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挂粗布画棉门帘
马如明
快过年了,北方的家家户户又换上了新棉门帘。上古时期,原始人居住在洞穴里,就用兽皮做“帘”挂在洞口,保暖,抵御雨雪、风尘与飞虫。
后来建有房屋,就需要窗户采光和通风,也就有人想到应该有东西能把门、窗给遮住,于是就有了门帘、窗帘。
到宋朝出现布艺后,门窗帘开始以布的形式出现。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道婆用先进的纺织技术和工具制出了“粗布”,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敬仰。
河北大名粗布门帘画相传起源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民国,在土改前后,织布手工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997年左右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方寸画布能演绎出万众风情,现在已被公布为邯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时候本家三大伯的手工画粗布门帘,非常有名。他把画布整体分为上下两截,将四周用花边图案界出一块块小型画面。把削出尖儿来的铅笔在白亮亮的帘布上轻轻移着,栩栩如生画面便跃然而上。用几支毛笔、几碟染料、一碗墨汁,在白布上作画。花边图案常见的有云子勾、花卷心等,立体感很强,让人如坠云中。中部用一组花鸟图案的窄木板夹上,界出上下两截,这两大块空白就是门帘的主画部分。上半截中部图案常采用圆形,象征天圆,圆形四角配以各类花卉、蝴蝶等角隅纹样。在画法上先用浓墨勾勒轮廓,再填上轻重不同的墨色加以烘托,细腻传神,艺术感很强。
一般以神话人物、历史典故等作为主题,有如桃园结义、借东风、娃娃抱鱼、嫦娥奔月、天仙配、五子夺魁等。下半截中部图案采用方形,意为地方,图案基本以山川河流、花鸟鱼虫为主,如丹风朝阳、孔雀回头看牡丹、连年有余等,画面喜庆祥和。风格朴素清新,简洁明快,对比和虚实兼用,凸显了完整的形式美。整体画面方圆有致,构图丰富,朴实、肃穆、动人强烈的乡村气息跃然帘上,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代,我们曾经的岁月回忆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构成了我们生命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之一。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继续走过岁月的长河,将曾经的美好一直传承下去。北方有棉帘,实用而大气。
作者简介
马如明,1970年生,笔名马骉,汉族,党员,大学文化,河北省大名县人。崇尚自然,爱好文学,守真创新。文学作品先后有《孩子为什么对你不亲》、《农民兄弟盖房也用图纸了》、《为儿起名》、《大名有个西土山》、《夸夸重教书记》、《家乡的桥》、《儿时的腌咸红薯》等50余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河北经济日报、邯郸文学、邯郸日(晚)报、魏州文学、大河文学、乡土文学等报刊杂志媒介,有的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