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之中,当属江南园林最是特别。与大气恢宏的北方园林相比,江南园林面积虽小,但胜在布局紧密合理、建筑设计小巧玲珑、秀丽淡雅。
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建筑群内的园林宅邸,其建筑风格与江南园林一脉相承,却又呈现出沿海地区所特有的建筑美学。
藏身黄巷36号的黄楼,即是福州极具代表性的古代私家园林,也是三坊七巷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小黄楼东花厅
小黄楼中的小沧浪亭
黄楼始于唐末鸿儒黄璞(号雾居子),他是闽中名士、史学家、学者,擅长诗歌创作,有作品《雾居子集》和《闽川名士传》。
黄璞崇德重儒,博经通史,为官期间,德高望重,重视史学文学,是晚唐律赋三大家之一,因为人耿直,不肯趋炎附势,且唐末政局混乱,于是辞官归隐,喜欢黄巷的幽静,便于此修筑黄楼,作为晚年隐居之处,在此研究学问、抒写诗文、著书立说。
小黄楼今景
由唐代至近代,历经千余载的人世沧桑,黄楼始终矗立在黄巷,先后经历了多任主人。
如今的黄楼乃福州著名的楹联展馆,共计九十多块清代、民国期间名人牌匾。楹联是此处一大景观,即使不仔细欣赏楹联内容,光看看那古朴拙美的书法也是一种享受。
而之所以将楹联博物馆设于此处,便与曾居住其中的一位主人有关,他便是梁章钜。
李晓伟 2015年作 小黄楼
58.5×48.5cm 约2.6平尺
涵泳艺术馆珍藏
书香世业
梁章钜(1775—1849),字
他是嘉庆、道光期间的诗人、文学家、金石书画家,也是我国第一位把楹联作为专门学问来研究的学者。
梁章钜
乾隆四十年(1775年),沐浴着康乾盛世的灿烂余晖,梁章钜出生在福建的一个书香门第。
梁氏家族系出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梁氏,该族自周迄宋有名望的先辈,足足有三十位。梁章钜这一支出自泉州宋右
祖上虽然位居显赫,但梁章钜这一支,明代以来却少达宦。从前明至清,梁氏家族十五世相继皆为诸生,然其家族在科场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却倍受称赞。乾隆二十九年(1764),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纂纪昀督学闽省时,即称赞说“闽中巾卷世家,以长乐梁氏为第一。”并手制“书香世业”之匾以旌其闾。
但直至第十六世一一梁章钜的叔父上泰于乾隆三十年(1765)举于乡、父亲上治(后改名赞图,字斯志,又字翼斋,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科举人,曾考补内廷咸安宫教习,乾隆四十四年(1779)末教习期满,归乡丁忧,后以授徒为业,嘉庆七年(1802)去世。有《四勿斋随笔》《四勿斋剩稿》及《翼斋公遗诗文》等)与小叔父上国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同举于乡,并且上国更于乾隆四十年(1775)成进士后,梁氏家族才算真正在仕途上顺利起来。
至第十七世梁章钜这一辈时,章钜及其堂兄际昌(字虚白)、运昌(字曼云)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同榜举于乡,运昌更于嘉庆四年(1799)中进士,后章钜本人又于嘉庆七年(1802)登进士第;第十八世,仅章钜一家,即三子中举,长子逢辰更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登进士第,后逢辰子
无怪乎林则徐称赞说梁氏家族为“吾闽望族”,同时也说明梁章钜在文学以及政治上的成就有着先天的优越条件。
经世名臣
梁章钜首先是以经世名臣的身份闻名于朝野的。他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嘉庆七年(1802)登进士第,自嘉庆十年(1805)进京任礼部主事后,即步入了政治生涯。道光年间,历官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前后五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等职。
梁章钜是清王朝一位清醒而干练的封疆大吏,也是嘉庆、道光朝,闽省在全国范围内影响仅次于林则徐的第二号人物。
其人处事果断、措施强硬,且为官清正,生活也比较俭朴,敢于伸张正义。鸦片战争之前,梁章钜就积极主张禁毒,严厉打击贩卖鸦片和种植罂粟;鸦片战争期间,当身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梁章钜为广西巡抚,在同为大烟重灾区的广西,梁章钜提出强硬有效的禁烟措施,成为林则徐禁烟运动有力的同盟者。
林则徐
道光二十一年(1841),梁章钜亲自带兵防守梧州,并增兵浔州、南宁,运送大炮支援广州防务;上疏抨击琦善在广东“开门揖盗”,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同年,调任江苏巡抚,带兵到上海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部署抗英,同时动员民间力量,兴办团练,严密设防,一度遏制了侵略者的进攻势头。
回顾其仕宦生涯,自二十八岁通籍,迄六十八岁告病还乡,四十一年中,无一处大失误;与同僚、下属及友人之共事相处,亦几未有过矛盾,确实是才识精明,办事老练之人。
同时,梁章钜深有爱国爱民之心,为宦期间,在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整治吏治、肃清
正如挚友林则徐志其墓所肯定的:“(梁公)平生特立孤行,空无依傍。膺圣主特达之知,位跻通显,处之泊然。为政持大体,不以科条缴绕。乐奖人才,出诸天性,故人皆乐为之用。”
著述等身
梁章钜是清代颇有建树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文学家。
梁章钜“幼而颖悟”,四岁从母开蒙读书,九岁能诗,并博览群书,立志著作。他无俗嗜,唯好书画。二十岁以后,与伊秉缓、吴荣光游,相互切磋,并受教于纪昀、英和等,不断提高书艺。四十岁后,入苏斋为弟子,师从翁方纲(1733一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年因得到苏轼“天际乌云帖”真迹而改号苏斋老人。乃乾嘉诗坛领袖,也是清代帖学大家。梁章钜为学、为艺两途均从翁方纲处受益匪浅,同时在承继中有新的成就),这期间得见大量书画作品,形成了非凡的鉴赏能力。
梁章钜平生纵览群籍,好金石,精鉴赏,富收藏,谙于掌故,能诗善书,学识渊博。其笔记小说,题材广泛,文笔畅达;其小楷、行书,笔意劲秀。
梁章钜 行楷扇面
52.5×17cm
梁章钜 行书扇页
于官于学于家,梁章钜都为时人交口赞誉,是一位相当成功的官宦文人。在其七十寿辰时,王尗兰(一作叔兰,章钜堂兄运昌之弟子)为他撰写了一副长联表示祝贺:“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此联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梁章钜生平之
在漫漫五十余年的
梁章钜著述繁富,多达八十余种,是名副其实的“著述等身”,有《文选旁证》《三国志旁证》《退庵诗存》《退庵随笔》《归田琐记》《浪迹丛谈》《枢垣记略》《楹联丛话》等五十余种刊行于世,在清代罕有其匹。
梁章钜著《归田琐记》,其中有《品茶》一文,最早提出了如今在岩茶品饮中常出现的“香、清、甘、活”四字。
他在文中记述了静参道士把茶的品等分为香、清、甘、活四种:“至于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以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清而不甘,犹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文徵明 品茶图
他的多部著作和研究,或是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或是旁征博引,集其大成,成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如其《楹联丛话》是楹联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提高了楹联及其研究的地位。其《称谓录》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弥补了我国历史上没有称谓专书的空白。其笔记创作堪称是清代笔记成就的一个典范和杰出代表。
梁章钜的诗歌创作数量繁富,不仅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而且折射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近代的风云变幻。其诗话的研究与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被视为区域诗话的经典代表。
楹联大师
楹联创作与研究亦是梁章钜文学与学术方面的一个突出成就,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成就。
梁章钜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如集欧阳修、苏舜钦诗句题苏州沧浪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以及赠好友林则徐的两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倾开荒成伟绩;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梁章钜的对联,淡雅、工丽,一如他的为人一般低调沉稳。
梁章钜 楷书对联
164.5×33.5cm×2
福建博物院藏
而他对楹联的重大贡献,还体现其研究上。楹联发端于五代,普及于明,兴盛于清。梁章钜率先注意到楹联为举世所喜闻乐见,遂仿效古己有之的文话、诗话、词话,首创“联话”体例,确立了联话分类原则,总结了对联创作成果,保存了珍贵史料,是名副其实的楹联学开山始祖。
第一部把对联当成一门学问、把对联的地位提升到与诗词曲赋一样高度的旷世之作——《楹联丛话》,也在有家学传承、有名师指引、有好友交流唱和的梁章钜不断的搜罗、甄别、抄录、品鉴之后,应运而生。
中华书局出版《楹联丛话》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梁章钜在书中搜集保存了大量历代联作,且对楹联发展的源起、演变作了一些有价值的考证工作,还初步建立了楹联分类体系(他把楹联分为十大类,即故事、应制、庙祀、
梁章钜创作的《楹联丛话》,在当时即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并且纷纷给他提供资料,书商则竞相翻刻,在市场的推动下,梁章钜又陆续写出了《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四话》《巧对录》《楹联剩话》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楹联丛话系列》。
在他之后,各种“联话”创作遂蓬勃兴起,从晚清至民国现当代,迄今络绎不绝。梁氏开创之功,至大至伟。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