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犹豫不决
丁伟
人物故事·犹豫不决
(鲁仲连不肯帝秦;明刊本·东周列国志)
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大破赵军后继续东进,乘势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声言要消灭赵国,赵国危在旦夕。赵孝成王派人向魏、楚等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兵东进,楚王也派春申君领兵北上,协同救赵。秦王闻讯,亲临邯郸督战,并派使者威胁魏王:“邯郸指日可破,谁出兵救赵,我就先攻打谁!”魏王因惧怕强秦,便令晋鄙停止前进;楚春申君也随即按兵不动,观望事态的发展。
赵王见救兵迟迟不到,便再次向魏王求救。魏将辛垣衍向魏王献计说:“秦国攻打赵国,目的不只在征服赵国,而在于显示实力,试图称帝。如果赵国尊秦昭王为帝,秦国必然会撤围退兵。魏王便遣辛垣衍为特使前往赵国,通过平原君劝告赵王说:“秦兵围困邯郸是为了与齐王争夺帝位,如今齐国已经衰弱,秦国雄视天下,企图争当霸主,假若赵国派使臣称秦昭王为帝,赵国甘为臣国,秦王一定会撤兵的。”平原君犹豫不决,闷闷不乐。这时正巧齐国的高士鲁仲连路过赵国,他是一位气节清高的谋土,在诸侯国中很有声望,他不喜欢做官,而喜欢在各国游说。鲁仲连听说辛垣衍鼓动赵王向秦国称臣,尊秦昭王为帝,心里感到愤愤不平,于是就去找辛垣衍。
(鲁仲连;明刊本·东周列国志)
辛垣衍见到鲁仲连,客气地说:“如今邯郸城被围,留在这里的人都是有求于赵国的,可先生并非此辈人,为什么还留在这里呢?”鲁仲连说:“我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全。我认为秦国是个不讲礼义、穷兵黩武的国家,他们常用欺骗的手段来对待读书人,以酷刑压服百姓,这样的人如果独占天下,施行恶政,我宁可投东海而死。我今天来见你,就是为了让魏、燕两国协力帮助赵国。”辛垣衍说:“我是魏国人,先生怎样才能叫魏国来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如果魏王认清了秦王称帝的祸害,他就会同意发兵救赵的。”辛垣衍接着问:“让秦王称帝又有什么害处呢?”
鲁仲连说:“如今秦国是个有万辆战车的大国,魏国也是,同样拥有称王的实力。只看到秦王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屈从并尊他为帝,这样做还不如宁死不屈的邹、鲁小国呢。如今秦王贪心不足,如果他真的称帝了,就要变动各诸侯国的大臣,撤换他厌恶的人而重用他认为贤能的人,他还要把自己的女儿和那些喜欢说别人坏话的女人嫁给诸侯做嫔妃。这种人一旦进入魏国大梁王宫,魏王还能泰然自若吗?就是将军您还能保住现在的宠幸吗?”
辛垣衍听罢鲁仲连的这番话,连忙向鲁仲连拜谢道:“先生所言极是,今天才知道先生不愧是天下的名士呀,我这就回国劝说魏王,再也不提称秦为帝的事了。”
秦国的将领听到辛垣衍被鲁仲连说服的事情后,马上退兵五十里。正好赶上信陵君夺取了魏将晋鄙的军权,并出兵援助赵国,秦军只好撤退。
赵国得救后,赵王很感谢鲁仲连,派平原君送重金给鲁仲连,鲁仲连坚辞不受,并且说:“我所以为天下之士所尊敬,就是为人排忧解难而不要报酬,谋求利益是商人的所作所为,我是不会这样做的。”从此鲁仲连离开赵国,再也没有回来。
典故出自《战国策·赵策三》:“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这个故事中包含的成语有:“犹豫不决”“义不帝秦”和“排难解纷”。
犹豫不决:比喻思想上有顾虑,而拿不定主意。
排难解忧:指为别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yishu/2021-08-04/4764.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