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故城
日期:2021-09-12 16:09:50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李伦 陈振山

大名府故城

李伦 陈振山

 大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是冀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史上曾五次做“国都”,一次做陪都,北京大名府享誉海内外,悠久的历史为大名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尤其是大名府故城。

  大名府故城址座落在河北大名县城东北512华里一带,以大街、御营、双台三村为中心,地处北纬3640°,东径11613°,占地面积为36平方公里,现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庄是府城的四门,106国道在其西二里穿越,东去3里是京开公路,北有邯济铁路,交通便利,是亟待开发的京津冀旅游景区之一。

  大名府故城郭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称贵乡郡。公元580年,北周改置魏州。隋场帝时,公元605年,魏州改为武阳郡,辖元城、贵乡、马陵三县。

  唐朝时,大名府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的地形(平原)和便利的水利灌溉,成为政治、军事重镇和农业经济、商品贸易中心,是大名历史上的兴盛时期。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武阳郡为魏州。此时魏州只有十三万多人,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中期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已增至一百一拾多万人口,成为全国闻名的都会。大诗人李白经过河北,看到魏州(大名府)繁华、富庶,欣然提笔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魏都接燕赵,美女誇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公元6969月,武则天下诏令天下勇士十万之众进攻契丹,10月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武则天急调狄仁杰到魏州任刺史,狄仁杰到任后,立即遣散民众,敞开四门,净水洒街,契丹兵不敢进攻,连夜退兵。狄仁杰巧施空城计,使魏州人民免遭了一场战火的杀戮和洗劫,劳苦功高。魏州人民为报狄公恩德,于神功二年(公元698年)为其建造生祠及祠堂碑。现在我们仍能见到的“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已经历一千多年的栉风沐雨,它仿佛在向世人诉讲着狄仁杰手拈胡须,挥洒退契丹的那段历史事实。

  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魏州设魏博节度使,并置大都督府,与成德、卢龙、淄青号称“河朔四镇”,魏博居四镇之首。当其盛时辖贝、博、魏、卫、相、磁、洺七州。从公元763年,田承嗣为第一任魏博节度使,直至唐朝灭亡的一百多年,除田弘正时归附朝廷,魏博始终不受朝廷管辖。魏博节度使们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交替更始,当时民间有“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之语。足以说明其势力的强大。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魏博节度使驸马都尉田悦称“魏王”,置百官,抗唐命,改魏州为大名府,以府为都。此乃大名府名称之始。唐僖宗中和(公元881年—公元884年)年间,魏帅乐彦祯就西城外河门旧堤筑罗城,对大名府城作了较大扩建和维修,周长八十里,号“河北雄镇”。

  五代时的大名府故城成了军家必争之地,先后被梁、唐、晋、汉、周占据,给这一带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后唐、后晋、后汉皆曾把大名府故城定为都城。

  北宋初年,结束了五代的社会动荡局面,社会逐渐稳定下来,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北宋时,大名的北方有一支强悍的民族——契丹(后称辽),经常侵扰北宋边域。大名府故城这座边陲重镇,宋代的北京,在北宋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大名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正如《宋大诏令》所言:大名“实当河麓,席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隐然北门,壮我中夏。”宋太宗、宋真宗亲征讨伐契丹时,都要坐阵大名府故城督战。北宋名相寇准督阵大名府时曾出楹联赞:“东都股股肱今佑辅,北门锁钥古天雄”。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改大名府为北京,作为东京(今开封)陪都,以示仁宗若契丹南侵,必御驾亲征之决心。钦定北京后,朝廷耗资巨万,由宰相吕夷简主持,对大名府故城做了较大改修和增建。在改修外城后,又增建了宫城,置百官,宫殿略如都城,建有四殿十四门两座水关。建筑形式和规模都非常壮观宏大。宫城称内皇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建门五,南三门中曰“顺豫”,东曰“省凤”,西日“展义”,东一门日“东安”,西一门日“西安”。外城为京城,周长四十八里二百有六步。建门九。南三门,正南“南河”,东“南砖”,西“鼓角”,北二门正北“北河”,西“北砖”,东二门,正东“冠氏”,东南“朝城”,西二门,正西“魏县”,西南“观音”。又引漳入卫掘一小河西渠(今引河)贯穿全城,并修建水关,上水关曰“善利”,下水关曰“永济”。把大名府故城建成为御敌“铁壁”。

  南宋时,大名城故城随着朝廷衰败也有些萧条,此时女真族强大起来,灭辽建金,南下攻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降金,建都称帝,国号“大齐”。元朝在此置大名路,省级行政机构。明朝仍置大名府,领开封一府及元城,大名等十县。

  随着历史的发展,北宋以后,大名府故城失去了往日的在军事上的重要性;黄河、漳河、御河(卫河)不断泛滥、淤积,多次为患大名,使大片良田荒芜;元世祖时,会通河成,河始全入于淮,不经府境,水利与水利交通与唐宋大有逊色;金元以来,数罹兵燹,多有残毁。这些因素迫使大名府走向衰落。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河决漳卫,洪水淹没大名府故城,城废,同年在艾家口重建大名府(今大名城)。

  为重塑北宋大名府之辉煌,大名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大名府故城的旅游开发。1993年第五次京津冀旅游研讨会上,“大名县关于筹建大名府故城游览区的总体规划设想”通过了会议专家们多方论证,并将大名府故城游览区的七个景点,列入中国旅游景区规划之内。它们分别是:

  一、狄仁杰祠堂

  狄仁杰祠堂旧址位于大名府西南隅,大名至金滩镇公路北侧。是进入大名府故城游览景区的第一站。

  此处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狄仁杰祠堂碑”一通,现已建亭保护。原祠堂位于碑刻北侧,现原址已辟为公路,现计划在碑刻南侧划地五亩迁建祠堂,总体布局是:坐南朝北,建筑呈中轴对称布局,最前部为山门及门房,以一甬道贯穿南北,中部设一六角凉亭,亭前两柱上题刻寇准楹联:“东郡股肱今佑辅,北门锁钥古天雄”。亭前是小广场,两侧各建三间厢房做为管理处、服务部。亭后便是景点主体建筑——享殿。名为“大唐狄梁公祠堂”,享殿为三开间五脊歇山顶式绿琉璃瓦建筑,仿古水泥结构,明间塑一官服狄公像,侧配书憧仆人。梢间以唐军抗契丹为主题的壁画做装饰。享殿后面的中轴线上是祠堂碑及圆形碑亭,空间广植草坪松柏。

  二、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石刻馆现已初具规模,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基址在狄仁杰祠堂东面,三顺公路北侧。仿古式大门,门额题刻“大名县石刻博物馆”,门前护路沟上建一座单孔桥,门内两侧为门卫、办公室、库房、陈列室、接待室。向北穿过两侧的庭院,来到小广场,向前上方望去,便可一瞻“天下第一古碑”五礼记碑之雄伟风采。广场东西两侧各建一亭。东一亭,可使游人领略中华第一墓志“何弘敬墓志”之风骚。西一亭,你能阅听到“明代大铁钟”铿锵浑厚的声音。大碑两侧分别为“五礼记碑落成纪念碑”、“五礼记碑文碑”。

  “五礼记碑”后面十二米是环形碑廊的南廊,中轴线中建一连廊垂花门。环形碑廊是石刻馆的主体内容,全长372米,118间,廊与廊之间陈列大型石雕,空间植花草树木。

  三、宫殿区遗址及出土文物展览馆

  遗址位于双台村西北处,面积50000平方米。开辟这一景点,计划一是通过发掘清理,规划制作出内皇城沙盘模型,为将来更大规模的开发打基础,同时保留部分文化层断面原貌以供游人参观。二是在遗址附近修建一座现代化风格的“大名府出土文物展览馆”,并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四、大名府故城雄姿(关城)

  能显示大名府故城昔日雄伟气势的只有城墙和关隘了。我们的开发计划是,从教善村北至铁窗口村即原上水关至观音门、魏县门,总长15公里,修复一关,二门,按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定修复,关墙门贯通,做到古朴威严壮观,游人可上关城游览,可下水关划船,也可在城下观光。

  上水关善利骑河而建,阔30米、高15米,上设箭窗敌台,河内蓄水间植藕,关北修上城马道。

  城墙高15米、厚12米(上部),马面,女墙,垛垛齐全,在原夯基上修复。

  城门在原址修建,城楼上刻一组李白等游大名府故城时题诗。城门带楼全高38米。

  五、临济祖庭——兴化寺

  兴化寺位于铁窗口村南一里处,距府城西门500米,原有殿堂十五间、佛塔一座,因义玄大师曾在此住持而出名。计划将兴化寺按记载中规模形制修复。该遗址现存文物有澄灵塔部分石檐、附柱、塔顶及石函,原基址已无建筑。

  修复计划是南北走向二进院布局,南起是山门,门内立一块“重修兴化寺纪念碑”,前院主体建筑是佛殿,为九脊悬山顶式三开间大殿,黄瓦蓝墙,内供释迎佛祖及其协侍。东西配殿为卷棚顶式建筑,东为慈氏阁,西为罗汉堂。后院是慧照殿(义玄纪念馆),五脊歇山顶建筑,内供俸汉白玉仿“义玄禅师画像”。殿东侧是修复后的澄灵塔,西为记载义玄传略的碑刻。

  六、玉麒麟庄园(卢俊义故居)

  庄园故址位于大名府故城东北角,现营庄村西南。卢俊义祖居北京,被称为“河北三绝”,威名天下。其庄园已无,仅留瓦砾土堆。

  修复开发计划为,庄园整体为传统三进四合院,设前庭、后堂、厢房及花园,前厅以《水浒》故事中卢俊义为题的大型壁画为内容,也有吴用题反诗一首,间饰兵器文什,后堂建成古式家俱展室,院内置假山、翠竹花卉,后建一座园林式花园,有土山亭榭,曲桥池荷,花香境幽。与西南的古城相映成辉。

   七、郭隆真纪念馆

   现已建成,不再赘述。

   1992年大名县文保所实测大名府故城。1993年大名府故城城址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建立完整的省保记录档案。它包括大街遗址和府城墙遗址两处重点保护区,大街遗址包括大街、御营、双台三村及双台村北宫殿区遗址,遗址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1500米,面积45平方公里,遗址内1米以下就可发现丰富的文化层,建筑遗迹明显,尤其是官殿区遗址,存有极其丰富的文物遗存。府城墙遗址断断续续有七处,总长900余米,最宽处有20米,残高9米。城墙遗基夯土层明显,铁窗口村东南引河为上水关遗址。

  北宋东京汴梁都城被开封市所覆埋,开挖极其不易。大名府故城地处平原,是中国最具发掘价值的宋代都城,发掘大名府故城必将填补中国北宋都城的遗缺,对我省乃至我国考古学产生积极的影响,获取重大考古成果。游业兴,百业盛。发掘大名府故城,势必促进大名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大名经济的更大发展。为此,大名县于19995月向省文物局递交《大名县人民政府关于普探发掘大名府故城址重点区域的请示》。再塑历史名城大名府之辉煌,不日将临。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mingren/2021-09-12/5197.php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邯郸历史、大名、故城

邯郸历史、大名、故城

邯郸历史、大名、故城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邯郸历史、大名、故城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