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置县两千年,脚蹬漳河北枕山。
城长三里零百步,初墙始为夯土垣。
城西二里滩里境,东岸一里虎头山。
城中九街十八巷,二十四坊如棋盘。
明初土城易石卵,山西引水入城垣。
南北开辟两座门,西边马道通茄田。
明中为抵流寇扰,增筑瓮城北门连。
大街现叫城中街,旧时唯此通长邯。
街中原有四牌楼,历代功臣皇恩颁。
李栋父子双御史,堂前挂像后人瞻。
西街现名龙山街,旧时双孝美名传。
北中南街三牌坊,贞廉节孝功用全。
东街营子街未变,东西五街今拓宽。
上东街有丁字券,券上奎文阁朝南。
学道街有夫子庙,原有学宫在里边。
中间今叫牌坊路,按察院街旧名还。
下街原名县治街,原有衙署门朝南。
十八巷道布如盘,九井育民饮甘泉。
南天门在小海路,康熙题跋阁上悬。
北关望星楼在尾,四圣牌楼拱极天。
望星楼东马王庙,关外量地漏泽园。
北行十里麒麟冢,耕田食犁故事传。
北关中街好义坊,王金善举圣旨宣。
城东隔水枯河岸,县令春耕先农坛。
烈士陵园龙街北,前身校场细柳园。
供销楼前收购站,社稷坛曾在此安。
城东北野吊孤魂,中元节祭邑励坛。
迎熏楼在南关首,登券先看漳水湾。
山川雷雨风云坛,原在南头小东关。
县令城隍同郊祭,各路共保一方安。
娲皇庙在南关西,前行百步小西关。
火神庙在南关东,香纸烛蜡他监管。
城南原有妙觉寺,十方罗刹殿前站。
县社前身城隍庙,两对龙狮立门前。
道士斋醮三月三,隍伯出城去巡检。
西行二里冯亭墓,将军忠骨在此眠。
包字坡还是宝子,来源不知为哪般。
小猪肚外开新景,永业渠灌城外田。
虎头山下钟声响,东寺三阁千佛龛。
远客登山来朝拜,一注清香定善缘。
韩王山下溪王墓,至今无踪难考全。
北行三里曰龙岗,凤凰台齐相彼肩。
龙凤街宝黄土厚,沙侯国君在此眠。
魁星楼在城东北,四面滴水三重檐。
登楼观望城中景,炊烟袅袅伴青山。
北望红墙绿瓦檐,大成殿前古柏轩。
东街原有河一条,两座石桥波上悬。
上街桥栏和尚首,下街桥栏道士冠。
武昌楼看夕阳落,文渊阁迎晨日悬。
护城河边垂杨柳,青山绿水羅城圆。
玉漏卯时擂金鼓,守备急把城门关。
晨钟暮鼓岁交替,一晃而过数千年。
老城风雨多坎坷,今朝难觅昔日颜。
城中戏楼迎风挺,犹述当年旧诗篇。
旧名自有来源处,不挖恐被历史淹。
走街串巷访古稀,尊重历史把书翻。
多年不敢盲下笔,唯恐不慎偏概全。
柮笔不能尽其意,希冀新人补鸿篇。
注:北枕山,山指龙山。
长邯:指长治、邯郸。
二十四坊:不是指牌坊,指居住区四边有路相隔,一区为一坊。
羅(箩)城:老城为圆形,形似掸面的箩,也曰锣,与县志绘图有别,民间故有箩城、锣城一说。故址七一路往南,小海路往北,东至河西路,西至原一五部队家属院及县委家属院。
大桥、小桥:两座石桥,大桥在东街牌坊路口,小桥在下东街南井巷口。
夫子庙:为孔子家庙,在学道街文庙西侧,整座庙宇覆绿色琉璃瓦,外围红墙环绕,今已建成龙庭小区及停车场。
四圣牌楼:在北关正街,四圣宫门前,旧戏楼门前右侧,早年已拆除。
鬼魂坛:民间俗称,官名邑励坛,为中元节安抚孤魂野鬼的地方,旧址在七一路北储运站院内。
细柳园:古代教场(演武厅)旧址在北关烈士陵园。
魁星楼:也叫奎光阁,旧址在老城东丁字街口。
妙觉寺:俗称南寺、大殿前原有两组石刻站神,后因战乱不知所踪,一说卖给法国,故址在城南兽医站。
瓮城:多为明代构筑城池防御体系。故址在城中街新华书店周围。
望星楼:也叫望辰楼,故址在城中街水塔路口。
李栋父子:明代官员,李栋,西戌人曾任江西省监察御史,其父李绍曾任井陉县知县,后补山东御史,死后葬于凤岗。其直系后人迁城里,至今已十六代,繁衍一千多人。
作者简介:任小雷,笔名“一介农夫”,河北邯郸市涉县城关人,涉县作协会员,雪藻兰襟编委,孔子诗协会员,爱读书、喜诗文,常于工作之余灯前涂鸦组字,记录平凡人生及生活点滴。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uxiby/2021-11-26/5419.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