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六卷)
▲著名艺术家周韶华先生为《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六卷)题写书名
据悉,此全集由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并于2014年立项,至出版之日曾经过了六年的时间或几十遍校对的编辑过程。就出版方而言,是希望以此为艺术理论家、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收藏家与国外希望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人士提供集艺术性、资料性、文献性于一体的当代美术图录史,而且,它和已经出版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可以形成有效的上下文关系。至于在编辑体例上,鉴于当代艺术对于媒介的分类并不是特别强调,加上许多作品都已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分类法,且呈现了多媒介混合运用的现象,所以,本全集没有按传统的媒介分类法加以编辑,即按照油画、水墨、雕塑、影像、装置、行为等加以编辑,而是按四个特定的阶段来加以编辑。
卷一为“过渡时期的创作”,即1978年-1984年的创作;卷二为“八五时期的创作”,即1985年-1989年的创作;卷三、卷四为“90年代的创作”,即1990年-1999后的创作;卷五、卷六为“新世纪的创作”,即2000年-2008年的创作。
每卷的内容有如下几个部分:1、目录;2、前言;3、论文;4、图版;5、图版说明。至于在作品的选择上,本全集遵从“效果历史的原则”,即力图挑选有代表性、在艺术史上不仅有价值、而且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作品。另外,作品以创作时间排序,如果同年出现的作品则在相对分类的基础上,按艺术家姓名的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全集》的编者非常希望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但由于过去三十年所出现的艺术作品不但浩如烟海、无限复杂,而且零碎不全、杂乱无章。所以,本《全集》的编者在不可能全面、真实重现或还原历史的前提下,所做的只能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框架、艺术问题与学术标准去选择相关艺术作品。当然,由于视野有限,也会带来挂一漏万的问题,希望读者能够谅解。最后,编者谨向所有提供资料和图片的艺术家、批评家表示衷心的谢忱,因为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本书的编辑和出版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六卷)
《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序
文 / 彭德
中国当代艺术缘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转型,使中国从半农业社会和半工业社会迅速进入信息社会。变化之惊人,在中国古代直到近现代,没有先例。它对中国和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潜在影响,不可估量。一个伟大而又动荡的时代,必然会产生与之关联的视觉艺术。当代艺术是专有名词,不是当下艺术的同义词,而是当下先锋视觉艺术的简称。它有新的形态,或者新的观念,或者借助新的载体,或者兼而有之,或者统统排除而又不重返传统。具有先锋品格的当代艺术不等于正确的艺术,但它会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场域印记。它在艺术史上具有断代的价值,它是艺术史绕不开的存在。
当代艺术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瞬息万变的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它的作者通常是独立的个体,通常会悬置学院派精雕细刻的作风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现实。由于汇聚成视觉艺术潮流的个体艺术行为,不必集体讨论,因而它比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群体艺术更能快捷地表达感受,包括对外的和内省的感受,进而成为时代的化身和文化的先导。
中国当代艺术的参照是西方现代艺术。西方现代艺术旨在超越欧美资产阶级的贵族化艺术;中国当代艺术超越的是变化甚微的封建时代的艺术。两者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会反哺它们的时代。中国当代艺术如同大江东流挟泥沙俱下,经过评论、展览、出版、收藏等环节的反复淘汰,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鲁虹主编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集》属于图像志。中国古代同类出版物,典型的有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徽宗《宣和画谱》、项元汴《历代名瓷图谱》。《宣和画谱》图文分置,以皇帝之眼遴选作品。《历代名瓷图谱》将作者所藏所见宋元明三代瓷器,彩绘临摹,逐一述评。该画册的视野有限,又只是孤本,无法普及。《历代名画记》贯穿古今,带有图像学的成份,不过该书只有文字记录,其图像只能揣摩。所记作品又多为家族藏品,是否公允值得怀疑。
鲁虹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作为多种当代艺术出版物的主编,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事业的全程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有着无庸置疑的审订权。这部图像志,既能为今后的先锋艺术创作提供超越的依据,又能为艺术史家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提供线索,还能为文化界、知识界提供研究资料。三十一年前,我和鲁虹、祝斌策划过“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议论改革开放期间的先锋艺术。那是美术界首次使用当代艺术这个概念,因而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全集》这部巨著,有着一见如故的亲切感,特作此序以示推崇。
彭德
2020年9月8日于西安美院
▲《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六卷)
《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跋
文 / 鲁虹
很长时间以来,我常常会利用出外的机会,到一些城市的艺术学院或艺术机构的图书馆去查看有关中国当代艺术书籍与画册的收藏情况,结果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即尽管当下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书籍与画册多如牛毛,但我们很多专业的图书馆对其收藏却处于非常可怜的状态,极少数的专业图书馆充其量也只有极少的收藏,更不用说那些没有书号而出版的相关画册与书籍了。这与国外相关图书馆比起来绝对是有天壤之别的。因此,过不了多久,我们年青的学子要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就必须到国外的一些图书馆去了,与此同时,也会有大量的文化与艺术的信息丧失。为了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一方面要尽快成立一些专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书籍和画册的图书馆;[1]另一方面是要尽快出版一套资料比较全面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集》。正是基于后面的想法,当湖北美术出版社的领导当初约我为湖北美术出版社编辑一套图书时,我立即申报了本书的选题,因为这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在我看来,1978年——2008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也是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不断走向繁荣的30年,如果能顺利出版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当代艺术全集,不仅能为艺术理论家、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收藏家与国外希望了解中国当代美术的人士提供集艺术性、资料性、文献性于一体的当代美术图录史,而且还可以和《中国美术全集》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形成有效的上下文关系。更重要的是,也会为未来的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图像资料与文献资料。事实上,这将可以避免他们要查阅很多画册、书籍与资料才能获得某些信息的问题。可谓是功载千秋、功德无量的大事。幸运的是,湖北美术出版社很快就同意了我的选题申报,遂使这套《全集》终于得以和大家见面。
现在回想起来,尽管编辑本《全集》前后共用了六年多的时间,但我为此所做的准备工作却有二十多年。1998年,我在深圳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名叫《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从书中我得知,美国著名艺术史家詹森在写作西方艺术史前所做的工作是将重要的艺术作品加以排序,他的工作足以证明:具有杰出艺术价值的作品是书写艺术史不可或缺的环节与重要材料,而做好重要艺术作品的排序工作,既使他从中探寻到了重要的艺术问题与书写的框架,也使他在出版《詹森艺术史》之前还出版了一套名为《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的图集。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的见证者参与者,我在此前就萌发过要做相关工作的想法,也零零星星地搜集了一些资料。受他的启示,我也做了相同的工作,并于2001年8月为湖北教育出版社主编出版了《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6卷);于2006年10月为湖南美术出版社主编出版了《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图鉴2000—2005》;于2009年12月为河北美术出版社主编出版了《聚变:中国当代艺术图鉴2005—2009》。[2](图一)由此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与图像资料。而本全集就是在此基础上编辑完成的。当然,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亦不断得到了一些艺术家与批评家的大力支持。
在这里,特别需要做几点说明:
第一,虽然本《全集》的编者非常希望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但由于过去三十年所出现的艺术作品不但浩如烟海、无限复杂,而且零碎不全、杂乱无章。所以,本《全集》的编者在不可能全面、真实重现或还原历史的前提下,所做的只能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框架、艺术问题与学术标准去选择相关艺术作品。当然,由于视野有限,也会带来挂一漏万的问题,希望读者能够谅解;
第二,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有关作品的信息,本书特在“图版说明”里结合每一幅作品介绍了艺术家的简历,但少数艺术家的简历实在无法找到,只好遗憾地空着。此外,少数艺术家的简历也许发生了变更,因无法得知,也只好按以前的资料予以处理;
第三,为便于大家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背景,特在每一集后配有《中国当代艺术大事表》;
第四,本书中有少数图片是从很多年前的刊物上翻拍下来的,因此质量不是太好,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第五,由于个别在刊物上翻拍下来的作品图片以及一些画家提供的作品图片未能标明作品的创作年代与材料,所以关于作品的文字介绍尚不能做到规范化;
最后,作者谨向所有提供资料和图片的艺术家、批评家表示衷心的谢忱,因为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本书的编辑和出版是不可想象的。本来,已有更多的艺术家与作品列入预定的发表名单之中,但因受版面的制约,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最终未能在本书中刊出。对于这些艺术家,本人深表歉意。借此机会,我还要诚挚地感谢湖北美术出版社的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一次难得的出版机会;诚挚地感谢该社的编辑、我的工作团队、我夫人杨克宁与我儿子鲁杨为本书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诚挚地感谢刘媛女士为本全集撰写了《大事记》;诚挚地感谢本《全集》编委们认真严肃的评审态度;诚挚地感谢一切曾经给我以帮助的朋友们!
鲁虹
2016年4月8日于武汉鲩子湖畔
注释
[1] 事实上,已经有人在为此做工作。
[2] 我原计划编完这三套图鉴,并隔一段时间再开始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工作。2003年,我意外碰到了时任河北美术出版社编辑的冀少峰先生,他极力鼓励我马上就开始这一工作。于是,我于2006年1月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这本文图对照的书其实不过是提纲式的书,但由于颇受欢迎,后来又三次再版,内容也有所增减。即2011年11月由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出版,名为《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8》;2013年3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名为《中国当代艺术30年:1978—2008》;2014年7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再次出版,名为《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大学教材,2016年1月此教材第二次印刷)。2013年11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著作《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图二)正是在前本书的基础上撰写的;而受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资助的《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目前正在写作之中。
鲁虹档案
▲2014年11月30日于赴南极的“前进”号游轮上(杨克宁摄)
鲁虹,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湖北美术馆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鲁虹撰写和主编的学术著作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大学教材),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 2016年1月第二次印刷出版,2017年1月第三次印刷出版,2017年8月第四次印刷出版,2018年8月第五次印刷出版,2019年8月第六次印刷出版。
《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图鉴:2000-2005》,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聚变:中国当代艺术图鉴2005-2009》,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8》,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1978-2008》,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三版的内容略有增删)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专业版) ,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出版
A HIST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1978-1999(《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英文版)2020年在美国发行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