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声
——左旗朗诵艺术
清晨,开窗,在这个北方干燥的寒冬,初雪的味道涌满室内。此刻,音响里正回荡着你的朗诵《听,风在吹》。声音里带着雪的气息随风飘荡,湿湿的,抚摸着我的心。倚在窗前,任雪花在我脸颊绽放朵朵清凉,前世的清愁和今生的微笑就起起落落在你天籁般的声音里,一波波绵延流过我的心底。一份难以名状的感动,穿越了时空。
清晨,开窗,在这个干燥的北方的寒冬,初雪的味道涌满室内。而此刻,音响里正回荡着你的朗诵《听,风在吹》,声音里带着雪的气息随风飘荡,湿湿的,抚摸着我的心。倚在窗前,任雪花在我脸颊绽放朵朵清凉,前世的清愁和今生的微笑就起起伏伏在你天籁般的声音里,一波波绵延流过我的心底。一份难以名状的感动,穿越了时空。
人类的语言是一种对生命质感的诘问,而沉默是对生命的耕耘。从惶惑期待到生命绽放,是对遍历人生过后的心情释放时的生命的回声。那种用反复和沉默来启迪生命的回声,是否有人可曾用心聆听过?在倾听你朗诵的静默里,思绪却飘向几年前。
第一次认识你是在新浪uc新派朗诵的公益教学房间,你正一对一地辅导。磁性的声音,优雅的谈吐,魅力的诵读。曾经对朗诵远远避开的我,彼时发现却原来朗诵可以这样直指心灵。曾经悠然的日子里,枕边放着优雅的散文小品,耳边流淌的是幽幽的音乐和你优美的朗诵。有时会拿起笔写一些或清淡或忧伤的文字。离开故乡的日子,电脑里存放了大量你的诵读片段,游离在外,朗诵却一直固守在心底。在最忧郁或最浮躁的时刻,你的声音慢慢抚平我的忧伤。
流年二字太过贴切,生命在四季轮回中似水流过,而你的声音却一直平平仄仄着岁月光阴。你的诵读似年轮一圈圈垒叠着生命的厚度和质感。常在你的旋律中欸乃,抬眼时,惊觉已经换了天。
你以文字进入电台,却以声音攫取了听众的心。你是商科出身,却从事着感性的声音工作。在你的诵读中,我体会到的是朗诵的美感,而不是那些字正腔圆的叫喊。在你改编的诵读里,文字有了分量、有了质感、有了温度、有了色彩、有了情感。你说,诵读唯一的标尺是文字。
是啊,有文字在。文字,从古至今,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风风雨雨。优美的文字,如大自然的灵气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些文字的精灵在你的声音里,收放自如,如风中的落叶,翩然飘落。然而你瞬间爆发的声音的亮点,又如骤然迸发的火焰,灼痛了我的心。那声音里有屈原的奇诡、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豪放、清照的婉约……
你赤足行走在艺术朝圣的路途上 ,足迹被风中的细沙铭记,镌刻成身后永恒的岩石。原以为遥远的距离,只不过是一转身一回头而已。回味总是苦涩里饱含甘甜,而声音却久久徘徊,在空气中悠远悠长地回荡。此刻,正是你为世人所承认,而你依旧从容一笑,声音里满是恬淡。
遥想九十年代,年轻帅气的你在青岛电台,三年时光,你就获得了业内的认可与推崇。最忙碌的时候,你一天做音乐、京剧和娱乐三档节目。然而不羁的你有了困惑,渐渐觉察出这个职业的局限,你有了一种危机感。如果单单为了积攒资历,那么声音艺术一辈子不过如此。几乎没有想过退路,你毅然决然离开了电台,那是1998年。之后你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习,与当年的北京广播学院一墙之隔,你却从来没有去听过一堂课。正是这种没有任何传统教育的桎梏,却积累了大量直播经验的你,对声音艺术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感受。真实、自然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共同追求,而事实上,目前的朗诵艺术却还沉湎于夸张做作的创作套路中。长期以来,朗诵只是播音或者舞台表演的副产品,几乎所有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无形中成了朗诵的代言人。你痛心忧虑,你强调朗诵的规范化,把朗诵提升为严肃的艺术。为此,你一直不懈地努力着、实践着。
赴澳洲留学期间,作为澳洲电台的中文主播,你在闲暇之余录制了一些诗歌、散文,一经播出就在当地华人中引起了轰动。03年你归国,04年你开始对多家电台节目进行包装。同时在网络上开创新派朗诵。你的公益教学一开讲就吸引了大批学员,无数人为你的声音所倾倒。你命名左旗,左派旗帜,无疑有着一种革命者的勇气和豪迈。你本无意树敌,却也不惮非议。“倡导自然的声音,抒发真实的情感”,在充满快乐的探索中,你也深深体会到了推行的艰难。面对嘲讽、排斥、批判,你泰然自若。因为你知道自己没有错,你只是静静地说,打开耳朵,来听一颗真诚的心吧。“心“,这个字,是一种怎样的虔敬。
2007年,“寻找最有魅力的声音”是经济之声也是中央电台首次以“声音”为号召进行的全国性选拔活动,共征集参选作品6000多件。经过长达半年的赛程,你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摘取“魅力声音”金奖桂冠。犹记当时央视记者和你联线,你的声音依旧平静如昔:“我觉得最开心的不是我一个人得奖,而是首先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在全国范围之内唤起大家对声音魅力的重视”。经年后,你笑着对我说:“那次比赛,我更希望让大家知道,追求真实和自然的新派朗诵,没有错!”
你说朗诵艺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些年你一直潜心教学,在大量实践中,你不断探索着朗诵艺术的创作规律。你认为,朗诵不是简单的声音控制和感情渲染。只有对文字深入的拆解和剖析,声音才会直达心底。
你把朗诵通俗地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心灵嘴笨“,二是”有口无心“,三是”言为心声“。而心声,才是朗诵艺术的终极目标。你感叹,一直以来,我们都缺乏正确的朗诵教育,缺乏具有时代感的朗诵文本,更缺乏严谨的朗诵创作标准。不久前,你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座谈,你说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严格科学的创作、评定和鉴赏标准,都会任人践踏。你呼吁,朗诵是一门严肃的艺术,我们今天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孩子,现在的年轻人,以及所有对朗诵抱有偏见的人,都能够重新认识朗诵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你认为,文字,是朗诵的创作基准,也是无可争议的钢性标准。朗诵的目的就是要准确地“传情、达意“。迄今为止,你通过长期的实践,已经累积了150余篇声音范本。每一篇诵读文字,你都精心修改。你发现很多文章,包括不少名家、大家的手笔,都存在着文字冗长、拗口等诸多问题,其中不乏遣词造句的错误。你痛心,文字之于朗诵,是多么需要重视和警惕的事情啊。长久以来,我们有太多的人都是在捧着病句,却依然读得声情并茂。
你提出朗诵的学习,相对于字音的精雕细琢,更应该注重句子的完成度。而诵读中的断句、重音、贯穿、整合乃至跳转,无一不是为了体现句子清晰准确的轮廓。你强调,一个优秀的朗诵者不能缺少“角色感“,但又不能”角色化“。事实上,这些支撑着朗诵艺术独立行走的理论结晶,却被许多人置若罔闻。传统的朗诵教学,多以普通话入手,从吐字归音开始。你担心那是还未入门就沾染了通病。你反复重申,朗诵的基本单位,应该是那些活生生的句子,而不是一堆僵硬的字词。
你认为声音是修养,但朗诵,除了对声音的驾驭,还需要对人生有着丰富的体悟,对文字有着细腻的理解,而朗诵的最高境界就是“心声”。朗诵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这门艺术,没有天才。
经年来,你一直以文字为标尺,文字给你以感动。你由最初的“新派朗诵”独树一帜,到今天,通过不懈的实践和钻研,将朗诵升华为一门科学、严谨的声音艺术。最近你正准备写一本书《朗诵——带着镣铐的舞蹈》,你坚信声音的镣铐,禁锢不了语言的舞蹈。如今,百度一下“左旗朗诵“,你的声音已经成为文学艺术的另一种注释。目前,中国台湾亚洲唱片公司,正在与你商讨着开创性的合作。
犹记得当年与你闲聊,你无意中说了一句:“就怕熟不拘礼”。可以想见你是一个审慎的人,一个独善其身的人,谦谦中颇有儒家风范。同样,生活中的你,举止有度,谦和真诚,但对于艺术的探讨,却又是尖锐不羁,毫不妥协。
你的妻子温和、娴静。你用“温润如玉”来形容她,令人感动。是的,如果居家相处,功利熏心,哪来你这玉质声音华彩异呈呢?你以一己之力,演绎一幕惊艳,却依旧沉静到古井不波。你的倾诉涓涓流水,又似万马奔腾、地动山摇。此刻,声音是什么?是催化?还是抚慰?抑或是启迪?你把朴素的情绪激发为理性的思维,超越的精神。
声音的魅力是什么?声音真正的魅力,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深藏于心的悲悯,婉转低回或铿锵昂扬,迸发出的绚烂,可以穿透迢迢岁月,照亮人世沧桑。
近日,又欣喜地听到了你的新作《安塞腰鼓》,那磁性的声音,稳健刚毅而又大气磅礴地从喧天锣鼓中传递过来,我仿佛看到一个生命的歌者,在苍茫清寂的山巅引哼高歌。天地间,那声音激扬回荡,历久弥响。(待续)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