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曦光——结束语
日期:2021-04-29 10:08:56  点击:
来源:网络作家数字图书馆   作者:贺疆

结束语 


   
于刘曦林而言,面对无数约稿,不能主动为文是一种无奈和悲哀。不能畅所欲言,没有创造激情和冲动,难免有逆反之心。经年积压的主动而为的冲动,让他在十年前的一个周日,提笔撰写《北京的建筑怎么了?》,把北京西客站等蹩脚建筑痛批了一番,一吐心中块垒。很少看他文章的两个儿子看了后拍手叫好。但是该文因形势而被再三枪毙。直至几年后建筑界的朋友听说后才在网上面世,还收入了一本关于建筑的小册子,并于2002年获中国城市与艺术论坛文论奖。

    
而今年近古稀的刘曦林,回首往事,难免感慨。不论是艺术批评还是艺术自娱,他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不虚度此生,虽然有些事行天命尽人事而留下些许遗憾。戊子年春,刘曦林因咽疾手术,疗养在家。突然的闲暇使他时而糟蹋宣纸书画自娱。病闲期间,友人多嘱语乐天哲学,李松先生更书寄"曦林康乐"四字慰问,""字也便多了些兴趣。对于“乐”,刘曦林如是说:“书画自娱,糟蹋了些宣纸,较之撰文之苦,此真乐事也。其实""字不限于生活态度,亦关乎事业选择。孔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此谓也。诸画友操翰弄墨,偏好花鸟,情笃写意,此正"乐之者";联袂雅集,聚于沙龙,指手画脚,说疵道优,此正志同道合之乐也。”不能不令人叹服见解之犀利独到,透视之通明练达。

    
他曾在一幅小品上如此题:“癸酉南风春来早,京城草莓大如桃。七元八元堵馋嘴,块儿八毛户户嚼。老夫难圆荔枝梦,醉泼胭脂壁上瞧。”闲情逸致而又风趣自得,令人莞尔会心。
刘曦林这样一个一生躬耕艺术批评,文笔犀利优美,见解独到中肯,一语中的,拨乱明真。剖析杂相、探索史迹、梳理艺术规律、秉持传统文化、尊重艺术创作。其名字卓然傲立在标题之下,一身傲骨。其艺术修为和文章图绘,宛若艺海文林的一缕曦光,幻化万千霞光,灿烂夺目。
 
   附:2011年小文
 

水墨仙缘文人心
            ——由刘曦林的水仙说开去
贺疆

 
   
仲春时节,在中国美术馆的茶座,对着灯光翻看刘曦林的画作反转片,帧帧水仙,韵味别致。刘曦林说,他家的家花是水仙,而且水仙次第开放,花期从一月开至三月。说到此时,他笑容里有着孩子般的得意。
 
   
初夏一日清晨,阳光明丽,穿行在恭王府后花园的画廊湖水边,假山翠竹里,花香沁心扑面而来。拾阶而上,步入安善堂,刘曦林的水墨作品就在此展出。时间尚早,室内空空的安静,环顾四壁的诗书画,不由然心神一爽。闭目,眼前是世外胜景,翰墨书卷伴岁月,几盆水仙向春开,几竿翠竹弄清影,三两野鸭逐日眠。好一派文人意趣,琴心墨韵!怎不令人悠然神往!
 
   
“病子随父八尺房,老妻分居冬夜长。
   
南窗才见三两瓣,心头已觉满堂春。”
 
   
此诗写于1986年的“一枣居”。“一枣居”的名称说来颇令人心酸。美术馆后院八平米的小屋,先生一家四口挤在其中。雨季,常常是“夜半呼儿起,指看屋漏痕”。室外有搭建的二三平米的小外间,刘曦林就借来一张小学生的课桌,于是很多文字篇章都在这张小课桌上书就,一篇篇宏文巨作从这八平米的小屋走出。小屋门前有一棵枣树,“一枣居”由此得名,文人的甘于清贫,怡然自得之态尽显。据刘曦林回忆,1986年,对他而言是吉祥之年。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解决了,自己也入了党,还封了个研究组副组长的小官。于他而言,一个知识分子,所求不高,稍沾雨露,即感意足。想来,刘曦林幼承张茂材,十五载边城历练,晋京后兀兀穷年。从1981年到1986年,一个大男人独自带着生病的长子,生活极尽狼狈。直至妻子进京,才有所缓解。“周一至周五糟蹋稿纸,周六周日糟蹋宣纸”。虽清贫有加却甘之如饴,这与水仙的一杯清水为养是何其相似。
 
   
“玉骨高高气清清,不与万卉争俗荣。
   
南窗小仙自在开,喜煞知心老画翁。”
 
   
记得看画作反转片时,我曾指着《陶然若水》和《游仙》两幅作品说喜欢。而今直面真图,那水仙轻灵出尘、飘逸若仙的神态,嫩蕊淡叶、卓然而芳的潇洒,水仙的清逸风骨施施然。在这两幅作品中,先生的墨冲淡有致,题款与花姿相映,水痕氤氲,仙气弥漫。刘曦林在《游仙》中落款:“此仙不群,乃游仙也。”不禁莞尔,想想先生的为人为文的真诚和傲骨,信然。《陶然若水》中先生题款:“心自陶然若水,仁则万寿如山。上善若水,水至清至柔,水到渠成,陶然自得矣。”
 
   
想当年,刘曦林读研时期,潜心研究蒋兆和。那时他的孤傲和坚持已显示出一代美术史学家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在当时,蒋兆和和他的《流民图》是颇受争议的。但是刘曦林毅然决然地选择他和他的作品做毕业论文,绝不肯做任何让步和转圜。此事曾在美院引起不小的震动,刘曦林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胆识和勇气,昭示了他的敏锐和倔强。毕业答辩时,场面极其严肃沉闷,党办主任和人事处长坐在最后。好在毕业成绩得到导师的护佑,顺利地分到了中国美术馆,从此与美术理论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并成就斐然。但是对蒋兆和及其《流民图》的研究,刘曦林从未停止过。时间追溯到2003723日,“百年美术——中国美术馆藏精品陈列”中,《流民图》成为“镇馆之宝”时,刘曦林心中百感交集。
 
   
“金盏欲敛玉盘收,万花开时不肯留。
   
嘱语迟开小花蕾,莫同俗卉争王侯。”
 
   
此诗可以窥见刘曦林的一身傲骨与甘于寂寞的情怀。刘曦林的才识、文笔和修为是为人所公认的。在当今画坛,青年才俊们很多人抱着定名于刘曦林声誉倍增的心情,欲待价而沽于刘曦林。但是他从来行事低调,不事张扬。他曾认真地对我这样说过:“做学问就得像做学问的样,不必炒作自己,拿作品说话就可以了。写文章的就要把文章写好,画画的就要把画画好,不要去想那样骗人的招数。认真踏实严谨才能出学问。”十数年前,曾经有一个川籍青年登门,面对先生多做笔墨习练的建议,该青年竟大吼:“你们评论家不懂笔墨!”一向温和的先生第一次怒下逐客令。此后,他益发勤于笔墨习练,真的给评论家争了脸,薛永年针对此事曾言:“其实,曦林不仅深谙笔墨,而且更懂得意境意趣,甚至在写意画上取得了浅学者流难望项背的成绩。”。
 
   
刘曦林很注重考证,兼之博闻强记,治学严谨是有口碑的。他常常能一眼识别真伪,且指出弊病所在。当年编修美术志时,在编选彩图时,他指出一张署为中国美术馆藏李可染的国画《层林尽染》有误,众人不解,他说,这一题材李可染共画了数张,美术馆藏的那张题款在右上角,而这张题款在左边。众人恍然。还记得他曾经亲口说过,他曾经历十年之久查阅过大量资料考证,陈独秀的《美术革命》是发表于1919115日,而不是误传的1918年。而康有为的文章则是写于1917,发表于1918,是早于陈独秀的。就在今年先生把自己的考证告诉给一位误读的青年学者,让他自己更正。考证之重要之必要之繁琐,先生是深深知道的,然而先生关爱青年的气度,与水仙之严寒时节先报春,百花欲开收玉盘的品格又是何其相似。
 
   
“来时一身泥,垢面无仙姿。
   
待到花开日,凌波赋新诗。”
 
   
刘曦林,幼年师承张茂材先生。张先生赐字“苦学”。之后边城十五载,笔耕不辍,笔墨始终未曾稍离。晋京后更是穷经究年的伏案劳作,鸿篇巨制散见书架。自从患病以来,刘曦林养心为上,戏称糟蹋宣纸的时间渐渐多了。早年刘曦林曾被老师张茂材先生戏称“聪聪”,才智聪聪,二聪叠加则致慧。历经苦难后,慧心慧眼通泰,境界自然是得大自在。凌波赋诗是怎样的一种风流和襟怀呢?!
 
   
“凌波仙子最知心,岁岁年年共迎春。
  两袖清风君与我,一缕香魂我与君。”
 
   
这一首自喻诗,是刘曦林的自我写照。两袖清风、一缕香魂,是怎样的一种超然世外脱俗风骨啊。刘曦林与水仙结缘数十年,伏案之余,赏玩水仙,怡心安神,水仙的境界和高雅已融入先生精神。水仙的清雅韵致,宛如一襟自然情怀。清香缕缕萦绕鼻翼身侧,沁入心脾,宛若暗香盈袖,知音相伴。心中有水仙,挥毫泼墨,笔端流淌出来的是水仙的魂魄精神。观水仙,线条似水流动,花叶迎风摇曳,能感知水气氤氲,清香隐隐,似有仙气萦绕在画面。观《水仙》,一如体悟他的心胸和风骨。画是文人内涵修养涵养出来的,深为信然!
 
   
留言册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来客的精彩语句。而我也班门弄斧地留下一则对联:清逸出尘自丰骨,潇洒自如亦风流!
 
   
作别刘曦林,沿阶而下。回首,刘曦林伫立在曲廊竹影中,斑驳的光影笼罩着,君子风雅当如是!

 补记:
   
第一次见刘曦林,是在文章写成后的某日,在中国美术馆咖啡厅,他开口就是“姑娘”,当时他问了我的一些现状,对我极力鼓励和宽慰。让我当时有些委屈的情绪得以纾解。再晤是在恭王府他的《水墨清韵》画展上。他的那本画册我依旧珍藏着。匆匆一别之后,再见面已是2013年冬日,韩静霆画展上。中国美术馆贵宾室内,看见他,我还没来及开口,刘曦林就招呼我坐在他的沙发扶手上,一叠声问:“闺女,你现在好吗?最近忙什么?”这一声“闺女”,刹那间让我想起当初他一句“姑娘”和那些鼓励。让我的心满是暖暖的感动。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词就拉近了距离,困苦时一句话就能温暖人一生。
  

刘曦林简介:
 

    19427月生于山东临邑。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新疆任(喀什日报》任美术编辑十五年。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班。1981年起,于中国美术馆从事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美术博物馆学研究,涉猎美术评论,兼事中国书画创作。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研究部主任,艺术委员会及其收藏评鉴委员会委员、展览资格评审小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编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特邀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特邀研究员。曾获“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
 

著述:
 

专著《艺海春秋——蒋兆和传》、《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踪影》(与水天中合著)、《中国画与现代中国》、《郭味蕖传》、《中国名画家全集·蒋兆和》、《蒋兆和论》、《徐悲鸿》、《傅抱石》、《于非闇》。主编《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花鸟》、《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诗画论》、《李苦禅纪念文集》、《周思聪纪念文集》、《蒋兆和论艺术》、等等,为《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集》执行主编,《百年美术·馆藏精品》学术主持。

原文链接:http://www.zhuoluzhongyuan.com/xiaotujia/2021-04-27/652.html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