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一枝梅
—记大名县著名豫剧演员刘芝梅
白梅俊
刘芝梅是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高级知识分子,县政协第三、四届常委,大名县豫剧团著名演员、原副团长。她演的古装戏和现代戏,多次在省、地会演中获奖。她在30多年的戏剧生涯中,以精练的演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冀鲁广大地区的人民群众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政策,做出了贡献,受到群众爱戴。1991年6月河北省职改领导小组授予她二级演员称号。
博学众名家之长
刘芝梅,女,1934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大黄屯。幼学河南坠子。1948年改学豫剧,拜豫剧男旦王忠兴为师,启蒙戏《穆桂英挂帅》。她虚心好学,边学边演,在郑州市人民戏团与周海水、罗兰梅等著名表演艺木家同台演出现代戏《白毛女》,饰黄母,崭露头角,甚受内行好评。1949年初参加郑州市爱民剧社,陪同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景萼、徐凤云演出,由郑州到了黄河北。1950年初在新乡市应著名表演艺术家姚淑芳之邀,参加开封市人民剧团。她在与前辈著名艺术家同台演出中,虚心学习众名家之长,艺随日月迅长。她学会了李景萼的《柳绿云》、《义烈风》、《麻疯女》、《凌云志》、《西厢记))和姚淑芳的拿手戏《抬花轿》,使她掌握了青衣、花旦、闺门旦、反串小生行家的表演技巧,丰富了舞台经验,提高了艺术造诣。1951年安阳市成立艺花剧团,刘芝梅应邀到该团担任主演。刘芝梅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把豫东调和豫西调合并演唱,中间又加进坠子唱腔的特长,使豫剧得到新发展,因此,倍受观众的欢迎。
1952年,艺花剧团到大名县演出。当时的县委书记陈子明、县长郭养之等同志看了刘芝梅的演出,甚为赞赏。大名县的群众也赞不绝口。大名县领导与安阳市领导协商,希望把艺花豫剧团留在大名县。安阳市领导考虑豫剧是河南省的剧种,为了豫剧向北发展,就同意了大名县的要求,将艺花剧团交归大名县领导。
1954年,大名县领导研究让艺花剧团与大名县娃娃剧团合并,建立大名县豫剧团。刘芝梅为剧团主演,并担任副团长,人民习惯称大名豫剧团为“刘芝梅剧团”。
享誉冀鲁大地
刘芝梅在大名县剧团连续工作了30多年,与大名县的人民同甘共苦,深受大名县人民的爱戴。她率领大名县豫剧团多次北上元氏、新乐、大兴、杨柳青等地演出,这是豫剧首次到京津保三角地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除在本县演出外,她还率团巡回在峰峰矿区、武安和山东聊城、临清等广大地区演出。群众中流传着集了粮食买了鸡,也要去看刘芝梅的戏。她为剧团和豫剧剧种扩大了影响,成为豫剧向冀鲁广大地区发展的开拓者之一。1958年,刘芝梅参加邯郸地区戏曲会演,因演出《穆桂英挂帅》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演现代戏《双喜临门》、《地道战》深得观众好评,荣获河北省文化战线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58年她演出现代戏《地道战》又获邯郸地区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1958年峰峰矿区领导为了欢迎苏联专家,特请刘芝梅同志专场演出了《穆桂英挂帅》。演出结束后,苏联的两位专家到后台和刘芝梅同志亲切握手,并说“你演得很好,很成功”。
1959年2月刘芝梅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9年刘芝梅被大名县政府命名为高级知识分子,1980年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吸收为会员。
刘芝梅在“文革”中倍受摧残,多次被批斗毒打,并下放到老堤机械厂铸工车间,端铁汁,搬铸件,清沙子,达半年之久。粉碎“四人帮”后,给刘芝梅平了反,恢复了她在剧团的职务。她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剧团要恢复传统剧目,在装备残缺不全的情况下,她克服各种困难,亲自带领青年演员做服装,整头面,拉场排练,经常一天连演三场。由于过于紧张,操劳过度,在1978年春节前夕,突发脑溢血,昏厥在会议桌旁。经过积极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然而却留下了后遗症,不能登台演出了。但她仍然关心豫剧事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观看排练,给青年演员传授演技,念念不忘豫剧事业的发展。
精湛的演技
刘芝梅从事艺术工作30多年,积累下了丰富的艺术经验。总结她在艺术上的成就,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吐字清,唱工巧,嗓音清脆圆润,抑扬自如。她善唱豫东调,兼唱豫西。她的拿手戏是《穆桂英挂帅》,剧本和唱法与马金凤的都不同,别有一番韵味儿。“大帐”一场,穆桂英上场的头一句“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的起板一张嘴就使台下数千名观众鸦雀无声。接着,轻捷明快的唱法唱出从坠子中借鉴过来的垛子板,节奏紧凑,字字珠玑,声情并茂。唱到“穆桂英五十三岁我又管三军”,一个大甩腔,旋律悠扬流畅,感情激越豪放,加上她雍容大度豪迈中带有秀媚的表演,到这里必然迎来一个满堂喝彩。
刘芝梅的吐字功夫很好。她的唱词观众可以句句听懂,字字明白。她说:“吐字不清,犹如钝刀杀人,演员唱得好不好,字让人听懂。”她演的《观文》,把河南坠子《大西厢》中的一些唱词移到秦雪梅进书馆之后,细细描绘书馆的摆设,唱词优美,且富有诗意,前后共一百多句,如果唱工不佳,吐字不清,那是很难让观众听得下去的,而刘芝梅却能唱得观众纹丝不动,侧耳细听。就是在农村高台上、演出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她也能把唱词字字句句送到数千名农民观众的耳中。
二、行当宽,戏路广,善于准确刻划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是正旦、帅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彩旦、反串小生,刘芝梅都能演,而且一人一面不雷同。她演的樊梨花有情有意,她演的秦香莲执着善良,她演的疯闺女周彩霞“疯”而不俗,她演的栓保娘朴实可亲。在《桃花庵》中她演窦氏,既有大家主妇的庄重,又深藏着失落丈夫的内心悲哀,随着剧情的发展,买蓝衫,拜访桃花庵,宴请陈妙善,将窦氏内心的变化表现得恰如其分,层次分明。她饰演《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不仅表现出穆桂英53岁重又出征的英雄本色,而且还表现出了穆桂英离开帅位20年重又挂帅的复杂心情。一代名将,久受冷落,奸臣误国弄权,而今外寇入侵,儿子夺得帅印重归,穆桂英手捧帅印内心之情难以言表,通过刘芝梅的一系列表演,让观众看到的穆桂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因而,当演到穆桂英向佘太君表示她愿意抛开私怨,为国为民出征挂帅,一段紧二八,几个简单明快充满激情的动作,激起观众内心强烈共鸣。
三、表演洗练凝重,庄谐具佳,俊雅内含,细微生动。刘芝梅总结自己的表演经验时说:“不像不成戏,真像不成艺,得知情与理,戏艺齐双飞。”她善于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从生活中选择简练准确的动作,加以艺术化,恰当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穆桂英挂帅》交印一场,按传统的演法,穆桂英唱完“怀抱帅印我把衣更”,举印、亮相、而后下场。刘芝梅感到这样的表演,还不足以表演穆桂英久别帅印,而今重又挂帅的内心感情,她与乐队结合,在唱完此句戏后,加一个曲牌,在音乐声中右手举起帅印,左手随着音乐的节奏轻柔帅印,头向帅印微倾表现一种亲昵之态,而后,抱印下场。通过这个细微的舞台动作,增加了表演的深度,把穆桂英久离帅位,重又出征难以明状的内心激动之情展现在观众面前。她在《朝阳沟》中饰栓保他娘,把农村老太太盼儿妻热情、善良的形象活托托搬上舞台,给人
四、台上台下,艺德高尚。刘芝梅长期担任大名豫剧团的副团长,主演可是她从来都把自己放在普通演员的位置,从不摆架子,不搞特殊。在演戏上,她的活最重,只要观众要求,她就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为人民演唱,她不要额外报酬。在1956年大名遭受水灾时,她还主动拿出200元支援受灾群众。1964年刘芝梅当时月工资165元,她主动减去90元,其爱人张学志每月工资47元,每月减去10元,她二人每月自动减少100元收入,以实际行动支援国家建设。1978年元月传统戏刚开放,刘芝梅恢复了她的拿手戏《穆桂英挂帅》,剧团在山东朝城演出,观众挤得人山人海,买不上票。当时她身体有病,欣然答应剧场:只要观众爱看,她不但晚上演,白天也演,一天连演三场。刘芝梅的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受到剧团内外群众的称赞。
在个人与其他演员的关系上,刘芝梅一向平等待人。她认为剧团是一个整体,配角包括龙套把子都是缺一不可。她尊重他们,尊重他们劳动,尊重他们的贡献。在台上演戏她从不离开人物去突出个人,卖弄自己,而且很注意为配角让戏。她说:“演戏最忌讳喧宾夺主,我是主演,也有陪伴别人的时候,这时候就是宾,陪角就是主。”剧团排演《小二黑结婚》,她演三仙姑,排演《杜鹃山》她演杜妈妈,排演《朝阳沟》她演栓保娘,为青年唱配角。她说:“角色无大小,艺术有高低,把哪个角色演好了都是艺术创造。”她演配角也都很认真地刻划人物。因此她和王利、薛飞等众多演员团结得很好。
刘芝梅如今不能登台演出了,她对党对人民在艺术事业上的贡献,仍象那盛开的梅花,永远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她继续关心着青年演员的成长,对登门求教的青年演员,仍不遗余力、精心传授,将自己的艺术知识无私的奉献给后人。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mingren/2021-08-17/4964.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