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峰山脚下的古石头村
在磁县县城向西约60公里的太行山深处,藏着一个景色秀美的僻静之所,这里群山环抱,静谧非常,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这就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磁县陶泉乡北王庄村。
北王庄村四面环山,西高东低,山清水秀,素有“十山九回头”之称。登高远眺,群山层叠峻峭,小路曲曲环环在太行山脉中蜿蜒,用“层层叠叠山,曲曲环环路”来形容北王庄村,再恰当不过。
据《邯郸历史大事年编》记述:洪武年间太行山一带人烟稀少,在山西洪洞县大移民时,一王姓人家率子孙等迁来小井沟以南有水源处定居,取名井岭村。后人口增多,有王氏子孙迁居井岭以北定居,这时因与南王庄村隔岭相望,故取村名叫北王庄村。
北王庄村依山而建,这山就是很有名气的炉峰山。炉峰山海拔1087.7米,是磁县的最高峰,素有冀南第一峰之称。炉峰山形状酷似茶壶,传说此山是太上老君酒后醉踢丹炉落地而形成。在炉峰山徒步,环境清幽。登至炉峰山半山腰的五龙宫,庙宇东侧有一株树围6米左右的古青榆树。据当地人讲,这株大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饱经沧桑,但依然枝叶茂盛,被当地人称为“华夏第一榆”。
炉峰山的美,美在朝霭。自古以来,“炉峰朝霭”便是古磁州八大景之一。有文人墨客在炉峰山上发出了“早知炉峰能观日,何必奔波去泰山”的感慨。
在北王庄村内,有东、西、南、北四条主街,街道以青石板铺砌,街道两侧以明清传统民居为主,整个村庄古色古香,村庄周围树林茂密,风景怡人。村中的古建筑,主要由庙宇、古戏楼、窑洞、石桥、祠堂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组成。传统民居主要以二层瓦房和一层石砌平房为主,建筑材料古朴凝重,以传统青砖、灰瓦、石块为主,大多为四合院布局。
悠悠岁月情,古朴石头路,踏上思乡路,激情涌心潮。
北王庄村几乎家家户户有古色古香的门楼,有青石雕刻的门窗拱券、门墩柱头;有青砖雕刻的福、寿、星等字样图案;有木头雕刻、彩绘的斗拱、垂柱、屏风等。村庄至今保留大量的石磨、石碾等传统生产工具。目前,古村落保护完整,古建筑保存较好,传统村落特色鲜明,风格独特,走在北王庄村,仿佛回到了明清的悠悠岁月。
北王庄村的一大特点就是碑多。在北王庄村内和炉峰山上,保存着古代与近代石碑近百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思想文化和文明程度,是北王庄村发展的见证。最早的碑文可见于明朝万历年间,记载了修建无梁殿的工程,民国年间碑文记载了磁涉盘山路修建的艰辛,体现了对交通贸易的发展要求,同时再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智慧和决心。这些古碑文,记录了北王庄村的发展史。
北王庄村还有一个特色是庙多。在村子周围共建有八座庙,村东有土地庙、灵官庙、玄坛庙,村西有龙王庙、山神庙,村南建有关帝庙、菩萨庙,村北建有玄帝庙。据记载,明代后期,人们把村西龙王庙迁至村中,扩大了规模,当时是周围村庄最大的龙王庙,在庙的正对面还建了一座大戏楼。
古戏楼是北王庄村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戏楼南北长8.4米,东西宽6米,中间有隔扇,分成前台后台,戏楼前面有四根石柱,为六棱形。据村里的老人讲,每逢村中有大事、集会都要在戏楼上唱大戏,十里八村的乡亲都会赶来凑热闹。不过历经几百年的岁月,几经翻修的古戏楼还是在2003年坍塌了,只留下四根石柱和基石,戏楼曾有的风姿也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寻找了。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mingren/2021-07-16/4452.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