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普阳 认识郭恩元
安秋生
摄影家王聚海决心为中国的民营钢铁企业“造”影,选择了普阳钢铁;假如我要为中国的某一民营企业作传,大约也会选择普阳钢铁。这一份不谋而合,源于我们对普阳钢铁和对郭恩元的“共识”。在我们眼里,普阳钢铁是一个活力四射出类拔萃的企业,郭恩元是一位德才兼具大道直行的优秀企业家。作为作家艺术家,把目光投向这样的企业和人物,聚焦他们现实的表情,记录他们前行的脚步,便是描述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钢铁工业的发展史,民营企业的成长史,一代企业家的心灵史。静下心来审视回顾这些历史,会给予人许多东西,能发人思考催人奋进。
普阳钢铁的前身是一家镇办农机修造厂,几台简单的机加工设备,几十名刚刚放下锄头的工人,最辉煌的年份也不过赚上几万十几万利润。计划经济时期,武安所有农村公社都有这样的修造厂,土打土闹,修修配配,郭恩元就从那时候开始当厂长。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绝大多数类似企业结束其历史使命而尸骨无存。郭恩元却一直在坚守着,摸索着,前进着,并从1993年开始涉足钢铁业。在中国那轮解放思想的大潮中,郭恩元甩开膀子,普阳公司从一座30立方高炉干起,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劲跑20年,迄今为止成长为总资产逾百亿、钢综合产能6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一个钢铁小巨人巍然屹立在太行深处,创造了令人咋舌的经济奇迹。郭恩元本人也跻身富豪的行列,某年度的财富排行榜,郭恩元曾以所谓的数百万家资榜上有名。
历史终将浓墨重彩记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它创造了无数的财富神话,造就了无数的传奇人物。这里的神话和传奇包括了普阳十里钢城的崛起,包括了名不见经传的郭恩元摇身变为富翁。但对我和王聚海来说,这样的财富神话和传奇,似乎并不足以长久地吸引我们的目光,因为在中国大地上,这样的人物和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即使在武安也不属特例。我们对郭恩元感兴趣,在于郭恩元是富翁的另类,另类的富翁,假使用一般眼光来看待郭恩元,必然大错特错。2003年,武安市政府组织企业和市直有关部门到石家庄参观石钢的污染治理,在这个队伍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郭恩元的身影,然后乘坐同一辆大巴返回近距离接触,我眼里的郭恩元身穿工装脚蹬布鞋,纯粹是一个老工人的形象,连“朴素”这个词用在他身上都显奢侈,因为即便拿他同前边的司机师傅相比,也只能用土气来形容他。当时我能想象的,依然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老话。但我同时得知,普阳在企业污染治理上是最舍得投入的,因此在参观石钢返回武安之后,大家又参观了普阳。老郭的“小气”和“舍得”,自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对郭恩元接触日多,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老郭的鲜明个性,老郭身上那份独特的魅力。如果一定要加以概括,那么,“小气”和“大气”这组对比鲜明的词语,对于记述普阳的发展史和郭恩元本人的行状来说,倒是很好的关键词。
郭恩元与众多的民营企业家一样,在商战中胆识过人身手敏捷,精于计算又善谋大局,勇于出手且善于斩获,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但他又和一些乡镇企业家的思维不完全一样,比如说,他较早地抛弃了土打土闹的思路。业内人士知道,普阳在技术装备上是最舍得投资的,总是选择最先进的装备,最可靠的生产厂家。这是他们在项目上果断决策之后,迅速投产又迅速达产达效迅速收回成本的秘诀。许多次定制设备的价格谈判桌上,随从人员认为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但郭恩元却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他把关注重点放在设备质量和安装调试的工期上。事实证明郭恩元做对了,普阳的设备迅速调试完毕投入正常生产,又抓住市场的最好机遇,一个“短平快”便赚回了好几个厂,而同期投入建设的其他厂家还在无休止地调试改造呢。谁的做法更高立见分晓。在这种思路下,普阳的技术装备水平始终走在民营企业前列,把一些老牌的大型国营企业都比了下去。有了一流的设备,老郭又始终把质量和信誉视作市场竞争之本,所以普阳打下了深厚的根基,他们的产品顺利通过各种认证,漂洋过海为国争光,他们的人品也美名远扬,在业界响当当硬梆梆。据说像中国一重这样的设备制造厂家,都乐意与普阳打交道,把普阳列入金牌客户,因为以老郭为代表的普阳人以诚立身、讲求信义。
再拿我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来做例证。我做过几年的环保局长,就环保局前几年的任务来讲,一是污染治理,二是排污费征收。在这两点上,我们经常遇到的是阳奉阴违、软磨硬抗和敷衍搪塞。但普阳例外,郭恩元例外。在投资治理设备上,老郭不拖延不糊弄,上就上最好的,上了就正常使用发挥作用,不去偷排偷放。而在排污费的缴纳上,老郭也不讲价不拖拉,该交多少交多少,该什么时候交就什么时候交。在环保执法难的情况下,和普阳的交道却是那样清清爽爽。我拿这点印象同其他部门的同志交换意见,例如税务、工商、银行等,他们也与我“所见略同”。大家一致反映郭恩元是老实的人,是本分的人,是厚道的人,再进一步说,是遵纪守法的人,是恪守传统道德底线的好人。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感慨,在当今的老板中,老郭这样的,“太稀缺了”!尽管这在一些人眼里,显得有些“傻”,有些“不合时宜”。
讲到企业家的社会贡献,普阳每年向国家纳税几个亿十几个亿,在当地的龙头地位多年来无人撼动。谈及老郭的社会责任感,也有不少“为富不忘报桑梓”的事迹,例如他以个人名义设立了“恩元基金”,用于支持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和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师;他一次性出资数百万元支援武安一中新校区建设;他为周边村庄供暖;他出资数千万元用于河道治理。汶川地震发生后,普阳向灾区捐款900多万元,仅特殊党费郭恩元就拿出了100万元……据说郭恩元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累计也有上亿元。罗列数字我是不反对的,但我觉得远远不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识过太多的作秀、炒作和别有用心,连各种所谓捐助也是如此,一些人的言而无信和欺世盗名让慈善的旗帜为之蒙羞。但郭恩元又是例外。我了解过他为武安市第一中学设立奖励基金的过程,其中许多细节与我们常人的想象大相径庭。原来那动议只是源于郭恩元与老校友、退休教师邓祥太之间的一次闲谈,郭恩元不仅慷慨解囊,而且一再要求校方不张扬不宣传。不为向上级领导邀功求赏,不为在社会上博取美名,只为实实在在做事,只为对得起自己的良知,这样的捐献在当今多见吗?郭恩元的人品由此可见一斑!有许多事情的奥秘,实在不是数字能够说明的。
走进郭恩元的内心世界会懂得,他更看重的是对于父老乡亲的责任。郭恩元的老家柏林村是一个数千口人的大村,普阳所在的阳邑镇是一个曾经繁华但日渐凋落的古镇,他们所在的地域地处武安涉县交界,土地并不肥沃,水利条件极差,靠农业显然无法实现富裕的梦想。据说在兴办企业的过程中,郭恩元曾有机会离开老家去大城市兴办高科技企业,对他本人来说,那也是颇有诱惑力的机会。但几经思量,他还是选择了在老家建厂兴业,选择了能够大量安排劳动力就业的项目。多年来他善待自己的员工,工资、福利高居同行业之首,是当地首家为职工免费提供午餐的企业。如今,普阳拥有上万名职工,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一万个工作岗位,差不多意味着惠及近万个家庭几万人口。在普阳的一家分厂,我曾看到这样一条标语:“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供给我们衣食的是普阳钢铁公司”。我问这是谁让这么写的,职工们抢着说是他们自己,说这是他们的良心话。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有过类似的表达:是普阳让我们有活干有饭吃,有房住有车开。或者反过来说,假如没有普阳,我们也只好跟其他地方的农民弟兄一样,离家别土去给人家打工,甚至忍气吞声去讨薪。父老乡亲这些朴实无华掏心掏肺的话语,让郭恩元感到极大的宽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在别人那里或许只是漂亮言辞,而在郭恩元这里却是毕生的期许。
对郭恩元其人,也不全是赞扬,也有非议和质疑,但能够听到的,多是小气、固执、不近人情之类的唧唧喳喳。“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许多事情换一个角度去看,结论会完全别样。例如郭恩元生活极其简朴,身家百亿的他,老农民的生活方式始终不肯改变,身上穿的是几百元的衣服,脚上穿的是几十元的布鞋,一日三餐是家常便饭,而且喜欢和普通职工一样在食堂就餐,就算是在外的商务招待,看到剩饭剩菜总是心疼不已,出人意外地嘱咐手下人全部“打包”。他对自己的家属子女也要求甚严,在一些事情上近乎吝啬。让我们扪心想想,在奢靡之风盛行的当下,这不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坚守吗?另外,他不认同某些通行的“潜规则”,对公务人员、执法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并不格外热情,不去曲意逢迎,如果从健康的政企关系来看,又有什么过错吗?有正气而无媚骨,在我看来,这正说明郭恩元走的是大道,是光明磊落的阳光大道。或许普阳这个名字就暗合了这一点。
真正认识了普阳和郭恩元,你会感到,作为企业家的郭恩元在人格上塑造了一座高峰,一座孤峰!“无限风光在险峰”,寻常人等无法领略罢了。
郭恩元几十年的创业之路,也不都是顺风顺水,坎坷有过,磨难有过,痛苦有过。有些挫折艰难,至今讲述起来都会让人唏嘘不已。但他内心强大百折不挠,最终挺直身躯走到了辉煌,把普阳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在共和国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做出了骄人的贡献。当个老板不容易,当个好老板更不容易。即使到现在,郭恩元面前也不尽是阳光鲜花。但普阳前程似锦,郭恩元会有好报。因为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我期待,也深信。
2013年10月末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原载王聚海摄影集《钢花璀璨》)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