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临漳城的四十年情缘
郭贵昌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科学的春天》的受益者,我,一个偏远农村的穷孩子有幸考上了县里的最高学府—临漳县中学,从此和临漳这座古老而年轻城市结下了四十年的情缘。
在我的脑海里清晰的记得初识临漳城时的模样,老城的十字街是县城最繁华的所在,县里的各个机关分布在四街两旁逼仄的地方,县城被四道土基墙围在中央,城外还有条深深的壕沟,秋季还有雨水积存,夜里有蛙声起伏。
西关是工业和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上学时从西关步行,经西关街口,绕行西南城角到南关口,折转南行到临漳中学。临中西北两侧与民房相连,东侧与影剧院相邻,南侧则是一片原野,越过围墙远望,数里外依次是落村、后村、烟寨、王明寨等村落。那时的临漳城,平时人流稀少,农忙时街巷空旷,冬季时人潮汹涌,是个典型的集市型县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县政府机关从东街迁至现在邮政局所在地,临漳县城开建第一条东西大道“建安路”,并拓宽县城至落村的大街--邺都大街,县城建设重心向南发展。终于打破了临漳县城从明朝洪武年间迁至现址六百年来,囿于四街、四关、四城角的狭隘范畴,向现代建设迈开了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历届县委,政府对临漳的建设工作持续发力,尽管财力有限,依然将县城建设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实施“城市建设年”“创设文明城市”等推动城建战略,使县城在路网建设、文化实施建设、供应排水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借省市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的东风,临漳县城真正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昔日封闭落后,文化生活贫乏,经济发展滞后的临漳县城经过全县上下的一致努力一举成功“国家级文明卫生县城”提名城市。
如今的临漳城,高层建筑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绿树成荫,特色主题公园星罗棋布,休闲健身,文化娱乐,购物餐饮等场所一应俱全。县城居民物资文化都得到充分满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县城教育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资源经过优化组合,为全县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临漳县城已成为80万临漳人民的创业安居的福地,相信千年古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临漳人民的辛勤建设下一定会更加辉煌,我与这座古城的情缘将更加深厚。
2021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