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的八十年代话剧舞台 ——“改革开放史谈”之七:话剧
日期:2021-08-20 14:39:21  点击:
来源:浦江客的博客  作者:浦江客


荡气回肠的八十年代话剧舞台

——“改革开放史谈”之七:话剧

浦江客

19789月,上海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演出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剧照(图源网络)

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被压制、禁锢达十年之久的中国话剧,重新焕发出生机和力量。

1978年初,上海青年剧作家宗福先以歌颂1976年“四五”运动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一举成名。当时,“天安门事件”还没有平反,宗福先就冲破阻力,创作了《于无声处》,并由上海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首演于沪。

故事从1976年初夏写起。受尽迫害、身染沉疴的老干部梅林,在赴京治病途中,与儿子欧阳平前去探望老战友何是非。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老战友正是从前诬陷自己的人,为了一己私利,此人早已投靠了"四人帮"在上海的爪牙。而此刻,何的女儿、公安人员何芸奉命缉拿的要犯,正是自己参与了“四•五运动”的儿子欧阳平。于是,两个家庭、六个人物,在短短的九个小时之内,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梅林的坦荡胸襟、欧阳平的凛然正气,终于使何芸对正义与邪恶做出了准确判定,何是非的妻子也出于一腔义愤,揭露了丈夫卖友求荣的卑鄙无耻和险恶用心。戏剧结尾时,尽管历史还没有走出那段黑暗路程,但人心所向已昭示了正义必胜的历史趋向。

这样一出具有极大尖锐性并富有感染力的政治话剧,在围绕天安门事件要不要平反的激烈斗争中公演,它所起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人们争看争说这出话剧,全国如饮狂泉。在1978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在发言中就提到了《于无声处》的演出受到欢迎,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陈云在党中央全会上这样肯定一出话剧,并以此支持自己的政治观点,是十分罕见的。《于无声处》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同时它也为推动天安门事件平反和推进思想进一步解放贡献了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戏公演不久,“惊雷”爆响——“天安门事件”平反了。

《于无声处》演出之后,北京作家苏叔阳创作的五幕话剧《丹心谱》在19793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舞台,大获成功。《丹心谱》表现了以方凌轩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为执行周恩来的指示研制治疗冠心病新药,与“四人帮”亲信爪牙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个生活的小侧面,被苏叔阳写得有声有色,波澜迭起。它深刻地暴露出“四人帮”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有力地鞭挞了投靠“四人帮”的风派人物庄济生的卑劣灵魂。这出话剧的人物刻划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有力地推动了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促进了当时的思想解放。《人民日报》于1978420日,特别发表题为《光彩夺目的话剧〈丹心谱〉》的长篇文章,祝贺《丹心谱》的成功。

这两出政治话剧大获成功之后,一大批着重反映重大政治斗争和社会问题的话剧相继公演。1979年这一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反响强烈的话剧出现。陈白尘的《大风歌〉,丁一三的《陈毅出山》,崔德志的《报春花》,都郁的《哦,大森林》,赵辛雄的《未来在召唤),李龙云的《有这样一个小院》,中杰英的《灰色王国的一线黎明》,邢益勋的《权与法》,赵寰、金敬迈的《神州风雷》,赵国庆的《救救她》等等。这些话剧突出的特点就是思想解放,面对现实,揭露社会矛盾,启人深思。

领袖题材的话剧是新时期话剧的一个热点。话剧《西安事变》、《陈毅出山》、《陈毅市长》等,实现了领袖人物向着普通人的血肉真情、向着个体生命真实的生存状态的回归。同时,历史题材和其他题材也有新的作品问世。老一代戏剧文学作家陈白尘的《大风歌》、《阿Q正传》,曹禺的《王昭君》,吴祖光的《闯江湖》等,这些戏剧作品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历史哲理,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当年,大批话剧相继问世,剧场演出呈现红火局面,甚至有些演出一票难求,广大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解放以来,话剧舞台还从来没有这样轰轰烈烈的场面。

(左上图)苏叔阳创作的五幕话剧《丹心谱》剧照(右上图)丁一三创作的话剧《陈毅出山》剧照

(左下图)李龙云创造的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剧照(右下图)崔德志创作的话剧《报春花》剧照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有幸观赏了一些话剧。与其说是观赏,不如说是“尝鲜”:第一次对话剧剧种、剧情、主题的思考。这段时间,我观赏了《陈毅市长》、《秦王李世民》以及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等话剧,尤其留下较深印象的《WM我们》和《等待戈多》两部话剧。         

WM我们》讲述一群知青的人生际遇,用四个季节代表不同的历史时期,冬是知青阶段,春是面临大学高考和重新选择人生际遇,夏是返城之后的挣扎,秋是他们在各自有了一番经历后的困惑。作为曾经的知青,当有一份感慨在心中。

《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一部荒诞派名剧,观众看完了都不说话,因为实在看不懂,郁闷了好几天。直至今日,我还在回想和思考,只是记住了剧中的一句台词:“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尽管这两部话剧由于其内涵晦涩费解和表述形式无厘头,但当年戏剧工作者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做出的努力,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

思想解放的潮流,浇灌和催放了话剧之花。话剧一度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走在其他艺术形式的前列。话剧不仅传达了时代变革的先声,而且使自身再度振兴。话剧在随后的发展中,大胆地吸收了外来戏剧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加以借鉴和转化,促动了新时期话剧的创作、演出浪潮,戏剧理论、戏剧观念空前活跃,剧坛呈现多姿多彩态势。80年代的话剧历史,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精神发展史,话剧人对人的精神的历史性担当,将永远彪炳历史,激励来者。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uxiby/2021-08-20/5019.html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八十年代、话剧舞台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八十年代、话剧舞台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八十年代、话剧舞台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八十年代、话剧舞台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