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峰山——古磁州八景之首
炉峰山因其顶峰形状酷似茶壶,远看山顶像一火炉正在烧茶而得名炉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陶泉乡北王庄村西,南北长约55公里,海拔1087.6米,海拔高度为磁县第一,而且是道教大神玄天上帝道场,自然的奇峰茂林加上人文的宫观庙宇,使得炉峰山堪称冀南胜景。炉峰山,民间称为“老爷山”。据说,山顶原有一尊北方玄天上帝(即真武大帝)铜质神像,为真武大帝巡察驻跸此山而建,故名老爷山。
炉峰朝蔼:登上峰顶早可观日出,“炉峰朝霭”是这样一番景象:清晨的炉峰山,雾霭飘缈,仿佛香炉飘出来的烟氤,袅袅升入天空。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群山腾风岚,偌大云海,缭缭绕绕,变幻出各种兽状禽形,撩人眼目,迷人心扉,令人心旷神怡,宛如欣赏一幅水墨山水画,给人以美的遐思。游客从炉峰山上下来,常常顿生此感:“早知炉峰能观日,何必奔波去泰山”。
通往炉峰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小编先给介绍北路......从磁县城出发一路向西过峰峰-张二庄-白土-岔口-北王庄,沿二十八盘山路盘旋而上直达山脚停车场,(小编再次提醒山路弯多、窄、陡开车注意安全)
华夏第一榆:
炉峰山山腰有棵古青榆树,高约十几米,树身四人可合抱,据说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虽经千年沧桑,但青榆依然枝叶茂盛。相传,公元前203年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败后,率数十骑逃脱至此避难,栽下了这颗古树以表纪念。古树一旁的青石板上,还留有凿出的饮马池,有清晰可见的马蹄印。全国第一次古树普查时,该树是全国100棵古树其中之一,河北省在册四棵这是其中之一,邯郸市只有这一颗在普查中入榜,被世人誉为“华夏第一榆”。
五龙宫: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儿子五龙,幼小不守龙规,常常偷偷跃出海面兴风作浪,东海龙王知道后,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东海,命他在凡间修成正果,才能返回东海。
一天,他云游到炉峰山的上空。只见山峦挺秀、群峰攒簇,心情格外舒畅,便想留住此地,发现山腰有一石洞。五龙进洞一看真是一座好洞府,从此便住到了这里。
不料这一年,天大旱。河水不淌了,泉水不冒了,井水见底了,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老百姓的心里头火烧火燎,敲起锣、打起鼓求雨。五龙看到这种悲惨的景象,不顾龙宫森严的禁令,私自兴云作雨,只见他在半空中,来回上下翻腾了一会儿,顿时雷声滚滚,瓢泼大雨下了起来。
“下雨了!下雨了!”人们欢呼着跑出屋,淋着雨,高声呼叫着:“看”一条龙在半空的云层里搅动着,不知是谁惊异地喊起来。”“小龙送雨来了,小龙送雨来了。”
不久,五龙兴雨的消息,传到了东海龙王的耳朵里,气得他命令东海兵将来到炉峰山,用金锁锁了五龙,押回东海。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五龙时常惦念炉峰山这个地方。一天,他又驾着云来到炉峰山上空。一看,天又旱了,就又在半空中上下翻腾一阵,兴起雨来。
“五龙又来了!又来给咱们送雨来了!”人们高兴地喊叫着。东海龙王见五龙有其善心,自己也被深深地打动了,便让五龙从此住到了这里造福于人类。
从此以后,每逢遇到灾旱年。百姓就都来求雨,每次都有求必应,直到现在,每逢旱年,百姓仍来此求雨,据说也十分灵验。
南天门、摩崖石刻、陡阶
妲己庙、玄帝殿、无梁店
炉峰山的美丽景色也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的题材。
古诗咏炉峰山曰:“一峰形似削,特立在遥空,吐云天际白,衔烧日边红,不用频回首,穹苍路可通。”清代磁州知州马长淑为古磁州八景之一的“炉峰朝霭”作诗一首,诗中描述了炉峰山的雄奇景色。诗歌如下:
太行西望一峰尊,怪石多如虎凶蹲。
烟起炉中迷远近,客游画里失朝昏。
新安谁羡山为海,青社休夸云有门。
但愿此间成小筑,何须别觅古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