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北居负丹青之满眼韶华一片春—记艺术批评家邓平祥
日期:2021-04-14 14:32:50  点击:
来源:网络作家数字图书馆  作者:贺疆

满眼韶华一片春

贺疆

在思想者那里,语言从来不是问题。邓平祥是身兼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两职,端的是左右开工,两支笔大小不一,却各领风骚。

上世纪八十年代,艺术思潮涌动,邓平祥顺潮而生,感于时事,心中浪涌,诉诸笔端,激荡文字,写下《思考八题》、《论第三代画家》、《论陈丹青》等几篇文章。一发不可收拾,遂屹立于美术批评的风口浪尖20余载。一枝笔激扬文字,指点美术浪涛。他认为人是一个怀有表达欲望的精灵,文字表达和绘画表达都是基于人的表达冲动。其实文字和艺术在精神和灵魂上是心有灵犀息息相通的,文化二字,文而化之;艺术二字,艺以术之。故二者之美育和教化功能殊途同归。

人在困厄时,友谊往往是心灵的慰藉。上世纪90年代初,邓平祥从海南回湘之后,一些朋友的情谊使他每每感怀于心。于是和几个朋友策划了一个晋京油画展,展事由他和中央美院陈列馆谈妥。之后邓平祥用一年时间画了一批油画,主题和题材是山村和大海,是他前半生人生体验的两个象征。展览出乎预料的成功。

2006年开始,邓平祥又燃起绘画的冲动,于是两年多时间画了30多幅,或大或小都是思想的表达灵魂的升华。他参悟到观念和思想对表达语言的激励和升华作用。也顿悟到困扰艺术史经年的难题——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为什么是“不可企及的”。2008年邓平祥“思想的出口”油画展再获成功。

邓平祥认为“油画作为文艺复兴之后兴起和完善的绘画语言,带有“世俗性”的宿命,到了资本主义和物质主义至上的时代,已经异化,从而导致了现当代主义艺术的大潮骤起。传统油画不变革是不能承担新时代的精神文化使命的。”基于此邓平祥的作品突出绘画性,消解油画性。保持经典审美法则和传统经典油画的绘画要素融入中国经典绘画要素,譬如融入水墨画的感觉,目的就是凸显精神性。歌德的主张:应该像自然造物一样,内容丰富、成分复杂、形式多样,既重又轻、既坚又脆。倍为邓平祥所推崇,尤其那些结构宏大、主题丰富,“灵魂成为自然,而自然也成为了灵魂”的作品常常使他悠然神往。因此艺术上的邓平祥从来是“怎样画”和“画什么”并重。

艺术两途:一为人的灵魂,一为人的欲望。二者价值取向和意趣趋向各异,艺术史诸多事例证明其合理性。邓平祥倾向于前者,而对后者持理解却步苟同态度。他的性格和气质使其更注重精神生活和深度价值,更倾向于思想的状态和精神的忧患。

邓平祥觉得自己应该属于一个温和的现当代艺术家。何以?阿瑟丹托在《艺术的终结》中说,现代艺术已成为了形式生动的哲学了。而后现代艺术理论家甚至说:“什么都行。”在现当代社会中,艺术从形态学的角度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的甚至匪夷所思),但是艺术的两大方向——广义的政治学和审美的人生态度,却并没有被颠覆。就个人的精神倾向而言,邓平祥十分向往“审美的人生态度”,但现实总是将他引向“广义的政治学”式艺术——文化理想和智性善精神。反观邓平祥的作品,多有思想的背景和哲理的灵感,而他自己也认为这都是源于思想进而感性而生发的独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和图像。

邓平祥认为,艺术和艺术精神的第一使命是对体制化和流行价值的否定和反抗,而当今由资本、市场、权利构成的流行文化价值观造成人的异化和人的精神奴化使中国精神进入一个历史临界点。于是他不停问责自己,问责大众:艺术何为?文化何为?深思之后,他觉得尤其应呼唤那种注重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艺术与权力话语的关系,将形式与历史的传统母题加以重新整合、将历时性的方法统一起来的现当代艺术。从而使艺术告别解构主义的独标异说的差异游戏,向建构意义的可能性回归。他认为此时老黑格尔的“精神的最高功能在于对物化的抗拒”就应成为我们文化和精神的圣经。而表征着“精神崇高走向”的现当代艺术也应该整体性出世。准此当今中国以人文主义和人的自由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反思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呼之欲出!

原文链接:http://www.zhuoluzhongyuan.com/xiaotujia/2021-04-12/503.html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