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滦州皮影
燃烧最后的灿烂辉煌
在滦州皮影这个题材上,我倾心了10多年的时间。自己深深感受到,和很多传统民间艺术一样,滦州皮影正在悄然离我们远去。谁来继承这些,谁来珍藏这些,或许真的只有漫天的红霞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晚霞的映衬下,驴皮雕刻的精美影人头像显得更加赏心悦目。
滦州皮影演出的舞台,一般只有8、9平方米,演出人员不过6、7个人,大家都是身兼数职。
演出过程中,幕帐上舞动影人的就两个人,银幕上的效果靠的就是艺人娴熟的手法和舞动技巧。
武打场面的戏,很见艺人的功底,不但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还要两个人相互默契的配合。
滦州皮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很有特色,是一只四弦胡,操控也很有难度。
打击乐器,一般在舞台的右侧,这样安排主要是可以有效配合舞台演出,提高伴奏效果。
滦州皮影演唱时的唱腔很特别,艺人要掐着脖子唱,以取得特有的高音效果,极具地域特色。
在舞台的左侧,是悬挂影人的地方,每个剧情中的人物会在演出前按出场次序排好。
滦州皮影的经典曲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银幕上被表演的活灵活现。
影人是如何在银幕上表演的呢?在现今的儿童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今天的滦州皮影演出在城市中已经非常少见,它受电视、电影、网络等新传媒的影响在逐步走向消亡。
戚辉老师历时15年创作的《滦州皮影》专题,曾先后荣获2003年度“美能达杯”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2002年度全国新闻作品评选文化艺术类单幅银牌、全国首届青少年摄影大赛三等奖、第20届中国华北艺术展览铜牌。同时,上述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南方周末》、《民族画报》、《都市男人》、《城市旅游》、《旅游时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等报刊发表,很好地宣传了“滦州皮影”这个极具民间特色的梨园瑰宝。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