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中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日期:2023-09-15 11:44:37  点击:
来源: 赵都文化  作者:萧郎

孙式太极拳中蕴含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萧郎

 

孙式太极拳中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孙禄堂(中)与弟子合影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众多流派中的一种,由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创制,融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锻炼价值,也包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就蕴含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生于1860年11月15日,早年曾随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八卦掌大师董海川弟子程廷华等学习,其后又得武禹襄传人郝为真传授太极拳。孙禄堂将三者合而为一,融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八卦掌之动静合一,入太极拳之中和状态,内外兼修,自成一家,故称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吸取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特点、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特点等,故与陈、杨、武、吴式太极拳相比,都有较大的不同。

 

具体来说,孙式太极拳修中和真一之气,抱元守一而虚中,虚空而念化,从无极而生,为无极之后天,万极之先天,承上启下,极未动时,为未发之和,极已动时,为已发之和,以和为体,和之中而智勇生,是以蓄神养气,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行拳顺中用逆,逆中行顺,贯穿始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拳一理,浑融一气而并用,若皮球之劲力,“丢而不丢,顶而不顶”。

 

孙式太极拳拳式至简易学,而内意至深,既有形意拳之整实猛烈,又有八卦掌之灵活巧变,融蓄在太极拳的柔顺中和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由孙式太极拳的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它是以《易经》为指导,涵盖《道德经》之精义,遵从道家思想而创立的拳术。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对孙式太极拳的影响极深。

 

受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孙式太极拳讲究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胸实腹,中正安舒,端庄自然。要达到这些要求,关键要做到全身放松,自然沉稳,丝毫不能做作;在呼吸上要求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配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协调、圆活、轻灵、沉稳;为了使动作轻灵沉着、圆活连贯,孙式太极拳还要求在运动轨迹上处处循圆走弧。

 

孙禄堂先生在创拳术之初,遵从老子“无为而不为”的思想,以恬淡虚无的心态,蓄神以求中和,自然开发人体中和之气——神气合一之内劲。他认为拳术的本质是拳与道合,一切拳术的基础是内劲,即人体内中和之气的顺、逆、合、化,劲作为人体身心的适应机制,是“道”性在拳术中的体现。他提出内劲是武术修为的核心,规范修为武术的正确方法是,通过修为内劲来提高人体身心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完善人之身心、使人合于天道这一最终目的。

 

武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技击和健身的技能流传、繁衍。孙先生通过体悟自身的武学经验,提出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认为武术可以成为一门完善自我身心的学问,并根据易之原理参以儒释道之学,创立了以修为内劲为核心的孙氏武学理论及技术体系,从而使武术上升为一种以提高技击能力为表征,以完善身心的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文化体系。这是孙先生对武学的研究与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孙式太极拳充分体现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乎自然”这一思想,要求练拳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心胸宽广,纯而无染,这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主张也是相合的。

 

“贵柔尚雌”是老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老子通过不断观察生产现象和进行生活实践,看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即看上去柔弱的水却能冲决一切坚强障碍。这一理论上升到哲学层次形成“贵柔”、“守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想,在孙式太极拳中形成“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反者”的技击思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思想被运用于孙式太极拳的思想中,成为孙式太极拳的基本原则。

 

孙式太极拳要求刚柔相济,“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动静结合,“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因而练孙式太极拳的关键在于领会阴阳、动静、开合、虚实等的变化。阴阳开合,是尽拳术之妙。高明的太极拳家无不注重阴阳之变化,把矛盾双方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孙式太极拳的虚实转化、开合相接是一大特点,要求重心始终在两足上交替变换,利用重心的连续变化协调、浑融周身的虚实、阴阳,求中和而达至灵、至空。以开合作为左右转身之连接,以至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孙禄堂在其武学著作《太极拳学》中说:“学者能于开合动静相交处,悟彻本源,则可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圜者,有形之虚圈是也,研者,无形之实圈是也。斯二者,太极拳虚实之理也。”“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观点,指人与自然在本体上的相通,指一切人与事顺应自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的和谐统一。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颇具代表性的传统项目,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孙式太极拳即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继而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处、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

 

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孙式太极拳形成了“动静相互、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内外合一”等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技术特色,在动作设计上也符合天人、身心的平衡调节。孙式太极拳习练要求在意念上使自己的身体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获得宇宙中普遍存在的道气充盈身体。“天人合一”追求的终级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与统一,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在孙式太极拳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

 

道家为了表达本体观,用“气”字来代表宇宙万物的根本。道家传统文化中有些“气论”对后世中华传统武学都有很深刻的影响。《庄子·知北游》讲:“人之生,气之聚也。聚之则生,散之则死。”“气”在古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哲学概念。孙式太极拳包含有形意拳的思想,故孙式太极拳也是讲究用“气”的,主张不求呼吸,以致真息,式正气从。孙禄堂《太极拳学》称:“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合像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

 

孙式太极拳之所以能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基础,也是因为中国古典哲学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与孙式太极拳的生命自爱与升华的健康理念相统一。孙禄堂先生将中国古典哲学中这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内涵加以具体的定位与对应,与孙式太极拳的运动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每招每式中都蕴含了哲学的文化依据,拳论的哲学含义在孙式太极拳动作中有了具体的落实。

 

孙式太极拳中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一代宗师孙禄堂年轻时的练拳照

 

附:

论拳之拳意述真

 

孙禄堂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若偏阴、偏阳皆谓之病。

 

夫人之一生,饮食之不调,气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阴阳不和之故也。故古人创内家拳术,使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身体力行,以合其道,则能复其本来之性体,然吾国拳术门派颇多,形式不一,运用亦异,毕生不能穷其数,历世不能尽其法。

 

余自幼年好习拳术,性与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拳术相近,研究五十余年,得其概要。曾著形意、八卦、太极拳学,已刊行世。

 

今又以昔年所闻先辈之言,述之于书,俾学者得知其真意焉。三派拳术,形式不同,其理则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胜于人者则一也。按一派拳术之中,诸位先生之言论形式,亦有不同者,盖其运用或有异耳。

 

三派拳术之道始于一理,中分为三派,末复合为一理。其一理者,三派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诚一也、八卦拳之万法归一也、太极拳之抱元守一也。古人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得其一而万事毕也。”

 

三派之理,皆是以虚无而始,以虚无而终,所以三派诸位先生所练拳术之道,能与儒释道三家诚中、虚中、空中之妙理,合而为一者也。

 

余深恐诸位先生之苦心精诣,久而淹没,故述之以公同好,惟自愧学术谫陋无文,或未能发挥诸位先生之妙旨,望诸同志,随时增补之,以发明其道可也。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