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功力训练除了抖大杆子和掸树叶,还有专门练拳练掌的功法。太极拳练拳力讲究打绵包,练掌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打吊袋,二是打用香油浸泡过的野蜜蜂巢。太极拳首先是杀人技,所以必须有出手见红的杀伤力。
五 太极拳有没有攻防训练?
当然有。自从辉璞先生勾起了我对太极拳兴趣后,我在采访拍摄大型系列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期间,走遍了全国各地。在陕西,我见识到了赵堡太极拳和高家红拳,姬家原传心意六合拳。在泉州,我印证了陈爷教给我的鹤形功与原传白鹤拳的关系。在千山,我跟辽宁省道教协会的王会长学习了金山派丹法和武学,还有转天尊。在黄山,我学到了西派丹法和太极内功。就是在那些年里,我熟练的掌握了太极门的抖大杆子,太极拳的接手训练方法和太极散手乱采花。当然了,这些东西都不是武式太极门和吴式太极拳的,而是另有传承。
接手训练分开眼和闭眼两种,而太极拳的功力训练除了抖大杆子和掸树叶,还有专门练拳练掌的功法。太极拳练拳力讲究打绵包,练掌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打吊袋,二是打用香油浸泡过的野蜜蜂巢。太极拳首先是杀人技,所以必须有出手见红的杀伤力。我少年时因练习铁砂掌没有红花油养手,落下了掌缘肌肉时常麻木的毛病,陈爷就告诫我不要打死物,然后传授给我盘树操掌之法。所以我教徒弟,除了抖大杆子和打棉包之外,就是盘树。
可是早在三十年前,太极门内就似乎没人练这些外操功夫了,连抖大杆子的人都很少。很多人就一心想要练出凌空劲,最好是能拥有当年义和团的隔山打牛功夫,比如李经梧师伯的那位弟子闫芳。这可能是受了《列子》汤问篇中孔周的那三柄无形之剑的影响,也跟当时气功热中的内气外放有关。我跟辉璞先生学拳的那段期间,马岳梁先生来丹东传授过太极大枪和快拳,王培生师伯更是定期来丹东指导北派吴式太极拳技艺。但与辉璞先生来往最密切则是王培生师伯的一位弟子,这位老师兄跟辉璞先生的交情很深,据说抄录过辉璞先生的老拳谱。
有一天,丁立杰师兄跟我说:他现在都不怎么打拳了,主要就是练气功,他那功夫可不得了!人都没挨上,就能隔空打出去。这就是当年练太极拳人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而这种武林梦想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这种梦想如果真的能变成现实,那么太极拳的内炼和外操功夫确实也都没用了。因此,太极门内的那些传统功法正在逐渐被人遗忘。
六 太极拳是不是挨打的拳?
自从太极雷雷被打之后,似乎整个武林界都认定太极拳就是挨打的拳,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我从北京回来的那一年冬天,和小伙伴一起去中山公园玩,记忆中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冬天总是下雪,那天的雪还挺大。我们在假山脚下看见一伙人在攀谈,其中一个很神气穿着谈吐也很气派的胖老头说:“我要去辽阳一段时间,辽化的法国专家请我去教太极拳。”另两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老头恭维了他几句,然后一个戴蓝色帽子的矮瘦老头提出要摸摸手。于是两个老头搭上了手,刚划了两个圈,胖老头就被瘦老头逼退了一步。胖老头不那么神气了,说是想看看瘦老头的拳怎么接手和打手。瘦老头就让身边的一位年轻的练家随意出手。一开始双方还搭手,年轻的练家好几次都被狠狠的摔在了雪地上。这回小伙子可真火了!不管不顾的动起了拳脚,但还是被那位瘦老头一扒拉一个跟头。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用太极拳打架,我想历史上的太极拳应该是能打的,否则,杨家当年在北京也不可能被封为“杨无敌”。
但近年来,也有不同的声音,在《峨眉武术文化读本》一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不知是真是假:“有一次,杨氏太极拳祖师杨露禅之子杨班候为了推广杨家太极拳来到成都。因马静源在成都武术界的威望最高,杨班侯来后自然找到他。当时马静源年事已高,便叫他的徒弟与杨班侯过招。比武下来,杨班侯没有占到一点便宜。他原以为杨家功夫天下无敌,在成都传艺不成问题,没想到遇到了对手,他便不好设棚授徒了。”
有人把太极拳比喻成乒乓球比赛中的削球手,手段就是放开了让对方进攻,靠对方的失误得分。这就太幼稚了,你看看世界乒乓球冠军中有几个是削球手?太极拳谱上明明写着:“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除了有这种后发先至的理念,太极拳还有一个“因敌变化显神奇”的功能,怎么可能是一味的被动挨打?
我能见识到李亦畬修订《廉让堂太极拳谱》之前的太极拳,应该感谢吴本萍先生,他是我最后一位磕头师傅。原本我只知道武式太极拳用于推手的“敷盖对吞“四字诀,拜吴本萍为师后,才知道武式太极拳还有用于散手的“封拦蓄发”的原始打手心法。吴本萍先生是霍梦魁师爷的入室弟子,霍师爷的五十四式太极拳传自李启轩李二先生,跟杨班侯的架子一样,属于武禹襄的原传太极拳。跟李亦畬李大先生的拳法不一样的是:李二先生的五十四式太极拳讲究“米“字架“永”字功,瓦棱掌三点身,弹簧腿麻花腰,手上太极圈,脚下梅花转,内劲运走背丝扣。李二先生的拳学更像是家传,都是日常用语,没有形成文言古文。但如果没有师傅的口传心授,你永远也不明白这里面的事。
从家师吴本萍这儿,我明确了原传太极拳不仅有探手开道的主动进攻,还有迎击。而阎师爷和霍师爷走架时的内功心法也有所不同:阎师爷练的是子午小周天,俗称“缠线球”。而霍师爷讲究的是要在腰间竖起两扇小磨对着转。两家相同之处都是遵循:“气不外浮,血往内运,久习之,收敛入骨。骨髓充实,自得真正内劲。”的内炼原则。
七 练太极拳都有哪些弊端?
都说内家拳养生,这世界那有绝对的事情!如果内家拳的修炼不得法不仅不能养生,有的甚至还会戕生。上个世纪八十年初,我在山西学到蹲毛猴桩法,老师傅当时就说这个功夫有点犯邪,容易招祸。然后就给我讲了戴家是怎么从戴半城衰落的过程,说戴二闾在蹲毛猴上下的功夫最大,后来就中风瘫痪了,结局很惨。我当时没在意,感觉蹲毛猴长功力快,就耗上了。后来能蹲到半个小时以上,收功时突然感觉天旋地转,胸口气血翻腾,那时我才二十出头。
太极拳也并非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神丹妙药,首先是伤膝伤胯,所以当代著名的太极拳大师就在美国做了膝关节和髋关节手术。修炼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伤膝伤胯的问题?那还是因为没有掌握太极拳所独有的“松”,尤其是打拳时五趾抓地,包裹膝盖的筋必然紧张,时间一长就会淤血。
有一个现象值得反思,很多有少林拳和长拳功底的太极拳练家反而都膝盖没事。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压腿拉筋,打拳之前还要揉筋。膝盖为筋府,练过少林童子功的人都知道,揉筋非常重要。一位形意门的隐师教过我四犊揉筋法,很有效。
伤胯这种现象在练外家拳和从事拳击散打运动的群体中非常普遍,因为经常闪胯,所以很多练家过了五十岁胯就不行了,要经常做理疗。太极拳伤胯则是另有原因,主要是没能真正体悟什么是松腰坐胯,总挺胯就造成了髋关节的长时间紧张,日积月累,髋关节里的积液不循环,就从酸胀演变成了慢性关节炎。所以胯必须落不来,也就是阎志高师爷说的要练出第三条腿来。练出了第三条腿打拳时就如同坐在板凳上,用尾闾骨撑地。如果尾闾骨能象过去砌墙用的铅坠那样彻底的送下去,拳架自然就稳当多了,髋关节的磨损也就减少了。
很多内家拳名家都得过小肠疝气,太极门更是普遍现象,我师爷阎志高就有这种毛病。我请教过有关专家,病因不明,但肯定跟练气有关。再有就是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有人说很多太极拳名家都是吃死的,这是事实。练太极拳的人都能吃,像杨澄甫和他那几位传人,都是大腹便便,傅钟文的食量更是武林传奇。大师出名后徒弟多了,请客的人也就多了。上午练完拳进了饭店,一般都得吃喝到晚上,毫无节制,消渴症既由此而来。至于练太极拳因为用意过重而引发高血压等病症的例子,我们身边更是不乏其人。
太极拳确实能治很多慢性病,但练太极拳人的平均寿命却并不高,活过一百岁的也不多,恰恰是外家拳修炼得法的百岁老人却不少。我朋友杨大哥的父亲是刘宝瑞的弟子,老爷子活过了104岁才撒手人寰,102岁时还给晚辈说拳呢。山东老家的太祖门和梅花门就有很多老前辈,过了百岁还能练拳。看来内家武学和外家武学之间本无高下,但练功的方法确有优劣之分。所以探索太极拳的养生之路,其漫漫而修远兮。
八 求不得
太极拳是自然大道,自然大道是求不来的,所以就不能执着。太极拳不能速成,必须花时间耗功夫。过去说太极十年不出门,要想出功夫当然要多练拳,没有投机取巧的道理。当年跟吴本萍师傅学拳的那些人里,有一个脸皮厚的吹牛说自己练一天顶别人练一年!结果惹得整个沈阳武林界都笑话他,这不仅是执着,而是走火入魔了。习练太极拳不仅要身体放松,精神更要放松,否则就是南辕北辙。金庸大师在《天龙八部》的修订版中,并没有让王语嫣和段誉结为夫妻,原因是他要突出这部武侠经典的主题——“求不得”。
过于用意就是求,是内家武学和丹道修炼的大忌。近年来很多人对于太极功夫的最大追求就是凌空劲,于是就在用意和用气上下功夫。在太极拳的历史上有过凌空劲的记载,现实中,师门也有人练出了凌空劲。但凌空劲非常不稳定,很难凝聚成具有穿透力的气劲用于技击。
2011年,王培生师伯门下的那位老师兄在鞍山办班,我应邀去采访。老师兄讲得兴起,并起剑指对我说:这就是剑!我说你用最强的功力凌空点我一下,没事!我有过体验。老师兄就在距离我十多公分处,凌空点了我右臂一下。确实有气感,手中的话筒也发出一丝噪音,但确实不能制人,更不能伤人。其实凌空劲还不是气剑,只是剑仙门的初级功夫。剑仙门源自冲虚真人的御寇武学,传至宋代陈抟老祖和火龙真人,形成了《剑丹》秘笈。道门怕《剑丹》落入妄人之手,就没有收入《道藏》,经得道真人封印后藏于洞天。清末,《剑丹》曾一度现世,后又不知所终,剑仙门功夫也就失传了。剑仙门修炼有很多隐秘法门,需要特殊的地理环境,单纯靠太极拳的用意用气,是练不出剑仙功夫的。
至于当年义和团的隔山打牛,其实除了以梅花门的一个特定桩功为基础外,更多的是法术在起作用,跟武学无关。
还有就是别拿太极拳求财,虽然武式太极拳门我的两位师爷都是靠教拳谋生,但也只是勉强糊口,他们做人有气节,从未借拳敛财,最后也都穷困潦倒离世。而现在的一些大师,不仅拜师要收钱,平时也是巧立名目的敲诈徒弟和学生。我的三位太极拳师傅跟他们却是截然相反,王辉璞先生,刘常春先生,吴本萍先生,他们不管自己生活多么艰难,也从来不向徒弟们伸手。时至今日,三位家师虽然先后驾鹤仙游,但他们的传人仍然感怀恩师的品行和风骨。
结语 游走于天地间
有人说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并非如此,其实无为也是一种术,一种方法,一种法门。就如同海德格尔所说的:虚空就是以虚空的方式存在。而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舍弃一切方法,有为的和无为的都要放弃,要恍兮惚兮,杳杳冥冥才能修炼出太极元神。
近年来,太极拳和丹道有点火,很多外行人就参和进来,把原本清爽的东西,弄的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有学者说所有修炼的法门到了终极阶段都差不多,其实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读到《原本的真实》一书时,十分钦佩作者赵建军先生的佛学造诣,认为他是一位开悟者。可是最近我看了他的道学著作《道法天然》后,感觉他用佛学来诠释《道德经》和吕祖的《太乙金华宗旨》,简直就是在开玩笑。《道法天然》中对无为的解释是这样的:“无为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个境界”。还说无为就是大道,书的结尾处竟然这样写到:“佛、道、苏菲,分别从不同的出发点始于修行,只要理通,则完全可成佛成圣。”其实丹道跟佛学压根就不是一回事,苏菲跟佛学和道家更是八竿子打不着。我真怕赵建军先生再写一本用佛学原理解读《太极拳谱》的书,那可真就贻笑大方了。太极拳有它自身规律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外行们最好不要自以为是,标新立异,把其他风马牛不相及的的思想和理论硬塞进太极拳门内,对于太极拳的发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闲话到此为止,写几句总结性的文字——太极拳修炼至最高境界,修炼者仿佛完全被天地魂魄所制约,人如提线木偶,手脚均被看不见的丝线操纵,身不由己,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仿佛是随风飘舞。行功走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肢体语言的丢失和重复,套路的前后顺序颠倒等现象。没关系,不需要更正,道法自然最好,待到修炼者收势后连打拳的过程都回忆不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化境修炼。
再多说就无益了,太极武学的根本心法不过就是——虚灵其中。仅此而已。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taiji/2021-12-02/5445.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