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豫覃怀太和堂
——杨露禅在此药店开启学拳生涯
□刘亚魁
永年太和堂大门
在今广府古城东门阳和门入城不远处,有一块木制店牌立于路边,上书“豫覃怀太和堂药店”,这座药店即为陈家沟百年老字号。院内,迎面照壁墙上是一个大大的太极阴阳图,旁边写着“太和堂是杨露禅武禹襄始学陈氏太极拳的原址矣”。
“豫覃怀太和堂”创建人为河南省怀庆府温县陈家沟人陈继参。
陈继参出身于中医世家,为光大陈门医术,在直隶省临漳府与广平府分别选址开店,世代经营。到清朝末年,已经闻名遐迩,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医药老字号。
直隶广平府“豫覃怀太和堂”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 年)。陈继参相中了广平府的经济繁华,携资带物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北上,来到广平府,在西大街道北创建“豫覃怀太和堂”药店,设门面3间。后来,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原门面因地方窄小,不能满足住宿、仓储需求,于是购置了路南南关人焦老庆的三套院落,并予以改建。改建后的太和堂占地面积1.1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整体建筑南北排列,分前、中、后三段院落,有楼房、平房40余间。
太和堂药店坐南面北,门面三间,整体为砖木结构清代建筑。正门上方挂有木质牌匾“太和堂”,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出自邯郸肥乡一位状元之手。
门前有广场,立有高3米、宽0.3米招牌一块,上书“选购川广云贵各地地道药材”,为清代翰林武延绪所书。
屋内两根明柱分设在后门两侧。柱前为货架,摆满了选自全国各地的地道药材,以及店内自产的膏、丸、丹、散等成药。古城商贾云集,百业兴盛,太和堂门前经常车水马龙。四面八方来批发、零购的药商络绎不绝,药店常年雇佣40余人,规模宏大,生意兴隆,远近闻名。
门店的西南角为账房,负责来往登记、出库进库等。中院是东家和店员居住生活之处。分楼上、楼下、厨房、卧室等,共有房屋16间。后院为仓库,有南屋七间,西屋5间,储有大量药材、药品、器械,为配制、生产药品和储放物品等。院落为练拳场,练拳为早、晚休闲之时切磋拳术、强身健体之地。
“豫覃怀太和堂”药店以制造经营中药药材为主,有自己独特的传家秘方。出售的膏、丸、散、丹、贴等成药有数百种之多。如:“陈氏壮骨贴”,用动物肢骨以及十种中药材熬制,敷以狗皮,用以治疗骨骼损伤、风湿等;“九重香露”,用 7 种中药制成的药酒,用以治疗气梗、胃阻、便秘等;“痛风散”,用 12 种中药焙制而成,专治妇女经血不调、产后出血、月间疯等。“豫覃怀太和堂”的经典传统秘方,一般由陈氏正宗传人掌管保存,绝不外泄于人。在配制这些主要药物时,重要的几味药材都由掌柜亲自添加。“豫覃怀太和堂”每年腊月二十举行宴会,宴请伙计和当地名人,正月十六举行拜祖,祈盼一年平安兴旺,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习俗蕴涵。当年,“豫覃怀太和堂”药店的掌柜、伙计,都是从怀庆府温县过来的,均练陈家沟太极拳,即现今人们所称的陈式太极拳。
民国初年永年县志记载:“杨福同(魁),字禄禅,南关人,家贫性和善,幼失怙恃,佣于太和堂药店,为膳夫。杨以聪敏勤俭,故得主人欢,特荐于陈家沟。”杨露禅自幼喜爱武术,原本给“豫覃怀太和堂”药店供应煤土和粮食等,常见药店伙计练陈家沟太极拳,心生仰慕,十分想学。药店掌柜王昶被杨露禅的诚心所打动,便留其在药店内做杂工,闲时习练太极拳。
有一次,药店东家陈德瑚来到广平府太和堂药店时,见杨露禅聪明伶俐,仪表俊秀,天真可爱,因陈德瑚年事已高,膝下无子,遂对杨露禅产生了怜爱之心。在药店掌柜王昶的撮合之下,经杨露禅父亲同意,将杨露禅收为义子,带回陈家沟。
从此,杨露禅就住在陈德瑚家南院前庭,跟陈德瑚学习文化,同时陈德瑚特聘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教授杨露禅太极拳。
十年后,陈德瑚喜得贵子。此时,杨露禅已长大成人,拳艺也有所学成,陈德瑚便以厚礼相赠,命杨露禅返回故里,在广平府一带以授拳为业。
随着广府古城政治、经济、交通等区位优势的变化,太和堂药店也随之兴衰多变。药店于1956年公私合营后,陈家沟陈氏十八世传人陈萍为“太和堂”私方经理,后因种种原因停业。
如今,原初的大部分建筑被毁,现仅存原门店三间及中院西屋部分遗迹,往日的繁华今已难觅,被淹没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之中。但作为太极宗师学拳的肇始之地,它在太极拳界有着极高的声望,闻名中外。
永年太和堂照壁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