁虹的梦中浮沉,醒来唏嘘感慨不已。而陋室清谈的那一批人,文革结束后,他们成为改革开放成为弄潮儿,在各自的领域成就斐然,成为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化思想的繁荣盛景。
毫无例外,鲁虹也是知青,当年下乡到湖北蒲坼县赵李桥镇羊楼洞茶场。知青对月的鲁虹,对知识无比渴望。在知青堆里,鲁虹勤奋而沉默,才华横溢而寡言内敛。那时的鲁虹是花季少女的心中的偶像,也许是因为沉默而更显得神秘,更易勾起女孩子的倾慕之情吧。然而一心追逐缪斯的鲁虹对身外的秋波频仍麻木茫然,不知碎了多少芳心。那时的知青宿舍是挤满二三十人的大通铺,男生独有的杂乱房间里,独有鲁虹的床头的绳子上挂着几张不同角度的手的素描,成为知青心中的一处胜景,三十多后依旧清晰如昨。
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的秋天,鲁虹考入湖北美术学院78级师范班,就读国画专业。这一脚踏入武汉,从此,一种浓浓的武汉情节就深深结在心中。入学之初,18名学子就热情高涨地举办了一个“红枫”汇报展,鲁虹也许没有意识到那时的自己已经过展露出策展组织的才能。当年班主任谢珍珠老师带领校长、主任以及一大批老师们前来参观展览,一边介绍一边自豪地大笑。当时的记忆犹新,时光转眼来到32年后的2010年秋天,枫叶满山的季节,谢珍珠老师八十寿诞暨举办个人美展,鲁虹代为作序,感慨莫名。或许,鲁虹心中有着一丝不能为画的尴尬、无奈和酸涩。但是,虽不能为艺术献身,但为艺术作评论,也算是对自己遗憾的弥补吧。
扯了这么多久远的事情,还没有说到为何鲁虹介入艺术批评界。说起来也是无心插柳之举。有时候冥冥中就是这样,看似无意的一个举动却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1982年,鲁虹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湖北美术通讯》的编辑陈方既先生让他写创作体会。鲁虹凭着初生牛犊的勇气,洋洋洒洒地谈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因为有感而发,得到陈方既先生的称赞。后来在湖北省做全省美展,为第六届全国美展做准备。陈方既又让鲁虹写文章。鲁虹那时又是豪气干云,文章发表后,看到变成铅字的文字,鲁虹的写作激情如泉奔涌。1983年,大学毕业的鲁虹应陈方既先生之约,来到美协工作!那时的鲁虹还以为美协是创作机构,他心中还做着画家梦。在美协的日子,主要是组织个体和群体展览。影响最大的是从1983年7月开始,“《大河寻源》——周韶华画展”在北京、南京、郑州、武汉相继举行。1985年11月,“湖北中国画新作邀请展”。这是首次非中央机构挂一个名头搞全国展览。受邀参展的中国画家,包括刘国松、吴冠中、谷文达、阎秉会等等,这创立了一种地方美协举办全国美展的模式。谷文达的作品在这里一举成名。
这些活动似乎与自己最初的艺术创作有些背离,但是却锻炼了鲁虹的策展能力。在美协的日子里,鲁虹协助陈方既先生编辑美协会刊《湖北美术通讯》,组织研讨会,整理座谈会纪要,处理一些杂事。业余时间主要是画画,偶尔读书也只为提高个人修养而已。可谓一手执画笔,一手握钢笔。边画边写在鲁虹眼中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因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时的鲁虹,很羡慕画家周韶华的小洋楼,每天上下班经过,鲁虹心中的目标就是:努力画画,争取当大家,住上小洋楼.
原文链接:http://www.zhuoluzhongyuan.com/xiaotujia/2021-04-29/673.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