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滩镇乡师
霍竞吾
三十年代中期,我曾在“金滩镇乡师”教学,这所学校办学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培养师资及革命人才方面,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金滩镇濒临卫河东岸,毗邻山东。早在三十年代,金滩镇一带地瘠民贫,教育更不发达,多数村庄连一座象样的小学校都没有。村里的中学生、师范生、大学生象凤毛麟角,就是想找一个教孩子识字的小学先生也非常困难。
那时在河北省教育厅任职的阎承之(名继善),是紧邻金滩镇的卫河西岸北桥口村人,北洋师范毕业。“民元”后曾任大名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校长,旋调河北省教育厅主任科员、督学。他慨叹大名县教育落后,师资缺乏,一再向省方建议,多建立师范学校,大力培养优秀教师。
再者,在金滩镇担任公立第一完全小学校校长的主慕五(名树彬,张集乡翟滩村人,优级师范毕业,“民元”后历任大名劝学所、教育局视察委员、督学、校务主任),他偕同县教育局积极向省方呼吁,请准予成立师范学校。
这样在省教育局阎承之的多番建议下,在县教育局的积极要求下,一九三二年蒙省方批示:准予在金滩镇成立乡师。
“金滩镇乡师”没有开扩新校址,暂时附设在金滩镇公立第一小学校内。教育经费由省教育局拨发一部分,由县教育局拨发一部分,大部分是由公立第一完全小学塾补。
“金滩镇乡师”第一任校长是郭镜宇,名光华,大名县郭庄人,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一九三六年郭镜宇调离他职后,由武勇三继任校长。教导主任是阎万珺,魏县牙集人,河北大学肄业。先后在“金滩镇乡师”任教的有:贾培元、郭养之、孙法尧、霍竞吾、郭俊之、甄升平、裴卜祥(志耕)、任慎斋、崔炳南,赵望斗(之山)等。
“金滩镇乡师”招生对象是应届高小毕业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三年毕业。一九三二年暑假招收了第一班学生共六十五人,一九三三年暑假招收了第二班学生共六十人,一九三四年暑假招收了第三班学生共五十人。
一九三三年春在校院内为“金滩镇乡师”添建了一列标准讲室和教职住室。
“金滩镇乡师”共招收了三个班,按时毕业的只有一、二两个班。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攻占了大名,第三班还没等毕业,学校就被迫停办。从此“金滩镇乡师”也就结束了它的历史。
“金滩镇乡师”采用的课本为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等学校适用课本”。学校设有:数学(有几何、代数、三角、部分透视)、国文(付东华编选的、古典占半数)、历史
每天上六节课,早晨一节,上午三节,下午两节。每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办有墙报、黑板报。还进行作文展览,国内外时事讲评。课外还经常进行网、兰球比赛等活动。
在这五年的教学时间里,曾发生过的两件事,使我印象很深,至今忘记不得。
一件事是一九三五年春末,有一天冀南专员兼大名县长马润昌,带领军警乘专车来到学校。随即召集全校教职员,具结盖章,填写表册。这张表是打印好的,你只填上你的名字,盖章划押就行了。这表上的大意是:具结证,今后永不参加任何异党……,如有违误,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具结人:xxx
年 月 日
大家逐一当场填写完毕,马润昌当即一一验收在手,二话没说向手下人一挥手,登车飞驰回衙去了。
另一件是所谓“学潮”。一九三六年夏初,马润昌又突然带领一些军警来到学校。当时传听到他一句话:“闹学潮可恶”并当即写下手谕:立即将贾培元、孙法尧、霍竞吾三人革职,驱逐学校。还将学生袁宝符、韩国宝开除,扣押监狱。
这所乡师从成立到结果,虽只经过了简短的五年,但成效还是丰硕的。毕业的一、二班学生和肄业的第三班学生,“七·七事变”后,分别投入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在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不少的贡献。特别是这些学生回村后,积极创办学校,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培养革命人才做出了更大贡献。一班学生孟繁宗大名西孟村人,几十年先后任教师、校长,李廷献大名劝善村人,半个多世纪辛辛苦苦教书育人,王光宗大名翟滩村人,曾任文教干部,还在省广播站工作过,他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一班学生田辛茹大名樊河道村人,先后任教师,大名县文教局长、大名一中书记,大名县统战部副部长,兢兢业业地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一班学生袁宝符大名前现城人,唐健民大名刘庄人,都曾任教师后参加解放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战斗奋不顾身。二班学生阎学礼魏县牙里集人,抗战期间在石家庄区任区长,解幼之大名谢儿寨人,曾任万堤区区长,他们都为民族的解放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二班学生韩国宝大名郑寨村人,事变后亲赴聊城参加范筑先部队,后被捕坚贞不屈壮烈牺牲。三班学生安伟昌南乐县冯家堤人,事变后赴延安二纵支队任秘书。康敏大名赵站人,曾任元城县抗日政府救国会主任。建国后曾任省农业系统负责人。
“金滩镇乡师”培养的学生,对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是党长期培养教育的结果,是萃萃学子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换来的,但乡师的启蒙教育,园丁的辛勤耕耘,确实为他们革命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