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生活
韦 枫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梨花大街,脚步轻快如踏在戏剧舞台上的行云流水。两边的农家四合院由红色方石筑墙,屋顶亦由暗红色石板如鱼鳞状相嵌。阳光洒下来的时候,整个街巷被红色光晕围绕着,如童话世界般散发着温暖。
小镇的街道广场均以戏曲元素命名,青衣巷、游春巷、金枝巷,诗意的名字透着优雅,还有洋气的蓝桥胡同。农家院多不设大门,有新盖的院落安着大门也是敞开的,不似城市里整天关门闭户,隔断着人与人的亲近。厚实的墙壁有60多公分,冬暖夏凉。尤其是夏天,厚厚的石墙阻止了紫外线的入侵,是天然的空调房。
外观古朴内置现代的民宿房,用梨花寨、杏花眉、桃花扇、枣花潭、豆花捞等带花的戏名设置,有吃的有看的,内含丰富齐全。带着青色花纹的红石围起一人多高的院墙,木板门上安着小巧的门环。小院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墙角植亭亭翠竹,衬着一院雅致。三五知己小聚,在石桌旁阅读、聊天、听曲,一壶清茶,半日闲书。或与农人开轩场圃,把酒桑麻。可以真切体味一回悠然南山的生活。
平调落子博物馆座落在广场西北处,外观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风格。两边墙上还留着水泥凹凸面,上刻毛泽东题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以粮为纲全面发展”。至今仍具现实意义。院子正中戏台上一桌两椅典型的戏剧场面,右侧竖一面大鼓,让观光者体验文艺生活。博物馆里陈列着照片书籍老物件,展示武安平调落子的起源、发展、辉煌。从夏商社火面具戏,经赛戏、傩文化积淀发展,至建国后在中南海、北戴河为中央领导人演出受赞。《端花》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一县两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博物馆将一系列成就清晰展现,让来访者惊叹,启迪后人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在村史馆里了解到,楼上村在抗战期间成立武安最早抗日剧团,随129师在太行根据地巡演,是抗日宣传的一面旗帜。牺牲在太行山的两位团长之一,是楼上村人。这是一个有红色革命历史的村庄。
五块精致的木版雕画挂在街面的红墙上,介绍戏剧里的生旦净末丑,让观者在闲情中品着知识趣味。不觉间走进一条幽静的小巷,红灰相间的石砖墙上嵌着一块深红色的标牌,写着:文姬巷,字旁画着一柄琵琶,琵琶上还有一枝花。精致的让人联想起博文通韵律的蔡文姬,顿觉这小巷也濡染了文气。
“戏休作戏观戏中自有真妙趣,曲惟期曲尽曲里岂皆假性情”。戏院里,高高的戏台两侧挂着一幅对联,让人琢磨真真假假的现实与虚拟。采摘园、茶社、太行石画吧、魁元会馆、平调落子传习所,每个项目让来访问者目不暇接,体验不完。
今天的楼上村仍然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纯朴民风。走在小石巷里,虽无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却随处可见怡然自乐的黄发垂髫。小孩子无拘无束的在街巷里欢快地奔跑嬉戏,若隐若现地与来访者保持着好奇。老人们坐在路边、胡同口的石墩子上,晒太阳、做针线。同行的年轻人与路边卖苹果的村人交易起来,看着其貌不扬的小苹果,大部分人不以为然。后听买回去的同伴讲,那苹果虽小却是又甜又脆口感真好,原生态的山货。
东望高峡平湖京娘湖,西邻国家森林公园腹地七步沟,北靠大美东太行,前接省道平涉线的楼上村,具区位优势。加上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戏剧文化,小小的村庄,如藏在深山里的璀璨明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再添新彩。以“上山观景,下山听戏,夜宿农家”为业态,将村落建筑、田园景观、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汇成一种美丽的戏剧生活。这里百姓的生活方式,吸引着外来人去体验。
小村大院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