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爵、金虎、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邺城三台"、"铜雀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铜雀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因历代名人题咏甚多而驰名中外。
(一)
铜爵台与铜雀台名称的变换,在曹操逐步篡夺政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喻示功能。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统一了北方,功绩卓著,为了实现自己壮志未酬的决心以及一统天下政治抱负,培植自己的势力,曹操选择了邺城成为自己的大本营,既然邺城作为了自己的大本营,曹操自然会大规模的营建邺城,铜雀台就是在这个时候修建而成的。曹操的政治意图和宣示方式,正是以这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微妙方式,将自己的政治意图宣示出去,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太平寰宇记》记载“魏武于铜爵台西立二台”,古代只有帝王才九鼎三台,曹操这种僭越行为无非是向天下宣示自己的霸业和实际上的天子地位。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大兴土木,修造王宫,铜雀台平地而起,高十丈,台上加盖五层楼,离地共二十七丈。既可比武阅兵,又可大宴宾客,战时还可作瞭望哨。象征曹操政治与军事巅峰的标志性建筑。曹植也曾于此挥笔立就《登台赋》,至今传为美谈。《 魏书·陈思王传》云:“ 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十五年“冬作铜雀台”《魏 文帝集·登台赋 小序》 :“ 建安十七年春,上游西园 , 登铜雀台,命余弟兄并作 。”左思《魏都赋》晋张载注:“铜雀园西有三台:中央有铜雀台,南则金虎台,北则冰井台,三台列峙以烽蝾”。《水经注·卷五》记载:在邺城的西北隅,以墙为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铜雀台位于三台中间,南与金虎台、北与冰井台相去各六十步。中间阁道式浮桥相连接,“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地理通释》:“邺城西北有三台,皆因城为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其中曰铜雀台、南则金虎台、北日冰井台。《邺中记》载:石虎时,铜雀台有殿室一百二十间,房中有女监、女妓。正殿上安御床,挂蜀锦流苏帐,四角设金龙头,街五色流苏,又安金钮屈戍屏风床。又在铜雀台挖两个井,二井之间有铁梁地道相通,叫“命子窟”,窟中存放了很多财宝和食品。北齐天保九年(公元558年),大修三台。整修后,铜雀台改名为金凤台。唐朝又恢复了旧名。后赵、北齐时铜雀台又加以修筑,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
从上述资料来看,210年曹操在邺城始筑规模宏大的第一座台榭,称铜爵台,《曹操遗令》曰:“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帐,朝脯设脯糒(食物)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曹操遗令文中称铜雀台。说明了曹魏以后的史料大多都使用了铜雀台,铜雀台、铜爵台名称来历的出处问题,后人只是不得其解。笔者通过查阅资料来简单探讨一下,铜爵台和铜雀台由来这四种观点。
其一,《三辅黄图.建章宫》:“古歌云:‘长安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穀成,再鸣五榖熟。”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在长安西郊上林苑里营造建章宫,双圆阙是建章宫的一组建筑物。古代王侯的府邸,为了炫耀权势,在大门的两侧建有成双的塔楼,称做“阙”。汉阙的顶上,常常有鸟形的装饰物。双圆阙是夹着建章宫北宫门的两座塔楼,塔楼的顶上,安装有一对铜铸的凤凰,就是古诗《歌》中的铜雀。铜雀,铜制的鸟雀。”双圆阙焚毁后一百八十四年,曹操在邺城城墙上筑起了以“铜雀”为名的高台。与双圆阙不同,曹操在铜雀台上并没装铜雀。可能是受到礼法制度的约束。这是铜雀台的来历的一种解释。
其二,三国演义说在修建铜雀台之前,曹操夜宿邺城,半夜却看到某地金光乍现,并挖出一只铜雀,荀攸以“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的典故称其为祥瑞之兆。时值曹操灭袁绍之际,遇到这样的祥兆,自然大为高兴,于是便修筑了这铜雀台。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是作者罗贯中虚拟出来的,增添故事的真实性、趣味性。
其三,铜雀台也叫铜爵台,铜爵也就是喝酒的杯子,慢慢演变成铜雀台,里面隐藏着政治意涵。如何认识它的变换哪?
首先从爵和雀来分析。(1),从铜爵一词来分析,爵,也叫爵杯,但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能用爵,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中有“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铜爵古代是酒器,铜爵来源于鸟爵的鸟的造型,在商代时常用的爵,当它作为礼器现时,正是鸟的一种象形。后来被认为祭祀追思祖先玄鸟的。在夏商周时期天子分封诸候时,作为一种赏赐物赐给受封者,更是代表着地位的存在。所以后来"爵"就成了"爵位"的简称,说到爵位,就会不由想到“加官进爵”。爵,称爵序象征着名位和等级,封爵的传袭意为着政治身份的下传。
(2)“雀”,从青铜时代开始,“雀”一直被视为“爵”的象征。朱雀又称玄鸟,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中来。朱雀是古代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朱雀之气腾而为天,朱雀之质降而成地,朱雀单独创世。
从爵和雀的解释来看,爵代表是物,是阶级等级的体现;雀代表是动物,朱雀称玄鸟,玄鸟是人类顶礼膜拜的图腾,在他们的心目中有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实际上从青铜器铜爵形体上看爵是鸟的形状,加上字体相似相近,他们本质上是通用的,雀应该是本义,朱雀用铜雀代替,显示了帝王志气,用雀取代爵,仅仅一个字的变换,表明了曹操从臣到王的转换的正当性,顺应天意。
魏晋,人们对天象的认识有了彻底的改观,风水流行更加流行。宫殿、街道、台榭等邺城建筑无不风水有关,曹操修建三台时,曹操官居丞相,封爵是武平侯,此爵位是皇帝赐封的,又因当时孙权、刘备经常说曹操明为汉相,实乃汉贼,用这个理由号召天下英雄豪杰讨伐曹操,曹操也有顾忌,为了平息朝野内外对自己有不臣之心的猜测,因此把建的第一座高台称铜爵台,也许还没有资格在建筑物上用雀当名称使用。213年曹操封魏公,加九锡,216年封魏王,政治地位的变化,用铜雀代表朱雀,铜雀也代替了铜爵,铜爵台变成了铜雀台,仅仅彰显了曹操政治地位的变换,从此铜雀台闻名于世。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日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也没有说曹魏时铜雀台上有铜雀,只记述后赵皇帝石虎在公元336年翻修铜雀台时,才说“又作铜雀於楼巅,舒若飞”。这些史料说明了曹魏铜雀台有铜雀之名,没有在台顶建树铜雀之实,这也是铜雀台由来的最好一种解释。
其四,当然在古代有时候写字得时候,写着写着就会提笔忘字,当时也没有字典,只能找一个形或音比较相近的字代替。通假字其实就是古人写错的错别字,但是印刷术没有发明之前,书和文字的传播,都是靠手抄,所以只要头一个人写错了,后边就会跟着错,书籍传播时间越长,久而久之就没法纠正了,后人为了给古圣先贤圆圆面子,就有通假字这个说法,如“九锡”正确的写该是“九赐”,帝赏赐的意思,不过为此。爵代表是物,雀代表是动物,二者不可能通假,由此看来,古代爵雀相通也是如此。这一可能是铜爵台变换成铜雀台的一个依据罢了。
(二)
铜雀台随着历史的变迁,昔日盛况空前的铜雀台历经了千年风雨洗蚀,留下许多的历史沉淀和人文气息,同时铜雀台也消失在历史尘埃记忆中,仍无言诉说着迷人的光辉。历史上铜雀台几次更名,给后人造成了对铜雀台错乱认识。笔者认为,现在的金凤台应是铜雀台。其一,走访当地居民和部分来访者一致认为现在的台榭就是真实的铜雀台,而不是金凤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邺镇村北,漳河北大堤南侧有一座高8米左右的土包,土包上有河神庙一座且土层为夯土层,土质坚硬。20世纪七十年代,邺镇村利用土包建窑烧砖,对台基进行了破坏。目前看所谓的金凤台南侧到北大堤的距离在九十米,符合史料记载台于台之间六十步(83米),由此推断应是金凤台,符合三台建于邺城西城墙的台榭条件。其二,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内的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载:“戊寅仲春,经邺之墟,适有居民酋长,总领魏信同游三台,一见生子而悦之,乃率众泊杜秀等,坚请住持于金凤台。询其实,乃魏之铜雀台也。台之阳,古洞存,”现在的转军洞就是宋朝人传道的洞,洞清观碑是元代碑刻,介绍的是宋朝人在此传道的情况。印证了宋朝时该台就是铜雀台,现在保存的台榭南北长122米,宽70米,高12米。考古该台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10米,规模之大,推测该台应是铜雀台,不是金凤台。其三,近年来,在遗址公园北侧残台部分西侧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8、9米深处有众多泥坑,认为应该是井的痕迹,可以推断该台应是冰井台。三台虽然经过了历史的变迁,漳河水的泛滥,致使三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至于冰井台的痕迹一点都没有,认为保存的长60米,宽20米,高5米的土包,应是冰井台。综上所述,推断现在的金凤台应是历史上的铜雀台。由此揭开铜雀台位置之谜。
张海林,1968年生。1991年6月邯郸师专政教系毕业,8月分配到柳园中学工作,2004年调县文保所工作,2013年11月,任文保所副所长,2016年2月兼任铜雀三台遗址公园主任至今。先后在邯郸日报、邯郸历史杂志、临漳周报等报刊发表邺城文化文章10余篇。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uxiby/2022-03-05/5705.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