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名人——杨少侯
日期:2019-04-22 11:19:30  点击:
来源:和美太极  作者:

f95a0ceb4f514777813f500663903388.jpg

杨少侯,名兆熊,少侯为其号。生于1862年,卒于1930年,享年68岁。“少侯幼年过继给班侯为养子,从小受到祖父露禅先生、伯父班侯的口传心授和严格调教。拳法轻灵奇巧,凌厉脆快,虚实变化无端,离空凌空并用,大有乃祖乃伯之遗风”(李琏《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1917年,杨健侯临终时,曾对杨澄甫说过这样的话:“你大哥随伯父练拳,刻苦异常,早已功成名就。”
 
露禅曾孙杨振基在他所著《杨澄甫式太极拳》中说:“我的伯父杨少侯自幼随我伯祖父和祖父学拳,其艺得我伯祖父班侯者为多,且性格尤其像我伯祖父,刚勇急躁,好抱打不平。早年传我祖父修订的中架子,晚年始变化拳路,架高动作紧小而快慢相间,发劲刚脆,豁然有声,目光四射,闪若电光,冷笑险嘻,哼哈作声,气势逼人。其技法特点为:以柔克刚,应用粘随抖接,出奇制胜。其手法有:拼啄拿劈、伤筋错骨、点穴、闭户、按脉、截脉,犯者立扑。”
 
杨少侯七岁学拳,得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三人亲传,尤得班侯为多。拳技精湛,功属上乘,劲至皮毛,圈至无圈,拳速之快至拳打人不知,劲整至一片神行。杨少侯曾这样谈到:“太极拳发劲制人,其妙在刚柔相济,阴阳互用……苟徒持纯柔借力制人,或持刚劲以力服人,皆非深知拳法者。天地间无纯刚柔可以操必胜者,有之,非刚柔相济不可。”因此,少侯拳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开合有序,快慢相间、松紧并存,真正达到了“人身处处是太极”,“妙手一着一太极”的境界。在晚清的北京太极拳界,被称作“千手观音”,“太极第一人”。技艺之高,名声之大,可称杨家太极拳第三代“杨无敌”。
 
杨少侯自青年时即开始助父授拳。清朝在辛亥革命后进入了中华民国之初。曾经世袭爵位的王公大臣昔日的荣光褪去,成了清朝的遗老遗少。这样,杨家一、二代授徒于北京城王公贵胄,旗人护卫,贤达名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曾经衣食无忧的北京城太极杨家,在翻天覆地的时代变革中失去了保持尊贵的经济基础。到了杨少侯和杨澄甫这一辈,杨家已有渐衰之象。他们已经不得不走向民间谋生活,走其他武术门派街头卖艺的路。在紫禁城西南角的中央公园设立拳场,公开在民间传授杨家太极拳。
 
1912年12月,杨健侯的弟子许禹生倡导成立了“北平体育研究社”,聘请杨少侯与杨澄甫二人教拳。晚清的北京城,但凡习练太极者,皆为杨家的弟子门生。民国之初,杨健侯已经年迈,杨澄甫太极功夫尚浅,杨家太极武功实由杨少侯顶立门户。其时,袁世凯机要秘书宋书铭,自言为“武当七子”宋远桥的十七代孙,善太极拳。时北平体育研究社的太极拳名家许禹生、吴鉴泉等闻宋之名,皆相邀拜谒,与宋书铭推手。宋书铭时年七旬,而众名家与之推手皆不能自持,竟纷纷奔腾于宋之腕下,并随其所指而跌。能者为师,众名家见宋有如此高的手段,竞相以弟子之礼师宋。这些太极名家均属杨家后传,一时间均为宋书铭所服,这使立足京城数十年的太极杨家颜面无光。
 
鉴于宋书铭在京城所向披靡,无人能敌,而此事又关乎杨家数十年的声誉,杨少侯遂携徒弟吴图南、东润芳等到宋书铭住所拜访。宋书铭对杨少侯闻名已久,“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宋折服杨家众弟子,其意正在会会轻易不出手的这位杨式太极大家。闻杨家少侯先生来访,宋亲自迎出门,寒暄过后,少侯表明切磋拳艺的来意,宋表示能与少侯先生接手,便是殊荣,何况登门造访,二人当即到室外接手。宋与少侯手一搭,竟空如无物,就感到遇着对手了,少侯也觉得宋的全身没有实处。两人似乎静止,少有动作。
 
突然,少侯抬手,一拉一放,就见宋书铭像被风刮跑了一般,倒出三丈开外,连退数十步才慢慢停下。过了好一会儿,宋才连声说:“好厉害的‘凌空劲’,我领教了。”为此,宋书铭还当场咏歌诀一首,以表对杨少侯的钦佩和赞叹。在场弟子与朋友目睹少有的太极高手过招,皆大饱眼福,叹为观止。此事很快风闻京都,传遍太极和武术界,成一时之美谈,遂载入拳史。杨少侯以三代的绝学高艺,再为杨家增光添彩。
 
杨少侯武技虽高,然不懂通达权变,对近代武术发展的前途大势心中不明,对太极拳走向以健康术为主的趋势不以为然,导致半生穷困潦倒,直至以悲剧而终。其对中国武术文化虽贡献巨大,也全面继承了杨家太极拳的技艺,然其在太极拳的传播上却少有贡献。究其原因,终归是如一般武术家一样,不知时过境迁,社会的历史条件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武术的社会职能也要相应改变,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武术发扬光大,如他的祖父杨露禅,父亲杨健侯和三弟杨澄甫那样。
 
杨少侯有一身绝世的武功,而既以教拳为生,教学方法本当因人因时而异,随境而变,如此方能广收门徒,赖以为生。而少侯性刚,授徒循规蹈矩而缺乏耐性,认为“祖宗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我学什么,就教什么,怎么学的就怎么教”。少侯所传拳架难度甚大,其所练“杨式太极拳第三趟”,据说是杨健侯从父杨露禅所学的,由太极拳里取出所有的精华,编成的一种叫作“用架”的套路,共有125式,是杨家太极的“看家套路”。此外,杨少侯曾传给弟子张虎臣的201式“加手”和255式的“小快架”,也是极具实战性的拳路。这些套路与目前流行于世的杨澄甫的85式大架有很大的差别,没有相当的基础很难学会。
 
少侯教学态度又极其严厉,特别是推手,常言:“寻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摔跟头”,“棒头下面出好手”,“不打不知、不痛不知”,因此教学生时不问对象,搭手即打即放,且出手不分轻重,常使学生难堪,无法下台或跌、创,疼痛不已,故学者多难接受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而其带喜怒哀乐的神态,功浅者也难依样画瓢,虽喜其技却不敢问津,很少有人能从学有终。如此授拳谋生,招生不易,一身高功,反而生存很难。迫于生计,少侯甚至一度为人做过保镖。
 
少侯性格孤僻,心气甚高,又喜打抱不平,且蔑视权贵,霸强护弱,刚直不阿,又弱于交际,不受嗟来之食,因而曲高和寡。1930年在南京等地授拳,因对环境不满,又加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生存已至绝境。在这样困窘的情况下,年近七十岁的少侯,还时有武师强邀比武。已是强弩之末的少侯,为维护杨家的声誉,终于被逼自尽而亡。这位代不二出的国术大师,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杨少侯的一生引人思考,令人同情。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