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漂泊路:被驱赶到中亚的朝鲜人
因为苏联部分高级领导人对远东朝鲜人的不信任,17万朝鲜族人被强制在4个月内迁至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和乌孜别克加盟共和国。苏联花费近1.94亿卢布的巨资,将远东朝鲜人分为两批,通过火车与长途汽车运往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朝鲜民族是东亚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王国的主体民族。在二战时期,朝鲜亡国,许多朝鲜族人流亡到邻国避难、反抗日本侵略者。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们才回到故土。但随着朝韩的分裂,他们又成为了相互对峙的敌人。但是,相比中亚高丽人,他们是幸福的。
中亚高丽人曾是居住于苏联远东的朝鲜族人,因为斯大林的命令,被强制带到遥远的中亚地区,在那里生活了近七十年,成为了今天“不朝不韩”的中亚高丽人。
他们为何被迫长途跋涉,来到中亚这异乡?他们又经历了什么成为了今天的样子?他们在未来又该何去何从?本文将为大家揭示中亚高丽人的坎坷命运。
流亡——远东朝鲜移民
中亚高丽人的先辈们,其实就是在近代移居俄国远东地区的朝鲜族人。
19世纪,沙俄通过与清朝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远东地区领土。为了加强对此地区的统治,沙俄大量派遣农民前去拓荒。在这期间,由于国内地主的压迫,不少朝鲜人也来到了俄国远东定居。从1863年开始,在得到沙俄滨海省总督的批准后,朝鲜人陆续向俄国南乌苏里地区移民。
朝鲜人真正大量移居远东地区,还是在20世纪初,日本对朝鲜殖民日益加剧。许多朝鲜人民不堪忍受侵略者的暴行,选择出国避难。而有着肥沃土地,地广人稀的中国东北与俄国远东自然成为了普通朝鲜农民的首选。到1915年左右,沙俄远东地区已有7.2万朝鲜人定居。但由于一战爆发,病急乱投医的沙俄开始向远东征兵,许多朝鲜移民只得再次逃回日据朝鲜。
朝鲜战争时期,逃难的朝鲜民众
十月革命吹响了革命的号角,远东地区也被卷入了红军与白军的内战之中。当时俄国境内的朝鲜人一般都选择支持红军,因为布尔什维克承诺消除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平均分配土地;结束帝国主义。这些主张句句都说到了朝鲜移民的心坎里。
当时不少朝鲜人加入了红军游击队,与布尔什维克一起对抗白军。1922年,内战基本结束。苏俄国内形势逐渐稳定,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远东朝鲜人们也开始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并逐渐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朝鲜人迁徙到远东地区生活,根据1923年人口普查资料,苏联境内朝鲜人数量达110280人,其中远东地区有106409人。
转折——国民化的朝鲜人
相比在故乡被日本人压榨的同胞,列宁时代的远东朝鲜人是幸福的。他们在“民族平等”等政策的照顾下,他们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完成了集体化改造,还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并且还出现了一批朝鲜语学校、剧院、报纸、杂志,有一万多人加入了苏联国籍。
远东朝鲜人过着不算奢华,但至少温饱、自尊的生活。他们的人口也因此稳定增长,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大约有十七万朝鲜人生活在远东地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据了我国的东北地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紧张神经被挑动。日本在中苏边境驻扎大量关东军、国境守备队、警备队,并派遣间谍人员到苏联境内搞破坏,制造边境枪击事件等等。而当时正忙于对付西欧资本主义阵营的苏联根本无暇顾及远东地区,只好把东北一部分中东路转卖给日本,以求息事宁人,缓和远东局势。
列宁在1924年逝世后。斯大林开始排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等“政敌”。并于1934年领导发起了“苏联肃反运动”。这本是一场苏联政界的内部斗争,但却阴差阳错地牵扯到了远东朝鲜人。因为在这一时期,日本策划了大量在苏联远东地区的间谍活动,一时间,枪击、投毒、破坏铁路、炸毁建筑事件频繁发生,远东地区人心惶惶。
苏联当局立即逮捕了大量间谍,并将其处决。这其中也有着少数见利忘义、道德败坏的朝鲜人。斯大林与KGB简单粗暴地把责任推到了远东的朝鲜人身上。认为他们是“日本侦探员人才的源泉”。宣称许多“人民的敌人”妄图把远东分裂出去。
斯大林、列宁、托洛茨基斯与托决裂后的大清洗为苏联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远东朝鲜人也被牵扯进了这场肃反运动,2500多名朝鲜人被捕,一些老资历共产党员、文艺工作者被逮捕、流放、处决。但这只是远东朝鲜人噩梦的开始,几年后,这十几万远东朝鲜人将彻底告别他们的故土。
血泪——中亚朝鲜人的形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发生后,远东地区紧张局势加剧,苏联政府为确保东部边境安全,1937年8月21日,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共同签署了《关于迁移远东边疆区沿边界地带朝鲜族居民的决议》。该决议规定:
(1)建议将远东边疆区沿边界地带的全部朝鲜族居民迁到南哈萨克斯坦州、咸海和巴尔喀什湖地区以及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2)允许迁离的朝鲜人在搬迁时随身携带财物、家具什物和禽畜;对移民留下的动产、不动产及庄稼按价给予赔偿。
(3)对于自愿迁往国外的朝鲜人不设置障碍,并且简化其出境手续。
(4)一切工作应立即着手实施,并于1938年1月1日前完成。
苏联影片中的中亚朝鲜人
因为苏联部分高级领导人对远东朝鲜人的不信任,17万朝鲜族人被强制在4个月内迁至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和乌孜别克加盟共和国。苏联花费近1.94亿卢布的巨资,将远东朝鲜人分为两批,通过火车与长途汽车运往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由于迁徙人口庞大,苏联对于朝鲜移民的处境倒是相当重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相关部门对于移民做了相应的教育、就业、住房等安排。苏联中央也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制订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安置朝鲜人的措施。
迁徙到中亚的远东朝鲜人累计有36442户,共171781人。其中,20170户,95265人被迁移到哈萨克加盟共和国;16272户,76525人则被迁移到乌孜别克加盟共和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农民,少部分人则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职员。
当地政府与移民者一同建设了朝鲜人社区。经过几年的努力,朝鲜人在当地建设农业,开垦荒地。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中亚站稳了脚跟。苏联也给他们颁发了新的“无限期业无住地登记”的护照。但同时,也在远东地区发布禁令,禁止朝鲜人在远东边疆区居住。
迷茫——如今的中亚高丽人
中亚朝鲜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定居于中亚后,一度彻底失去了与故乡同胞的联系。相比列宁时代,他们也受到了许多不公正待遇:民族学校关闭、民族语言使用范围缩小、只可在中亚范围迁居等。
但总体上,中亚朝鲜人与当地原住民关系融洽,他们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基础设施的完善。二战结束后,苏联对中亚朝鲜人民族政策缓和,并与50年代恢复了他们的公民权。中亚朝鲜人也相对认同自身的“苏联公民”身份。
但是长达几十年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中断,导致了中亚朝鲜人与本族历史传统文化、语言的割裂。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公民”身份消失,身处异乡的中亚朝鲜人不由得产生了迷茫。20世纪90年代左右,中亚朝鲜人开始提出倡议,要求建立民族文化组织,找寻民族传统,重说民族语言。因为顾忌到朝韩情感,中亚朝鲜人也有了新的名字:中亚高丽人。
虽然中亚高丽人的民族文化团体日益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处于一种迷茫、彷徨的状态。
最初的中亚朝鲜人受到苏联亲北朝鲜的政治倾向影响,一般都采取亲朝态度。但随着苏联解体,许多韩国企业前来资助民族文化组织,并利用这种文化联系,积极与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商业合作。因此,中亚高丽人对韩国的印象大有改观。这导致他们在朝鲜与韩国的选择间十分迷茫。
2007年美国拍摄的关于“中亚高丽人”的纪录片封面
但总体而言,他们对回到朝鲜半岛持冷淡态度,由于长期生活在中亚,所有中亚高丽人都熟练掌握了俄语或是当地语言,反而对于民族语言十分陌生,即使会说,也带有浓重的口音。
因此,曾有中亚高丽人回到韩国,却因口音、语言不通被一些韩国人歧视,并被认为是一群来蹭吃蹭喝的“穷亲戚”。这严重伤害了中亚高丽人的情感。
同时,俄罗斯却对中亚高丽人十分欢迎,并在远东边疆推行了一系列利于中亚高丽人回迁的政策。因此中亚高丽人更倾向于回到远东地区,而不是回到半岛上的故土。
中亚高丽人是由于时代与苏联政策造就的一批特殊族群。虽然曾是异乡客居之人,但经过时间的洗礼,他们身上汇集了苏联、朝鲜、中亚等诸多元素,他们已经被中亚的人民所接纳。他们命运坎坷,未来却有着无限的可能。中亚高丽人的选择在他们手中。尤其近些年半岛局势、美俄关系风云变幻,我们只能期待这些经历苦难的人们能够早日找到他们真正的归属。
参考文献
1.朴昌昱,《1937年在俄国沿海州的朝鲜人》,东疆学刊,2001
2、杨恕,张玉艳《中亚朝鲜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西北人口,2012
3、吴绍军,《中亚地区朝鲜人来源探析》,鸡西大学学报,2011
链接:www.handanwenhua.net/liuxiby/2021-07-23/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