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武术振国威
杜学德 王振沫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武术在培育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强健体魄,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古至今,武林英杰,灿若群星。本文仅记述抗日战争时期冀南武林高人挫日寇,振国威的四人四事。
王寿章降服 岗村
一九三七年,驻守邯郸火车站的日伪军,四处抓人,为其修筑工事和炮楼。邯郸西大屯村武林高手王寿章也被抓来。那年他二十八岁,在家时一直演练大红拳,只练得肩宽腰园,力大无比。他生就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秉性,在工友中威望很高。
这年秋天,新换来的日军中有一个叫岗村的,他自恃会几手拳路,在别处摆擂台赢过几次,所以刚到邯郸镇,就在新辟的赛马场(在今市体育场)立擂比武。工友们鼓动王寿章前去打擂,刹刹小日本的气焰。王寿章说:“咱先去看看阵势再说。"
比武那天正逢大集,人们涌向赛马场,围了个严严实实。比武前,岗村双手叉在胸前,目中无人地走上台来。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腾地跃上擂台,先和岗村交手。开始,双方出手都较谨慎,互相摸底,年轻人毕竟缺乏经验,沉不住气,想先发制人,先出了几招,岗村步步退让。几个回合以后,年轻人体力渐渐不支,岗村趁机一拳,把年轻人打倒在地。日本裁判一声哨响,将岗村的手高高举起,表示岗村取胜。
岗村一连赢了三场,王寿章和工友们看了三场,对他的底细也摸了个八、九成。第二天下午,王寿章和工友又来到赛马场。连赢三场的岗村气焰更加嚣张。王寿章压住怒火,一个箭步跳上擂台,得意忘形的岗村万万没想到,还有人敢上台。一见此状,不等裁判哨响,便向王寿章扑来,王寿章扬臂相迎,岗村又一拳,王寿章侧身躲过,猛地一脚,踢中岗村,岗村一个趔趄,退到台边,又转过身来站定,稳伫架式,和王寿章转圈周旋起来。二人不断变换姿势,一个来势凶猛,一个稳扎稳打。岗村左拳直伸向王寿章面部,被王一下封住。王寿章趁机猛击岗村腹部。这一拳十分有力,只见岗村捂着肚子后退了好几步,乱了章法。岗村气急败坏地扑上来,封住王寿章的衣领。王寿章顺手也抓住了他的衣领。两人扭打在一起,斗智斗勇。岗村想用脚勾倒王寿章,王寿章运足丹田气,就势将岗村摔倒在台上。不一会儿,岗村裂着嘴,痛苦地挣扎起来,不甘心失败,还要和王寿章决一雌雄。但他毕竟吃过了苦头,因此踱过踱去,不敢贸然出击。王寿章渐渐把他逼到台边,抓住机会,运足内功,一个黑虎掏心,向岗村胸部猛击一拳,岗村仰面朝天摔到台下。
李老槐严惩 松井
一九四零年,驻守马头镇的日军中,有一个叫松井的,他会几手拳脚,颇有些力气,经常窜到附近村里奸污妇女,祸害百姓。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喝得酩酊大醉的松井从车骑关流窜回来,走到乱坟岗时,看见迎面走来一个带小孩的妇女,就上去挡住妇女的去路。那妇女拉着孩子慌忙向乱坟中躲藏,兽性十足的松井岂肯放过,急忙向母子追去。妇女见松井追来,边躲边喊救命,松井喷着酒气狂叫:“花姑娘,大大地好!”紧追不舍。松井追上去夺过包袱,又向妇女扑去,不料被脚下的鹅卵石拌倒在地,母子才得以逃去。
过了好大一会,母子见无动静,这才走出乱坟岗,在路边痛哭。这时一个三十来岁、的庄稼汉子扛着锄头走来,他叫李老槐,马头西村人,平时练就一手好拳脚,身子骨特别壮实。他见母子啼哭,便上前询问根由。妇女说,她是河南人,因家乡闹灾、来此想投奔亲戏,不料被日本兵抢去包袱。李老槐听了,劝妇女稍等,让他去看个究竟。
松井摔了一跤,挣扎着爬起,掂着包袱摇摇晃晃没走几步,酒劲上涌,睡意袭来,他倒地枕上包袱便打起了呼噜。李老槐看见了,一个箭步上去,猛地把包袱提起来。松井的头冬地碰在鹅卵石上,疼得他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酒也醒了大半。他二话没说,猛地往下一蹲,一个扫堂腿朝李老槐双腿扫来,李老槐叟地跳到八尺开外,松井一惊,知道碰上了高手,他随手抓起树下一个树枝,朝李老槐脚下扫来,李老槐双脚一蹬,腾地起来,双脚刚一落地,松井又一棍子拦腰打来,李老槐一闪身躲了过去,松井又向李老槐心窝捅来,李老槐一个就地滚翻又让开了。松井使出全身解数,一口气打了十几下,没能碰到李老槐一根毫毛。他气得嗷嗷乱叫,把树股子抡得呼呼生风,一个劲地向李老槐打来。李老槐一边躲闪,一边寻找战机。他抓住空档,一拳朝松井的鼻梁上打去。松井顿觉眼冒金星,血立即从鼻子里窜出,他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李老槐上前一把把他掂起,问他还有啥招。松井象条断了脊梁的赖皮狗,满脸是血,又是磕头,又是作揖,连连求饶。李老槐冲他轻蔑地一笑,掂起包袱,找那母子去了。
王根林显威营井村
王根林,武安县西湖村人,自幼习练大红拳和各种兵器,尤以大杆功夫著称。这种白腊大杆,长一丈三、四,粗端刚能捏住,细端鸡蛋般粗细。他捏住大杆粗端,用足力气,能将大杆平着端起。演练金鸡独立、凤凰展翅等各种招式,一辆骡马大车过来,他用杆尖往车尾上一点,一用劲,车便纹丝不动了多他两手捏住大杆两端,弯成弓形,然后左手一撒大杆猛地向上崩直,能把碗口粗的槐树股子打断。他能耍一根,也能同时耍两根。因此,他十八、九岁时,在周围村庄就出了名。
一九四一年夏秋时节,日本鬼子在武安县营井村炮楼下开运动会,叫附近村庄的群众去给他们捧场助威。王根林和村里几个年轻人想看个热闹,便一起前往营井,看了跑跳几种比赛,又见那边土台下围着一大堆人,他们走近一看,只见土台上站着一个肥胖如牛的日本武士,三十来岁年纪,光着身子,腰和腿跟只缠着一条带子,一副跃武扬威的架式。台口左首站着一个日本兵,双手端一个盘子,上边放着大迭日本钞票。一个手拿小棍,脖子上挂着哨子的日本裁判,站在武士跟前,向台下说:“今天比赛柔道的,谁敢上来?如能取胜,钞票的赏拾元^!"停了一小会儿,见没人上台和日本武士挤了挤眼儿,又朝台下说:“有胆量的中国人,上来!”和王根林一齐来的几个人齐把眼光投向他,意思是:这是打擂,你上吧!王根林一咬牙,几个人一拥,把他拥到擂台上。
日本武士和裁判看王根林其貌不扬,更加傲慢。王根林和日本武士对面站着,各自叉开两腿,上身前倾,两手前伸,想捞摸对方。只是裁判的小棍把他们隔在两边,谁也摸不着谁。裁判嘟哝了几句什么,示意作好准备。随即一抽小棍,两人交手了。王根林朝前一纵身,来了个双手抱金瓜,两手猛拍日本武士的耳朵,并且紧紧挤住。日本武士被拍得两只耳朵翁翁直响,头也发懵。他想摆脱这种困境,可王根林的两手象铁钳子一样,越夹越紧。然后一个顺手牵羊,用力一拽,日本武士从他右边连栽两个跟头,摔下了擂台、,象个死猪一样,半天没动窝。
裁判一声哨响,比赛结束,王根林获胜。站在台口的日本兵恭恭敬敬地把钞票端到大杆王跟前。
大杆王抓起钞票,和他的伙伴扬长而去;找个僻静地方,买了几个西瓜,高高兴兴地吃起来。他们说:“这回真是双手抱金瓜了!"
苏拳师 “打擂"
民国年间,著名拳师刘长春在大名府国术研究社当总教练,招收一百零四名弟子,传授大架佛汉锤拳术。弟子中最小的一个姓苏名士荣。他十一岁写贴拜师入社。近十年中,他早起晚睡,刻苦学艺,直练得身板硬朗,武艺精深。特别是那铁爪功,更是到家,伸出手来,真跟铜浇铁铸的一般,他年仅二十,个头一般,骨架柴瘦,却成了刘长春的得意门生,大名城武术界的一一名新秀。
日本鬼子侵占大名城后,筑碉堡,修炮楼,戒严盘查,烧杀抢掠,弄得鸡犬不得安生。国术社也不得不关闭了。第二年夏天,士荣的师兄,金滩镇船工王九江捎来口信,邀他到乡下玩几天。士荣在城里住得闷倦,正想出去散散心,于是抽空就去了。
这天下午,他光着脊梁,穿条短裤,肩膀搭条手巾,趿拉着一双木拖板,在河沿上看撑船。这时候,从炮楼里出来一个日本兵,走到士荣身边,猛地抓住他的右肩膀。士荣没有防备,回头一看,是个鬼子,他心里一震,随着一个翻背掌,咚地一声,把鬼子打倒。那家伙身不由己,顺着堤坡轱辘轱辘往下滚。要不是码头上拴船木桩拌住,他准得滚到水里。
士荣见状,拔腿跑回师兄家,说:“不好了,我给你惹事了。”师兄听他说罢,笑了笑,安慰他说: “没事。日本人喜欢柔道。准是有人暗中给他们通话,说你会武术。你就准备打他们的擂台吧。原来,日本鬼子喜欢柔道。他们在炮楼下用沙土麻袋垒了个擂台,每天下午在台上练习。他们自认为功失不浅,有肘也叫村中会武术的群众跟他们比武。正说话间。又一个日本鬼子顺路追进家里,非要士荣跟他们比试摔跤不可。士荣心中设底,在场的本村人大老王说:“甭怕。我跟他们比试过。这回我先上,你看好门道了再上。”士荣只好答应。
擂台上,一个膀大腰园的日本鬼子光着上身赤着脚,只用一条长布缠着腰和下身,象头野牛似的和大老王较量。大老王憋足劲头,奋力相斗,一连把六个鬼子摔到台下。轮到第七个时,大老王因为力尽身疲,败下阵来。士荣在台下看得真切,鬼子兵个个身壮如牛,不是没劲,挨打的原因是动作慢,不会用虚招巧劲。他心里有了底,也想好了制服对手的招儿。
士荣上台后,鬼子看他并不起眼,所以更是傲慢。交手之后,士荣先用边门、叉门,再用迭手、迎面掌,出手麻利,干脆利索,如同切瓜剁菜,接连打下去十个鬼子。最后上来的是个鬼子班长。这家伙混身是毛,满头流汗,嗷嗷叫着,饿虎扑食般地上来。士荣抓住他的两只胳膊,用力往外一撑,随接用头抵住他的胸脯,把他的上身顶死了。这家伙不甘示弱,用劲猛推士荣,士荣憋足劲顶住不放。两人相持不下,一步步挪向台边。士荣趁势来了个虚招,用劲猛一顶他,诱使他也用劲。鬼子被士荣顶得喘不上气来,果然拼命折腾。士荣趁势猛劲一拽,来了个顺手牵羊,把他拽到自己身后。鬼子一个踉跄,立足不稳,象头死猪一样,扑通一声,摔到台下,拱了满头泥土。
士荣怕鬼子丢了面子,再来找茬报复,当天傍黑,便赶回大名城。
说明:除《李老槐严惩松井》系李老槐后辈讲述外,其余三篇均根据本人回忆整理。王寿章现在郊区西大屯村。王根林,邯郸市业余武术训练,大红拳师,参加过全省和全省武术比赛是,擅长耍白腊大杆。苏士荣,邯郸市业余武术教练,大架佛汉锤拳师,现为河北省老年体协会员。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taiji/2022-07-18/6081.html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