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皮影戏
日期:2018-08-19 08:39:18  点击:
来源:可爱的邯郸  作者:

  

 

 

冀南皮影戏流传于河北省南部的成安、肥乡、磁县、临漳、永年、曲周、馆陶等县,影响波及冀中、冀北地区,还与河南皮影及豫北梆子腔有着重要联系。冀南皮影戏起源于宋代中原地区,是研究中国古代皮影戏的“活化石”。

 

 

 

“皮影人”制品用牛皮刻制,雕镂粗犷,体制简练,许多地方不用刀刻而直接彩绘,受到民间剪纸和戏剧脸谱的影响,形成一种既具程式化特点、又有角色特征的造型体制。演唱没有文本,唱词及对白只靠前辈艺人口传心授,以地方口语和乡俗俚语为主,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唱腔和曲调有“淮调”、“老南调”、“大平调”和“四股弦”等。演员一般有七、八人,操纵皮影主要依靠一个人,称为“掫签”的;伴奏配有板胡、二胡、闷笛、三弦、唢呐、笙等乐器,武场配有鼓、锣、镲、号、梆子等。演出剧目相当丰富,有《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包公案》 、《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杨家将》等连本戏和《燕王扫北》、《雷振海征北》《劈山救母》、《走麦城》等单本剧。

 

 

 

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邯郸地区部分皮影老艺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人。2012年初申请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