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塔
佛学大师稠禅
佛学传入我国,大约在两汉时期。后来发展日益强劲,到了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大盛于天下。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诗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象的描述了佛教遍及中国的画面。后来,虽然经历了几次限制和打击,但发展势头并未受到根本的阻滞,只要没有对当朝统治在政治上产生根本威胁和重大影响,佛教还是持续发展的。人们对于佛教的追捧,不外乎追求生命的永恒和心灵的慰藉。不止是官宦之家的子弟,尤其那些平民子弟,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改变生命轨迹,也大量出家习学佛教。佛教成了我国三大教之一,以至行处可见庙宇,坐处每闻经声,大小寺院遍布乡村市衢。僧人或坐而布道,或游走论经,影响遍及千家万户。在这深厚的佛学氛围中,佛学大师也不断涌现,稠禅就是其中的一位得道高僧。
稠禅法师,公元480年生于武安,俗家姓孙名溪。相传稠禅年幼时,家中贫困,身体瘦弱,无奈之下,进入禅院修行,久久为功,终有所成。稠禅法师修行的地方就是武安的定晋岩禅果寺。现存最早的后唐天成四年(929年)的《重修定晋禅院千佛邑碑》残碑,已漫漶不清,但仔细辨认,尚可隐约看出稠禅是稠树所生,在此修行,“后之人因其树,号稠禅师之寺焉,又改为定晋禅院”,此外,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河南彰德府磁州武安县重修古定晋岩禅果寺碑》、成化十一年(1475年)《磁州武安县古定晋岩禅果寺新修石佛碑》、明崇祯四年(1631年)《定晋岩创建乌龙桥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古佛地藏诸位菩萨碑》等,均记载稠禅是武安生人。
当然,所谓树生稠禅毕竟是荒诞之事,不过从佛教角度来看,稠禅后来成为大师,一定会不同寻常,因此他的出生也会是异象。可以这样理解,是佛家的后人为了更突出稠禅大师的神秘性,便把他的出生神化了,我们脱去神秘的一面,就会明白,稠禅是必定生于武安,自幼在定晋岩出家研习佛教。
稠禅修行有成之后,为广播佛法,增强修为,开始了游学生涯。先到林州天平山习武修行,28岁到白鹿景明寺受戒,后又到定州嘉鱼山、赵州漳洪山和鹊山禅修,33岁到少林寺拜少林首任寺主跋陀为师学习佛法,后终成为佛法高深的禅宗大师。
跋陀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时来中国传播佛教,深受孝文帝敬重。跋陀也非常器重这位来自武安的弟子,曾称赞稠禅师“葱岭以东,禅学之最”,亲自为之悉心度化。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跋陀是少林寺的创立者和第一位寺主。对于稠禅的到来,不由心中窈喜。经一段时间的交流,他感觉稠禅已能担起弘扬佛法的大任,便提出由稠禅继任他的职位。于是他径直离开了少林寺,借口“年渐迟暮”迁居少林寺外,直到圆寂。这样,稠禅不负所望,担任了少林寺的主持,成为少林二祖。唐代开元16年裴漼《嵩岳少林寺碑》载:“稠禅师,探求证法,住(主)持塔庙。”少林寺塔林西南处遗存的明代嘉靖2年(1523年)《嵩岳少林禅寺德心政公和尚灵塔记》也有此记载。稠禅任少林主持后,继续修行,点化众生。一时间也是隆望日至,在佛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稠禅师一心求法,于北魏孝明帝后期离开了少林寺,隐遁深山继续禅修,从此再没有回过少林寺,魏孝明帝前后三次派人召稠禅入京。稠禅推辞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请求在山上修道,与您敬佛的大道是一致的,何必要到您的身边去呢?
后来,齐国建立。齐文宣帝在天宝三年下诏,封稠禅为管理全国僧人的昭玄大统,请他赴齐传法。稠禅觉得,齐国建立不久,就请自己前去弘法,是一个传播佛法的好机会,因此决定前往。文宣帝亲自迎接稠禅到宫中,稠禅虽然已七十多岁了,但他神宇清旷,风采依然。稠禅为文宣帝说法,文宣帝听完之后,头发竖起,冷汗直流。接着文宣帝向稠禅学禅定,不久就证得了深定,从此,文宣帝对佛法崇信不疑。文宣帝又跟稠禅受了菩萨戒,断绝酒肉,传旨把鹰鹞等放归自然,让国家成为仁义之国。稠禅在皇宫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教化之事已成,便向文宣帝辞行。文宣帝认为此去山路崎岖,相互来往困难,因此传旨在邺城西南八十里的龙山,为稠禅修建佛寺,为稠禅留下了最后一个修行之所。
稠禅大师最后圆寂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稠禅师谢世后,骨灰一分为二,分别存于登封少林寺和安阳云门寺。
少林武术名扬天下,早已超越一般佛学的意义,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但少林武术缘何而起,因谁而立?佛教界、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先后竟有达摩,跋陀、岳飞、宋太祖和十三棍僧等多种说法,但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武传少林的应该是少林二祖、来自武安的稠禅大师。
明永乐帝在他亲撰的《神僧传》中说,禅师幼时身体虚弱,当小和尚时,常受同辈僧人欺负,凌辱,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他想:我学佛,佛如不灵,学它作甚。就跪到伽蓝大殿里,拘着大力金刚的脚祈祷说:我被同辈欺负得要死不活,你既有大力,我在这里向你跪求七天,不吃不喝,如你不传我力气,我就只有一死了。稠禅在大力金刚前一直跪了七天,神佛果然授予他神力。出殿后,其他和尚又想凌辱他,禅师说:我已具神力,恐怕你们不及我。同辈和尚尝试着和他比臂力,禅师果然劲力大得惊人。只见他横着身子在墙壁上行走如飞,并于悬崖之上行走数十丈,又从地上一跃而就于梁上。寺前的石兽重数百斤,禅师伸手就将其提起挥舞起来,呼呼作响,原先凌辱他的和尚都跪在地上,浑身流汗请他饶恕,从此禅师身怀绝艺便名传九州,这就解释了稠禅师武功的由来。
另外在武安当地还流传有“僧稠解二虎”的传奇故事,也互见于《神僧传》。书载,稠禅一天在定晋岩见两虎交斗,咆哮声震动山岳,稠禅为了不使它们互相残杀,便用手中的禅杖进行调解,于是两虎各自散去。禅师因有诗书于岩壁间云:“本自不求名,刚被名求我。岩前解二虎,障却第三果。”今禅果寺遗址上还留有稠禅坐禅的禅洞和虎洞遗迹。
“僧稠降虎”的故事还反映在磁州窑的瓷枕上,目前存世的此类题材的瓷枕共有三件。邯郸市峰峰矿区文保所收藏有两件,一件为1983年金代墓出土的瓷枕,枕底印有竖式窑戳“张家造”,枕为长方形,枕的边框为绳纹装饰,开光内绘有手持禅杖的僧稠,正在劝解两只猛虎。两虎仿佛余怒未消,虎尾高竖,气喘吁吁,一只虎屏气凝神,聆听讲说,另一只虎则作扑伏状,随时准备扑斗。另一件枕所绘与此内容相同,画法稍异,窑戳不同,为“古相张家造”。磁县文保所收藏有一件元代墓出土的瓷枕,长方形枕面的开光内,僧稠身披袈裟,用手掌和禅杖拦住两只搏斗的猛虎,僧稠神安气定,震慑着两只威猛的老虎。
来自印度的高僧达摩和跋陀,所传播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虽同属禅宗却并非一系,且二人本身并不会武功,达摩离开嵩岳时少林寺尚未建成,所谓达摩传武少林的说法应系后世杜撰,而高僧跋陀执掌少林寺时间太短,距稠禅入主少林寺的北魏延昌年间(512-515年)只有10多年,而史载稠禅师死后数十年的隋唐时期少林寺已有武僧出现,因此将邺下尚武之风传入少林并扎下根基的,只能是这位武功高强的二祖稠禅师。
二相稠禅师执堂少林先后长达10多年,禅武兼修的传统在他的主持下在少林寺落地生根。少林武术以拳法、棍术和功法(轻功,气功)为主,稠禅师轻功极佳,史载他可以“横踏壁行”、“跃首至梁”;至于棍术,“以杖驱虎”、“以杖截虎”的记载不止一处,没有一定的技法断然不可;拳法方面,则与邺下寺院盛行的“角力”关系密切,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稠禅师创立少林武术套路,但是少林武术套路的形成应该受稠禅师的很大影响。稠禅师一心求法,于北魏孝明帝后期离开了少林寺,隐遁深山继续禅修,从此再没有回过少林寺,但是少林寺虽几经磨难尚武之风却从此延绵不绝,后来少林武术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稠禅习武来自神授之说也有些怪诞,当然这同其出生之事一样,也是佛家后人的神化,这是可以理解的。武安历来有习武之风,稠禅生于武安,从小必定会随当地的武人习过武,后来出家为僧,除了打坐参禅之外,有时间习练武艺,后来到中州传播佛法,随之也将武学传与少林,定是必然的。
稠禅大师在佛学文化上有着非凡的造诣,在佛学历史上也是声名卓著的人物。他被尊崇为北魏、北齐两朝佛学国师。他的杖解二虎的故事,流传甚广,他的武功高强,可以得到多方面的佐证,他是少林寺武艺的鼻祖,应该是确而无疑的。在后世千百年的变迁中,他逐渐销声,原因不外乎,一是建国后佛教的式微;二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佛教毕竟是世俗生活之外的东西,更兼于隋唐之后文献的阙如,使得稠禅的名字逐渐使人淡忘。所幸在文化兴起的今天,给我们重新来挖掘这段历史,提供了机会,稠禅的声名重回当世,也是理所应当。重新认识这位高僧,也是重振文化之必需。
武安,地处太行山东麓,大部分属于山区,崇山峻岭,飞泉流瀑。即便是东部丘陵平原地区也是沟壑纵横,林木苍翠,在古代正是修行的绝佳之地。因此,武安大部分地区诸如常乐寺、定晋禅院、法华洞、无为老祖庙、红山寺、妙觉寺、龙泉寺、天青寺等等佛教建筑比比皆是,且年代久远。放眼望去,无论是赤壁丹崖,山岩深壑,还是平畴阡陌,沟坡野地,处处可见佛塔飞檐,梵钟古刹。绵延至今,依然是香火鼎盛,人流不断。武安城内的妙觉寺舍利塔,始建于宋代,保存至今,远远望去,巍峨耸立,雄风依旧,成为武安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可见,佛教在武安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孕育出稠禅法师这样的佛学大师也是必然的了。当然不仅仅是佛教,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得益于这片灵山秀水的滋养。武安,这片风水宝地,以它广博的底蕴,护佑着它的代代子民。
正是:
树孕高僧非打逛,神灵已自不寻常。
周游南北说因果,学贯东西度帝王。
杖解虎威皈意定,武传禅室美名扬。
丹崖平野皆缘地,古刹梵钟归未央。
作者简介
王世忠,神钲书院副院长。河北师大本科毕业。原邯郸学院武安分院副院长,现东方诗风网站站长,《东方诗风》杂志社社长。爱好诗歌创作,先后在《中华诗词》《重庆诗词》等各级报刊上发表了数百首诗作。出版有《秋水潋滟》《雪落声声》《林下听雨》三部格律体新诗集,《秋水诗存》一部古体诗集。参与了神钲书院的各项活动。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