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跤术与太极推手》浅议 之二
胡贯涛
自中联国术馆建馆以来,陆续推出太极内功、桩功、太极养生推手等太极功夫,同时胡贯涛馆长特邀自己的发小、挚友——人称“跤王”的三哥,率领团队入驻中联国术馆!
胡贯涛老师自幼习练摔跤,有很深的“摔跤情结”,在2014年写过系列文章《中国跤术与太极推手》,后以“吾本太极”的名义发表在新浪博客上。
现特转载此系列文章,与广大喜爱中国跤与太极推手的朋友共同交流学习!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得天下者,需天时、地利、人和,事实上世界上一切事物皆有相通之共性,一个好的跤师择徒后也会看其“三合”来制定训练教材。
“天时”,有人生来高、大、壮,古人有“天生神力”之说;“地利”,指性格憨厚,毅力坚强,吃苦耐劳,为笨鸟先飞型;“人和”指另一种人,自身条件不算好,身体条件一般,也受不了大罪,下不了死功夫,可头脑灵活,接受力强,悟性高,师傅稍加指点,就能举一反三,这当算“人和”。前辈跤师把不同体型不同体质等分为四种类型,并用“同、天、贯、日”四个字来区分。“同”是代表体胖而壮实者;“天”指身高体瘦动作灵活者;“贯”指身材高大体型结实者;“日”指身材瘦小动作灵活者,师傅根据形体“天时”来确定训练教材;“地利”、“人和”是在训练中继续观察做训练调整。
任何技击术均包含多种招数来适合各种形体的人。摔跤运动,前辈大师总称36绊,每绊一攻三防,总数108招,这还不包括招数连环、招数变化和利用小功夫,把手法、把法、腿法等对招数灵活的串招。如身高、体重、力量又大的人,可重点训练勾、别、缠、踢、掰、扠、涮、拧、拄、撮、肘、拍、撴、错、装、披等。身材瘦小动作灵活的人,可选择跪腿、躺刀,捞、磨、端、踢、入、穿、挡、靠、掏、耙、刀勾、豁、捆等动作,需说明的是好的师傅会根据徒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秉性在以上招数技法中做合理选择。同是练摔跤,因招数的不同小功夫的锻炼截然不同,“以力降千会”是真传,“以巧破万斤”也是真传。不能以传授功夫的不同来确定师傅给谁的是真功夫,谁又练的是假功夫,真假功夫的鉴定在于你是否按师傅传授之法下功夫练了,如师傅教你的是力量功,你却偷偷改练别人的技巧功;师傅教你的是技巧功,你却研究力量招,到赛场上躺地下时,却怨天忧人,有经验的师傅碰到这样的徒弟,稍作观察即不再教,行内话谓“心眼太活”。
还是回到太极拳,当年杨露禅祖师教三个徒弟并指定他们拜班侯师祖为师,三人分别是凌山、万春、全佑,三人的练法和功夫分别是刚劲、发力和柔化,小功夫和拳架也大不相同,可都是太极皆为真传。观三人的自身条件,能练出绝世功夫,应该说他们是碰到因才因人施教的明师了。
太极拳练法仅杨氏太极一套《三十二目》拳谱总四十篇,讲了三十二个功法,只要认真遵章习练个个是真传,都能练出神功。能否尊前辈师承认真习练、用心堪悟,能否练出真功夫,当看自身条件“地利”和“人和”了。
太极拳统称十三势,班侯师祖传九决,第二章《十三字行功决》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拳架锻炼中的十三势功夫,推手训练中又演化为四正四隅中的粘、连、黏、随。粘、连、黏、随发力训练又凸显涌、撞、飘三大劲法。特别需要讲的是,班侯师祖、少侯师祖在涌、撞、飘三大劲法上又生出“冷手”,“冷手”又被前辈大师称为“透”。“透”指能使对手表皮无伤,却内脏移位瞬间丧失战斗力的“透力”,“透力”和推手不同的是离对手身体一寸左右发力,而不是推手训练中的贴身沾连发力。太极拳传承中有一句话,“打人半尺,伤人一寸”,这句话常被人误解为太极拳功夫技击术是越近越好,因为“伤人一寸”。可是太极拳功夫真上了身,传承上还有一句话“打不准不打,打不死不打”,这告诉后人发力绝不可以离对手半尺以上,贴身发力是太极拳祖师的一丝善念,而绝不是远了不能发力。著名杨式太极拳大师田兆麟,曾回忆其年轻时和健侯师祖冷手练习,健侯师祖失手发力,田师当场倒地吐血,后卧床三月余,由健侯师祖亲自调武林伤药方治愈,此事的真实性有多位大师著文论证,不容怀疑。由此可见太极拳透力确有其功。
总之,太极拳作为中国内家拳优秀代表拳种,其文化博大精深,实非几篇博文能详叙,有意者当自研读历代大师所著原谱,用心堪悟方为上上策,只是太极功夫由浅入深,量体订功的训练之法,确和中国跤术有相通之处。
(待续……)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taiji/2021-10-08/5259.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