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终于回来了”“漫长的等待啊”“哭了哭了”……最近,在诸多网友倍速追剧还嫌剧情节奏慢的今天,有部电视剧不仅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还时不时会因“断更”而被大家反复“催更”。
点击观看宣传片↓↓↓
《觉醒年代》播出,质量惊艳。
开分8.9,目前评分9.2,豆瓣上评价人数超过1.4万,在今年播出的所有国产剧中评分排名第二。
根据以往的观剧经验,革命历史题材剧常常受众圈层较小,无法获得当下年轻人的喜爱。身为制作方,也往往将这一题材当成是献礼祖国的「任务剧」,并未考虑市场需求,因此常常评分较高而收视略低,亦或是由于过分强调伟人形象而无法达到艺术的高度。
《觉醒年代》播出后却全然没有这样的问题,第一集便成功吸引了观众,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稳居第一,由于春节排播问题,《觉醒年代》停更了10天,竟然引起了年轻受众在线催更,这在以往的主旋律题材剧中是极其少见的。
这部剧用历史质感和理想主义征服了观众,目前有超过四万网友在豆瓣上为其打出9.2分,且评分仍在上升。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耳熟能详的革命先驱人物被赋予了极具个性的出场方式,在镜头语言的帮助下,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画面感十足,引起了不少年轻观众的讨论。
掩面长发下,陈独秀于群情激奋的学生中安然进食,俨然一副不拘小节的狂士形象。
风雨飘摇中,毛泽东在蒙太奇的画面中登场,他拔足狂奔,趟过民不聊生的破旧山河。
回忆重叠里,周树人伏案而作,泣泪提笔为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署下笔名鲁迅……
熟悉的故事
有血有肉的人物
《觉醒年代》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为线索,以1915年《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问世为始,全景式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清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剧中实名可考的人物近千名,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毛泽东、周恩来、鲁迅、胡适、辜鸿铭等等,他们的出现重现了一个时代的完整风貌。
《新青年》杂志社编委“吃播”现场,陈独秀叫停胡适与刘半农斗嘴
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北大英文系主任胡适、北大讲师鲁迅、北大图书馆助理员毛泽东……
剧中每个重要人物的出场方式都不同,或意气风发、或忠厚沉稳、或傲骨凛然,塑造出了不同人物的独特性格。
辜鸿铭讲《中国人的精神》
毛泽东在雨中慷慨陈词
“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不回避曾经走过的弯路,不掩饰曾经遭遇的困难”,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矢志情怀和敢为人先的革命品格。
据报道,一些年轻的观众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人物们,边看历史书边追剧。
一位观众写道,“我太喜欢青年毛泽东在剧里初次出现时的场景了,短短两分钟的预告我看了好几遍。他穿过风雨,耀眼如光。”
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课本上的人物活灵活现,他们不再只是课本中“精神导师”式的高大全,而是既有高光时刻,也有烟火气。
用心的细节
艺术化的镜头语言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有太多耐人寻味的动人故事。该剧在还原史实上所作的努力和对细节的把控,让不少网友感觉“实用”。
导演张永新认为,拍摄《觉醒时代》的最大压力在于如何赢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如今年轻人对历史题材的电影和节目设定了很高的标准。
他表示,剧组为了准确地复刻那个时代的景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历史氛围、服饰、道具、环境以及对这些历史人物精神面貌的复原。
剧里,艺术化的镜头语言生动再现历史故事,细节中藏着隐喻。
比如第二集里,陈独秀在上海时,心怀芥蒂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为表达自己的不满,将一只青蛙放进陈独秀的菜品中端上筵席。
酒席散去,陈独秀将手中的青蛙向院中池塘扔去,不仅和儿子放生蚂蚁相呼应,也为后续的命运轨迹埋下伏笔,更暗含着解放中国青年的意味。
第三集中,陈独秀于上海震旦学院发表《新青年》创刊演说时,一只蚂蚁在会场话筒上往复爬行。这个画面寓意了中国人在那个大变局、大过渡、大迷茫、大浮躁的时代中的上下求索。
陈独秀演讲时表达了对中国青年之希望:
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六条标准,总的来说,就是科学与民主。
蚂蚁、青蛙、骆驼、黄沙、风雪……剧中对一系列意象的使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气息,丰富了角色内涵,也进一步激发了受众的观剧热情和分享欲望。
此外,该剧用暖色调烘托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用黑白相间的画面给人以深沉感,电影质感的视觉设计不仅增添了美感,也更加生动地将时代的风云际会全景式表现出来,极富感染力。
燃烧的岁月
备受鼓舞的观众
该剧从历史纵深处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在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中,描绘出气势庞大的爱国群像。
陈独秀之子陈延年与陈乔年
这些闪耀着思想光辉的革命先驱追求真理一往无前,让不少观众为先辈们的赤子之心热血沸腾,“信念感”“触动”“震撼”“使命感”“做有为青年”等成为年轻观众的心声。
这个时代的伟人们具有家国情怀,他们既务实又有韧性。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鼓舞着当代年轻人。
一名网友说道:“彼时的他们和我现在的年纪相仿,但那时他们却肩负起了如此重任。”
李大钊在剧中的谢幕瞬间
重温百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历史,更是人生路上奋斗的坐标和向导。
正如李大钊在《青春》中所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