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胜俊(1928—1972.4),辽宁省盖县人。出生于在辽宁省盖县一个贫农家庭,父亲给地主扛长工,被活活折磨死,他8岁被迫给地主放牛。14岁那年,哥哥被日本鬼子抓去当劳工,母亲拉着妹妹沿街乞讨,受尽苦难。于胜俊则在日伪统治下的矿山做童工。解放后,他投身到新中国的矿山建设,曾先后工作在辽宁赛马煤矿、鞍钢弓长岭铁矿、武钢焦作粘土矿。1966年,为支援邯郸钢铁会战,来到了地处涉县的符山铁矿。
在符山铁矿,他全力加速矿山建设。四矿体中部采矿场需打一条大溜井,难度比较大,他带领几名老工人,亲自抱起风钻,打好一个个炮眼,点燃了第一排炮,一连13个昼夜没有下山,终于打成了符山铁矿第一条大溜井。
1968年4月,巷道冒顶,石头不断往下掉。于胜俊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一连几天坚守在现场,经过七昼夜奋战,排除了建设工程的障碍。夏季,吊罐在井内不稳,人作业有危险,他登上摇摇晃晃的吊罐,一手握住钢绳,一手抓着风钻干开了。水夹杂着岩浆劈头盖脸地滚下来,他浑身上下都湿透了,着凉后又犯了胃痛的老毛病,却强忍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提前完成任务。
于胜俊在工作中创造了吊罐法掘进溜井,实现了钻孔、装岩、运输、提升各项工序的机械化配套,大大加快了成井速度。
在参加工作的20多年间,于胜俊先后担任过工段长、车间副主任、科长、党支部书记、矿领导等职务,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人群众满腔热情。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他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为符山矿早日建成投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以《带头革命带头劳动—记符山铁矿掘进队革委会主任于胜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模范事迹》为题报道过他的事迹。
一次,八五○主巷道关键地段突然冒顶,塌落了一道三米多宽、七米多高、二十四米长的深槽。这时,大大小小的石头还继续密集地往下掉,更大的塌方就要发生。面对这一险情,于胜俊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大家与塌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激烈搏斗。
在抢险斗争中,撬顶最危险。人站在底下,手执一根大撬棍把顶上松动的石头撬下来,犹如虎口拔牙,一个躲闪不及,就会被石头砸烂。于胜俊明知险情大,偏往险处冲。他总是拿着撬棍,上到最危险处,干在最前边。一时一刻不离开现场。一天,于胜俊正在作业架上支撑木托顶板,突然一块几百斤重的大石头落下来,他的胯骨被碰伤了,疼痛难忍,原来顺手就能拿起的支木拿不动了,他就咬着牙硬把它拖过来。后来,他实在不能动了,同志们含着眼泪把他扶下来。他稍微活动一下,又要往架子上爬。这时,一个老工人紧紧抱着他,激动地说:“老于,你不能再上去了,让我接替你干吧。”于胜俊坚决不肯,硬是坚持架完最后几根支撑木。就这样,于胜俊一瘸一拐地坚持奋战七天七夜,直到带领大家制服了这次冒顶。
1969年9月底,于胜俊的高烧刚刚减退,就又坚决离开医院,奔向了采矿战斗岗位。他不顾同志们的劝阻,每天照样坚持上山,和工人一起干活,一起谈心,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工人们含着泪花说:“于胜俊真是我们的好带头人哪!”
1972年4月18日,本已下班的于胜俊为了工友的安全,在井下抢先排险时,被一块凌空而下的巨石砸伤,因伤势过重,这位在矿山奋斗了20多年的共产党员,献出了他年仅44岁的宝贵生命。
当年6月30日,中共邯郸市委发出《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于胜俊同志学习的决定》,同时授予他“中共优秀党员——矿山铁人”光荣称号,追认为烈士。《邯郸日报》《河北日报》先后多次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他牺牲后,《邯郸日报》以一期三版的篇幅进行了专题报道。
符山铁矿在符山峰下的一个小山丘上为他修建了一座简朴的陵园来纪念他。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