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返贫,从精神破产开始
日期:2024-09-02 17:20:14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洞见·姜榆木

前阵子去深圳出差时,顺道见了一位朋友。

他本来在当地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到了中层,税后年薪接近60万,一直以来过得都挺不错。
但是因为经营不善,他所在部门被公司整个端掉,他这个小领导也失了业。
我本想趁着这次见面的机会,给他打打劲,心想凭他的能力,总还是不缺机会的。
结果刚进他家门,先是闻到一股馊味,接着看到桌上、沙发上、地上堆满了杂物。
他穿着皱巴巴的衬衫,胡子像是半个月没有理过。
聊天时也不见他讨论日后的计划,开口不是抱怨前公司,就是感慨中年好难。
说实话,一见他这样子,我那些鼓励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都说中年是最输不起的年龄,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但其实只要肯学、敢做,哪怕一无所有,也无妨从头再来。
真正让人一夜返贫的,不是物质上的捉襟见肘,是精神上的无以为继。
01
脑力不济
不知你是不是跟我有同样的感觉。
刚迈过40岁的坎,脑子似乎就有点不够用了。
以前看一遍就懂的流程,现在要琢磨好几天。
开会时听到新的术语和行话,就莫名觉得头疼。
加上人到中年,事情也多,很多时候索性就让大脑开摆。
遇到问题懒得去想,直接沿用老的办法;不懂的地方懒得去问,索性让懂的人去做。
但其实放弃思考和学习换来的片刻轻松,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前阵子跟几个大学同学聊过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
大一时的室友老胡,当年脑子是出了名的好使。
几百种螺钉的规格参数他能过目不忘,十多本厚厚的国际标准他能倒背如流。
但自从当上主任,事业家庭两头忙,他基本就没心思再去学新的东西。
公司引进新的管理系统,他连十来页的操作手册也不想去翻。
下属向他介绍新的方案,他听得直打瞌睡。
后来没能准确分析行情,由他经手的项目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不仅丢了主任的位置,收入也被砍了一大截。
倒是隔壁班的老赵,刚被公司提升为外贸部负责人,干得风生水起。
毕业这么多年,他一直没让脑子闲着。
每天就算忙到再晚,也会至少抽出半小时,学学新的技术和理论,思考行业的发展趋势。
前些年他判断东南亚市场将成为风口,主动申请外派到主营外贸的分公司,当年就拿下了几个大单。
人到了一定年龄,各种和大脑相关的机能,都会不可避免地衰退。
唯独思考的能力,常常是我们自己主动放弃的。
瞬息万变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技术迭代,每年都有新的行业诞生。
不再接收新的认知,不再了解新的趋势,大脑就只能萎缩退化。
正如YouTube上一幅漫画所描绘的那样。
任何人想要脱贫,都要从主动学习和思考开始。
一个能够消化吸收新事物的大脑,才是中年人最大的底气。
02
心力匮乏
互联网人@崔璀提过她手下的一名员工。
这名员工46岁那年,得到一次竞选高级总监的机会。
他平时做事很有干劲,部门里呼声也高,大家都觉得他能当选。
谁知竞选的最后关头,他却意外住院,总监的位置也旁落他人。
本来崔璀考虑到他的情况,一直帮忙留心其他岗位,只要有了空缺,就会把他推上去。
但这件事过后,这个员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上司下达的任务随口应付,下属上交的文件随手就签,动不动就跟别人抱怨时运不济。
不仅自己工作效率低下,还搞得整个团队士气低迷。
崔璀无奈之下,只得把他调离了核心岗位。
后来她才了解到,这个员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把竞选总监视作最后一次向上发展的机会。
结果意外落选,让他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往上走,也就没了以前的干劲。
梁宁老师说:“废掉一个人最直接的方式,是让他开始听天由命。”
确实如此。
很多人步入中年,就少了年轻时那股子心力。
少了那股发自内心想要做好某件事的精神能量。
心力强的人,即使面对事业的瓶颈、生活的挫折,从来不会被打垮。
心力弱的人,一次打击,就能让他一蹶不振。
投资人单仁行,总结过一个“40岁定律”。
人们往往在40岁左右遭遇一次重大挫折,大部分人从此逐渐平庸,甚至沦落低谷。
然而挺过挫折的少数人,就能在极短时间内,将自己的事业推向更高峰。
单仁行说:中年是对内在精神的考验,当你拥有足够的心力,你就能从危机中锤炼出成功所必要的心性与格局。
中年人的路,崎岖而险阻;中年人的状态,疲惫而痛苦。
你越是表现得能量不足,生活就越会让你无可奈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保持向上生长的韧劲,把内心修炼得足够强大,才能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03
精力涣散
以前听人说,人不是累死的,都是忙死的。
当时还有些听不懂,直到最近几年,我对这话的感触越来越深。
去年我有段时间忙得昏天黑地。
每天在公司不是开会,就是去开会的路上。
期间还得抽空回复十几封邮件,准备好几份材料。
回到家里又要面对各种家务琐事。
老家的亲戚们也时不时打电话过来,不是找我借钱,就是让帮忙给孩子找工作。
各种事情堆在一起,有时一天的待办清单上,记了30多件未办项。
终于有一天,我就像负载运行的电脑猛地宕机,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做。
最后我请了个长假,在家里休息了半个月,整个人才慢慢缓过来。
都说中年人难,难在哪儿?
我想难就难在,生活是十面埋伏,你又没有三头六臂。
年轻时,能够心无旁骛地为了一件事通宵达旦,一觉醒来又是干劲十足。
但等到成家立业了以后,单位的项目要赶,孩子的教育要抓,父母的健康要顾……
永远有在忙的事情,又永远说不出自己在忙什么。
直到有天精疲力竭,开始习惯躺平摆烂,才发现自己早已活成人群中最面目模糊的那个。
难怪作家刘润会说,为捡芝麻四处弯腰的人,注定丢掉手里的西瓜。
一个人的生活层次,是藏在他管理精力的方式里的。
香港记者艾米曾深陷家庭纠纷,在患上甲状腺亢奋症后丢掉了工作。
直到独自搬进15平米的房子,屏蔽掉分散精力的事,她的病情才有所好转,事业也渐有起色。
雨果也曾忙于应酬,变得没有精力写作,经历了很长一段低谷期。
后来他一咬牙,逼着自己脱光衣服在家写作。
如此一来,别人不敢来拜访他,他也不敢出去找别人。
凭借聚精会神的创作,才有最终《悲惨世界》的问世。
人到中年,不再是能够四面出击的年纪。
生活没有聚焦,对所有事情投放精力的结果,就是很快被各种琐事破事压垮。
没有意义的饭局,能推就推;消耗身心的社交,能免则免。
养好有限的精力,才能安顿好自己,照顾好家人。

中年以后,物质上的得失很容易看见,精神上的残缺却很难察觉。
但往往就是这些细微不可见的裂痕,让人生在一夜之间崩溃。
人活到一定年纪,最大的财富不是丰厚的存款,体面的工作。
而是思考的习惯,坚韧的心态,以及随时都饱满的精力。
请记住,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破产,那就是精神储蓄的清零。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