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成语典故篇
——历史事件·价值连城
丁伟
历史事件·价值连城
战国时候,楚国境内有一座荆山(今湖北南漳县南),峰峦巍峨,景色秀美。有一位名叫卞和的樵夫常来这里打柴。他见一只凤凰常落在一块高处的岩石上,感到很好奇。一天,他攀到这块岩石上,禁不住露出欣喜的目光,凭着他多年识玉的眼力,认出岩石内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他想国库里缺少宝玉,整个国家就空然如洗,使堂堂的楚国常常受到列国诸侯的鄙视,何不把这块玉璞献给社稷、献给楚王呢?
卞和揣着玉璞兴冲冲地来到楚国京城郢都。进到宫中,卞和奏道:“敬禀大王,樵夫于荆山打柴时得玉璞一块。我觉得它是至宝,特从千里赶来奉献当朝,请大王明鉴。”一听说是至宝,楚厉王高兴极了,忙让玉工进行鉴定。谁知玉工有眼无珠说:“这是一块石头。”楚厉王非常生气,认为卞和以石充玉欺骗君王,便怒气冲冲地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到了楚武王即位时,卞和不忍心让这块玉璞蒙受不白,又拄着棍子,艰难地走到王宫,又把玉石献给楚武王。楚武王又让玉工辨认,玉工依然说是石头。楚武王便以欺君之罪,又砍掉了卞和的右腿,把他拖出了宫中。
(赵苑北门的和氏璧雕像)
虽然没有了双脚,但卞和的献宝之心仍不死。武王暴死,文王继位,他听说文王是有道明君,具有识玉的慧眼。他恨自己没有双脚,无法到朝中献玉,便怀抱着玉石在荆山脚下放声痛哭,昼夜不止,眼泪淌尽后流出了鲜血,人们听了无不伤心落泪。有好心人劝他说:“你不要自讨苦吃了,再去献玉还会受刑,也得不到什么重赏。”卞和愤愤不平地说:“我不是想得到什么重赏,而是恨天下人有眼无珠,不识真宝。明明是块珍奇的宝玉,却说它是石头;明明是忠诚的人,却说他是骗子,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楚文王听说后,便派人把玉璞带回宫中,经玉匠认真敲凿,发现它果然是一块美玉。于是便将它琢磨成一块玉璧,楚文王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和氏璧”几经流传,落到了赵惠文王手里。不久,消息便传到秦昭襄王的耳朵里,他也想拥有这块“和氏璧”,便派人下书相求,信中佯称愿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使“和氏璧”的名气盛极一时,价值昂贵,因此便有了“价值连城”的成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价值连城”,有时也写作“价重连城”或“连城之璧”“连城”。人们常常用这些成语来形容价值极高的宝物。它还往往被引用到诗中,比如,唐朝杨炯诗曰:“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yishu/2021-07-27/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