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画报怎诞生在晚清上海
日期:2021-03-01 15:20:21  点击: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浦江客的博客

 

《点石斋画报》开篇之作《力攻北宁》  (图源网络) 

中国最早画报怎诞生在晚清上海

——“外滩史话”之二:《点石斋画报》

  由于写博客习惯“图文并茂”的缘故,经常在网上收集各类影像与绘画图片,尤其是历史题材图片尤为珍贵。一次,无意间搜索到《点石斋画报》上的画作。该画报所绘的全系光绪年间各地的新闻要闻,画面生动,史料丰富,不禁喜出望外,赶紧收藏,视为珍宝。此后,读了些相关资料,方知道《点石斋画报》是中国最早的画报,而且原址就在我工作过的单位附近。

  我工作过的单位,在上海黄浦区九江路、江西中路和汉口路之间。没走几步,就是汉口路上的申报馆旧址。据史料,点石斋印书局的创设,约在1878年间,先设在泥城桥堍(今西藏路桥),后迁址到三马路(汉口路)红礼拜堂(即九江路圣三一教堂)对门,当时的申报馆右邻工部局原址。

  《点石斋画报》由点石斋印书局于光绪十五年(1884)创刊,每月出版三期,每旬一册,为图八页,用连史纸石印,上文下图,每幅画都有数百字的简要说明。标题多用四字,且常用典故,突出自成一体的图说特色,即符合国人传统的美术欣赏习惯,又确实使人耳目一新。画报随《申报》附送,零售银五分。该画报所绘的内容,全系市民关心的新闻、要闻。其时,正值法军侵略我国,该画报对基隆战役作了详尽报道。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广大国民激昂慷慨,画报利用时机,迎合大众心理,一方面宣传鸭绿江战胜功绩,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事实;一方面铺张夸大,绘影绘声宣传鼓吹清军胜绩。于是,画报销路突飞猛进。

  在中国出版史上,产生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石印画报是一种独特现象。说它独特,主要是因为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石印画报大多是报纸的附属出版物,或是报纸附赠品,由报社发卖,或随报赠阅,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二是石印画报从一出现就致力于反映社会时事新闻,介绍外国科学知识,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被称作“新闻画”,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极受读者欢迎。鲁迅先生早年就曾收藏过它,文学翻译家包天笑在少年时宁可省下点心钱,也要买一本来读。

  如《点石斋画报》的开篇之作《力攻北宁》,表现了1883年法军进犯越北,黑旗军领袖刘永福领兵于北宁予以痛击的战争场面。如反映18987月上海四明公所事件的《法人残忍》,“法人自拆毁四明公所围墙后,寓沪甬人义愤填膺,相率停工罢市”,后法国军队开枪镇压,“合计是役受伤者二十四人,而死者有十七人之多”,画报连续性的追踪报道,影响极大。

  据统计,辛亥革命以前,有七十多种石印画报问世。有研究著作认为中国近代最早的画报,是1877年发行的《寰瀛画报》,但这种雕铜版画报是由西人作画、在英国印刷后运至上海由《申报》馆装订后代理发售的,内容也多半是外国事物。所以,称其为中国近代出版史的画报之始,未免有点勉强。真正由中国的出版机构自己编印发行、可称为中国近代出版史上最早的画报,应该是点石斋印书局的《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为何诞生在上海,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也。

  所谓天时,是鸦片战争后西风东渐,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开始萌芽之势。戊戌时期,新思想需要新载体,新议论助长新媒介,中国近代报业兴起了新局面。1872年,《申报》创办,历经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和标志。18845月,《申报》馆主英国商人美查在华办的点石斋石印局,在上海创办了《点石斋画报》。

  与此同时,印刷业的进步也推动了石印术的繁荣。捷克人发明的石印术在鸦片战争前已传入广州,而影响较大的是上海点石斋石印局的《点石斋画报》了。在其后的20年间,石印术风靡全国,《二十四史》、《图文集成》、《全唐诗》等数万种鸿篇巨帙秘籍珍本都批量石印出版。当时,几乎与石印技术同步出现的中文铅印技术,和石印术一起采用,使书籍报刊的快速批量印刷成为可能。而且,印刷费用大大降低,为文化书籍的普及化、平民化,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

  所谓地利,是《点石斋画报》诞生在堪称中国近现代报业重镇的上海外滩地区。19世纪70年代初,上海外滩地区的望平街逐渐形成为一条报馆街,虽然全长不足200米,但《申报》、《新闻报》等数十家报馆的报纸均集中于此出版。每天黎明和午后两点左右,报贩子便在这里云集,人声鼎沸,煞是热闹。在报馆街一带,《晶报》、《苏报》、《时报》、《中央日报》、《文汇报》、《正言报》等报社也云集于此。而且,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世界书局等各类书馆、印刷所在此形成群雄纷争局面。这样,总长不过千米的“四马路”一带,居然云集了大小报馆、出版社达300余家。

 

今昔《申报馆》大楼摄影图片

  所谓人和,是《点石斋画报》汇集了一批优秀画家和“粉丝”读者。画报主笔吴嘉猷,字友如,自幼学画,擅长工笔,人物、仕女、山水、花卉、鸟兽、虫鱼无不精能。他绘画用笔细致,刻画入微,既有中国绘画的传神本领,又能推陈出新,吸收西方绘画的透视、写真等技法,是画报的主力画家。除了主笔吴友如之外,画报还有一批固定的供稿画家,是由《申报》刊登启事公开“招请名手绘画”应召而来的,他们中大多是居住在上海的画家。《申报》还邀请全国各地画家征稿,每幅画稿酬高达2元大洋,因此吸引了很多零星投稿的画家。参加编绘的画家都是擅长年画、工笔画的高手,他们所绘的4千余幅图画,景象细致且场面宏大,内容各有侧重且情节不雷同。这些画不拘泥于中国艺匠的成法,还兼有中西画技结合的特点。在他们的笔下,《点石斋画报》成为当时深受上海等地市民喜爱的画报。

  《点石斋画报》人气之旺,还因凝聚了一大批“粉丝”读者。《点石斋画报》存在的十五年间,正是晚期中华帝国的多事之秋。身处“门户开放”的最前线,上海的士绅与民众自是最能体会、也最为关注与外国列强的接触。因中法战事的刺激而创办的《点石斋画报》,不管是关系重大的军事战争、外交谈判、租界协议,还是近在眼前的华洋杂处局面,都与上海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画家的笔下呈现的晚清“奇闻”、“果报”、“新知”、“时事”四大景观,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上海乃至全国的一大批读者。

  《点石斋画报》发行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停刊,前后共刊出6集合为44册,共刊出图画4650余幅之多。除在上海随《申报》附送和零售外,还在北京、南京、广州等20多个省会城市发行。自点石斋享名获利后,国内资本家群思染指。此后,《飞影阁画报》、《图画日报》等相继崛起,以及近今流传最广的连环图画,无不受到《点石斋画报》的影响。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点石斋画报》内容不免瑕瑜互见、美丑杂陈,但它的倾向和风格总的来说具有进步性。《点石斋画报》开启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时事和传播新知的办报新路,代表了上海乃至中国那个时期画报的最高水平,是研究百年前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同样,《点石斋画报》也留给了上海一个难能可贵的记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古今新旧的断裂与汇通,都浓缩在这条貌似平凡的马路上。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