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山底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山底”,一听这个村名,人们便会联想到,其中似乎包含一种特定的象征意义。可不是吗,从太行山南麓走下最后一道山坡,迎面而来的便是以农耕煤矿为生的这个冀南小村庄了。这正是我的故乡。时光荏苒,山底村现今已有600多户20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进入快车道,外出多年回乡探亲的村民说,除去井水依旧是那样清凉甘甜,山底这个“老窝”里里外外变了样,简直认不出了。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在河北省最南端的滏阳河流域秘密展开建党工作。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冀南地区党的中心任务,是组建地方武装奋起抗日。红旗招展之下,各地以各种名义,拉起一支又一支准军事队伍,为八路军输送一批又一批兵员。同时,在群众工作有基础的地方,广泛开展参军运动。山底村先后有30多名青年踊跃报名入伍,妇救会、儿童团敲锣打鼓,欢送他们奔赴前线。
日本侵略军占领区和山底最近的距离不足两公里。由北向南,在和村、义井、羊台、马庄一线,构筑起了一道森严的封锁线。各村修建碉堡,外围挖出十多米深沟,架起铁丝网,并铺设了轨道,铁甲车轰轰隆隆日夜巡逻。日伪军经常出动,来山底一带“扫荡清剿”,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正是在如此险恶的形势下,村里民兵组织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在村武委会主任兼民兵队长刘玉珍和政治指导员许成明的带领下,人们拿起武器保卫家园。
徐怀中生前为山底村题字
1943年农历八月初一,日伪军千余人包围山底,村里民兵先是在房上迎击来犯者。当地全都是平顶房,邻里相隔数米间距,搭一块长木板也就过去了。民兵可以居高临下,从屋顶花墙的孔洞伸出步枪,如同扼守在万里长城的一个城垛处。民兵刘玉尚击发一粒子弹,只见两名日军同时扑倒在地,其余敌人急速散开隐蔽。刘玉尚一枪穿二敌的传奇故事远近闻名,无人不晓。日军进不了山底,于是大举增援,调来钢炮疯狂轰击,轻重机枪密集扫射过来。屋顶上空阔一片,没有什么隐蔽物,难以承受这样猛烈的火力压制,民兵小伙子们飞身跳下屋顶。转眼之间,他们的身影完全隐没于地面之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地道战就此拉开大幕。
山底地道由来已久,远在宋朝时,岳飞曾率部在此地与金兵交战。当地民众为躲避金人祸害,挖掘土洞藏身,名之曰“藏金洞”。山底群众将700多年前留存至今的这些土洞遗址扩而大之,建成抗日地道——虽然在严密的自我封闭之下,却具有高度机动性,且十分完整。当年“藏金洞”很狭小,一家一户,互不相连。如今的地道宽度为1米,高度低的1.2米至1.4米,高的1.8米至1.9米,全村连接,四通八达,全长达13666米,通风良好,呼吸清爽,这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并不多见。
从主干地道,向各个方向伸展出许多支线通道。每一条支线的末端,便是一个作战出口。看过去是一个灶台,忽然铁锅从下面托举起来,民兵从灶火口冒出头举枪射击,院子里一个个日军应声倒下。看过去是一个驴槽,槽底木板被掀开,出现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在等待着猎物到来。此外,还有立柜出口、木箱出口、土炕出口、水井出口、草垛出口、磨盘出口,等等,神出鬼没,令日军胆寒。身旁士兵连连倒下,日军军官举起望远镜四处搜寻,弄不明白子弹是从哪里飞来的。
历经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山底民兵共消灭日伪军800余名,缴获各种武器及其他战利品上千件。在血与火的实战锻炼中,涌现出许多优秀民兵战士与英雄人物。其中最突出的要数刘玉珍。这个曾经只知道手握锄头的憨厚农民,在民兵队长的岗位上,有胆有识,指挥若定,哪里最危急,就一定会看见他出现在哪里。平时训练他最上心,掌握了一手好枪法,击毙击伤多名日伪军。太行抗日边区在山西南委泉召开杀敌英雄和劳动模范授奖大会,刘玉珍身披红绸大红花,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亲手将一等抗日杀敌英雄奖章佩戴在他胸前。
解放战争初始,晋冀鲁豫军区发起平汉战役,亦称邯郸战役。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设在峰峰,山底村驻扎的是军区直属部队。正是在山底期间,军区政治部的《人民战士报》创刊,由刘伯承司令员亲题报名。他们托人从敌占区购买了印刷设备、纸张等,在村东头窑神庙里架起机器,印出了第一份报纸。山底群众和驻军亲如一家,为军区《人民战士报》创刊尽可能提供物质保证。民兵常常为部队军邮员带路,找到一条更为近便的路线,迅速将报纸送往前沿作战部队。
平汉战役前后,各地又一次掀起参军热潮。山底村先后有40多名青年参加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特别是隶属十五军的战士许怀美,后赴朝作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美军反复狂轰滥炸,以致上甘岭主峰海拔下降数米。然而,志愿军战士从混合着硝烟弹片的灼热泥土中爬起来,继续投入战斗,人在阵地在!这些钢铁勇士之中,就有山底人许怀美。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期间,山底共有21人流尽最后一滴血,践行了自己的战斗誓言。烈士中少部分人遗体难以找到,终未能回归故里,诚可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悲哉壮哉!抗日民兵,有5人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他们出生的一方乡土上。这里还要提及村农委会主任、共产党员王守花,他参加土改工作团,在河南叶县被还乡团惨无人道地杀害,临终高呼:“共产党万岁!”
战争年代,山底人以他们高度的家国情怀,不惜付出血的代价,为我们书写了一部光荣的村史。作为后一代村民尤其是青少年一辈人,重温前辈与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便犹如走进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所村办学校,这样的课程实际又鲜活生动。我们将赓续山底村的红色基因,始终保持山底人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为徐怀中先生遗作)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07日 15版)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王边溪谷美术馆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