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陈廷敬(上)
日期:2021-09-03 09:45:27  点击:
来源:邺户人家的博客  作者:邺户人家

名相陈廷敬(上)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观众,大概对剧中陈廷敬这个人物并不陌生。历史上的陈廷敬在康熙王朝可谓真正的功成名就。他为官五十三年,深受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的赏识和器重。为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清王朝政权的巩固发展和康乾盛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您是否知道陈廷敬的祖籍就在临漳呢?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人,出生于公元1638年,病逝于公元1712年,在世74岁,为官53年。陈廷敬原名陈敬,因为殿试列榜时,还有一个顺天府的进士也叫陈敬,顺治皇帝就给泽州府的陈敬加了一个“廷”字,以示区别。也许就是这个“廷”字,让他插上了翅膀,青云直上、鹏程万里。一生共升迁28次,他早年作过康熙皇帝的老师,即经筵讲官。40岁入进南书房,先后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直至清代康熙朝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晚年主编《康熙字典》,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和器重。康熙皇帝把他看作股肱重臣,曾给予他很多特殊的赏赐,至今,在山西皇城相府还保留有许多有关陈廷敬的故事和遗迹。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从河北进入山西直抵晋城,沿晋阳高速一路西行,穿过一线横亘的牛王山和重叠起伏的丘陵区,便进入阳城县北留镇。以此向北顺樊溪河溯源而上,不远数里,一座神秘的乡间堡寨便突兀在人们眼前。这就是近年来声名鹊起、驰誉大江南北的国家4A级旅游区——皇城相府,也就是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

皇城是因为康熙皇帝两次下榻而取名。相府则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以及辅佐清王朝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宅地。

皇城村原名中道庄,据皇城陈氏家谱记载,陈家祖上从彰德府临漳县迁到山西泽州府,居住在泽州府天户里半坡村,因为谋生艰难,陈廷敬的二世祖陈林又迁到了郭峪村,以挖煤和垦荒为生,后又兼冶铁,家境逐渐富裕,便紧邻郭峪村另辟宅地置办陈氏家业。因该地上下皆村落,故当时取名中道庄。中道庄改名皇城,传说是陈廷敬在京作高官后,其母亲一直想去京城,但陈廷敬考虑到母亲年迈,不便长途跋涉,于是,在祖宅外为母亲修建了一座城堡庄园式的“小北京”。没见过大世面的乡人,深信真正的皇城也不过如此,口口相传,久而久之,“中道庄”之名,便由“皇城”取而代之。之后有人诬告陈廷敬,私建皇城有谋反之心,康熙皇帝将信将疑微服私访,陈家人便将城墙都涂成黄色,以“黄城”相辨。逃过了一场意外之祸,自此,“皇城”又有“黄城”之称。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因为,皇城村大部分建筑均是其祖辈所建,陈廷敬所建府宅只是皇城村的冰山一角,陈廷敬为官清廉由此可见一斑。皇城村的建筑均为明清建筑,其牌坊、匾额保存完整,从上面的一些题词、诗句,可以看出陈廷敬的为人、为官之道,以及康熙皇帝对他的恩宠。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皇城相府的大门是一个大门楼,人称御书楼,上有“午亭山村”匾额一块,以及“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一幅。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特殊恩赐。原来,陈廷敬到退休年龄后,多次请求“致仕还乡”,可康熙总不答应,直到他72岁高龄,由于身病不能入朝,才被获准退居二线,但康熙仍要他继续留在京城,负责《康熙字典》的编撰。次年,康熙探视陈廷敬见一位白发老人挤在一群黑发人之间,一丝不苟编撰字典,甚为感动,心想这位老臣年壮力强时就像浓阴郁茂的乔木一样,坚贞挺拔、披肝沥胆,实乃国之栋梁。而今他年过古稀,仍晚节弥坚,品德昭明,似临霜之秋菊,散发出更为悠远的芳香。康熙皇帝感慨系之,书兴大发,于是挥毫泼墨,为陈廷敬写下了“午亭山村”和宋代名臣韩琦的名句: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据记载:康熙曾说“卿乃耆旧,可谓全人。联特书匾联赐卿,自此不予人写字矣!”可见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是何等的宠爱。

 在中道庄大门处有一座建于康熙三十八年,即公元1699年的大牌坊。上面明确记载了陈廷敬的官职: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从中可以看出陈廷敬在朝为官五十多年除兵、礼两部外,吏、户、刑、工四部的最高领导职务让他当了个遍。因此,康熙说他“遍及列卿”。陈廷敬40岁奉命入进南书房,如果说作康熙皇帝的老师是接近皇帝的机会,那么入进南书房就使他获得了参与国家机密的权力。因为,南书房是康熙皇帝为自己专门设立的一个机密决策内廷的机构。在满州人掌权的清代,作为一个汉人能入进南书房足见康熙对他的信任和赏识。据说康熙皇帝的许多明智之举均与陈廷敬的高见有关。陈氏家族,家教甚严,陈廷敬从小受礼义熏陶。锻造出秉承礼数、忠诚尽孝的处世之道。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陈廷敬虽然官位显赫,却严于律已、不循私情。在皇城相府内还保留有陈廷敬写给他弟弟(陈廷素)的一封家书。

 陈廷素是在河北省武安县任知县。但是在期限满了之后呢,就不可以当官了。于是就写信,让他的哥哥在京城为他安排另外的官职。但是,当时呢,陈廷敬没有被亲情所动,劝他的四弟回家照看老母亲,管理田庄的事。那咱们来看一下上方写的内容: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桥有船,有堂有庭。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风神飘然。安分知足,外无求焉……。他的意思就是说:家里面呢,有水、有池,有吃的,有喝的,有老人,有孩子,就不需要当官了。可以回家呢,照看老母亲,管理田庄的事。以诗书为伴,享受人间最大的快乐。

 这封家书与其说是陈廷敬对弟弟的婉言谢绝,倒不如说是他对田园风光的无限向往。可惜,他没能享受一天的田园乐趣。便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陈廷敬墓地又名紫芸阡,在紫芸阡有许多康熙皇帝恩赐的碑刻,通过这些碑刻也足以证明陈廷敬在康熙王朝的地位,以及康熙对他的恩宠。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第一、二通碑刻是康熙皇帝的两篇御制祭文,陈廷敬去世后,康熙根据他生前的功绩,赐谥号“文贞”尊称他为“陈子”。盛赞他“器贤厚重,品诣深纯”“妙选词垣,文章博雅”涉足政坛五十多年,自始至终,忠贞不贰,勤恳工作,安于其位,恭于其事,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是众臣学习的榜样。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篇御制祭文,是康熙皇帝两次致祭所致。据考证,在康熙朝受过两次祭奠特殊待遇的只有两人,陈廷敬就是其中之一。

第三至第七通碑刻为陈廷敬的第三子陈壮履所撰,记述了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临终时的特殊关怀和死后的非常抚恤,分别是“恩赐閟器”“特锡帑金”“叠遣近臣存问”“钦命亲王临奠”和“遣官护丧归葬”。“恩赐閟器”是说:康熙得知陈廷敬去世后,知道山西桫板不好找,便命人送来特制的紫桫板棺木一具。

在陈廷敬病逝之后呢,康熙皇帝赐给他一块木板,叫做紫桫板,非常的名贵,用爷头砍下去之后,它的香味可以传到百步之外,而且放到水中时只会下沉,不会上浮。

  “特锡帑金”说的是陈廷敬死后,康熙知道他为官清廉,恐家中不太富裕。而身为朝廷高官,丧事不可办得太寒酸。于是在规定的丧葬费以外,康熙又从国库中拨白银千两特赐其家人办丧事。这在当时是仅有的一例。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叠遣近臣存问”是说陈廷敬患病不能上朝,康熙便问“陈大学士为何不见”当得知陈廷敬患病时,康熙特派近臣告知陈廷敬,用“坐水坐汤之法”除病,并多次派御医速往前诊。还派近臣接二连三前往探视病情。

  “钦命亲王临奠”是说陈廷敬去世后,康熙皇帝“不胜震悼”。于是特派遣皇三子诚亲王率满汉大臣前往祭奠。

 “遣官护丧归葬”是说陈廷敬去世三个月后,陈氏兄弟奏明圣上,将择日扶柩启行送父归乡,从北京到阳城千里迢迢,其行不易。康熙特命行人司官员专程护送,一路上畅行无阻。文献记载:凡水陆所经地方,黄童白叟道路观瞻,莫不仰颂圣天子轸念老臣有加无已之至意。

 当年康熙皇帝高度地评价陈廷敬是: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意思是说陈廷敬非常地有才华,可以和唐朝的两位名相房玄龄和姚崇相媲美。同时也可以和唐朝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齐誉。

紫芸阡的第八、九、十通碑刻记述了康熙六年,即公元1667年到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皇帝敕命提拔陈廷敬的十道圣旨。每次提拔都是严格标准、擢升有据。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这些碑碣和前面所述碑碣一道,组成了紫芸阡最具光彩的景观。成为研究陈廷敬生平历史的宝贵资料。

康熙皇帝与陈廷敬之间超越君臣关系的深厚感情,这与陈廷敬衷心爱国的挚诚和竭力效劳的奉献是分不开的。陈廷敬不仅兢兢业业辅佐皇帝,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循私情,而且治家严谨、严教后人,兴文学、办学堂,为陈家后人树立了榜样。同时,陈廷敬的根祖情结也非常浓厚,他在任期间曾到我们临漳寻过根祭过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下期将向您讲述陈廷敬与临漳的故事。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mingren/2021-09-03/5165.php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邯郸文化、陈廷敬、临漳、皇城村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