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必败之战,一群不退之人。
一
2014年5月,上海闸北一文具市场,200余商户被清退,工程师开凿市场西外墙。
历史泥浆窸窣剥落,古老砖墙重现人间。墙上有无数弹孔,像无数双凝望的眼睛。
枪声在时光极深处响起。
1937年8月,日军入侵上海,激战两月后,上海守军转移。
指挥部决定留下一支部队,抵抗到底。一方面为掩护转移,一方面也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气节。
这是一个求死的任务。最开始计划留守一个师,后来缩减为一个团,最后只留下一个加强营。
大势已颓唐溃败,时局已腐朽难支,大部队退守后,最后留下的人,只是乱世中的小人物。
第88师524团1营临危受命,因伤亡惨重,征召时全营仅剩420余人,大部分是湖北新兵。
部队指挥官,中校团附谢晋元,攥着师长一张手令,“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
最后的阵地,便是这座文具批发市场,当年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曾是四家银行共用仓库。
这是一栋五层高的混凝土建筑,紧邻苏州河,隔岸是租界。天晴时,能望见国际饭店,梅兰芳和卓别林曾在那饮茶谈笑。
繁华已被撕破。
10月,上海守军转移,临行前,上级对谢晋元说: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
谢晋元和420余名士兵接守了四行仓库。他带士兵宣誓: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
他们用麻包堵住大门,用木板封死楼窗,并焚烧附近空屋屋顶,防止日军偷袭。
10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这座上海最后的孤岛。
因顾忌租界,日军不敢动用飞机和重炮,而坦克也打不穿四行仓库的混凝土墙壁。
本已绝望的上海市民,听闻还有军队奋战,奔走相告,聚集对岸租界呐喊助威。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
河岸两侧,一侧是硝烟、枪声和爆炸,一侧是成千上万亲眼观看战争的人们。
很快,观战者介入了战争。
日军进攻时,河岸民众便举起大黑板,告诉孤军日军主攻方向。
每当孤军击毙一名日军,河岸便欢声雷动,人们挥舞帽子、手巾纵情欢呼。
仓库里的孤军,成为这座悲怆都市最后的图腾。
10月27日,四行仓库传出消息,孤军缺“糖、盐和饼”。
电台广播疾呼,上海市民含泪募捐,物资很快堆积如山。
上海滩大亨杜月笙,一气送去20万个面饼,谢晋元致函答谢,称物资已过多。
他委托杜转告市民,“希望购买救国公债,做全国抗战牺牲官兵之抚恤,以免浪费。”
巷战很快白热化。日军派出突袭队,顶着铁板冲至仓库楼下,意图爆破进入。
士兵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拉响导火索,从顶楼跳入日军突袭队,同归于尽。
他只有21岁。前一夜,他在白色汗衫上,给大巴山里的老母亲留下血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历史如迷宫,小人物不求终点,但总会以特殊方式留下刻痕。
10月28日午夜,年轻女子杨惠敏,冒险游过苏州河,给守军送旗。
第二日下午,旗帜在四行仓库楼顶升起,《申报》报道称:“凡行经该地者,纷纷脱帽鞠躬,向忠勇将士致敬。”
此前,租界英军曾劝孤军撤入租界,谢晋元拒绝,问及孤军人数,谢晋元为迷惑敌人,答到“八百人”。
八百壮士称呼不胫而走,不久后,《歌八百壮士》唱遍中国: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二
断壁残垣,昏鸦焦土,十里洋场转瞬成死市,有记者写道,“众生尽在劫中”。
久攻不下的四行仓库,被日媒称之东方魔楼。那是上海最后的骨气。
10月31日,孤军坚守四天四夜后,上海租界以安全为由,强令中国政府撤军。
军令接踵而至,谢晋元抗议无果,孤军深夜突围。谢晋元最后一个离开四行仓库。
孤军从苏州河上铁桥,冲向上海租界。过桥途中,日军扫射,数人牺牲。
加上守卫战中牺牲者,孤军冲至租界时,剩余300多人。
他们以为能借路西行,归队抗日,然而日军威胁,若租界放行孤军,日军将进入租界追击。
租界摄于压力,拒绝日方引渡,也拒绝孤军归队。
最后,租界方将孤军缴械关押,关押地取名叫孤军营。
那是一片繁华楼宇间的荒地,地面坑洼,垃圾遍地,简陋营房四下围满铁网,由租界委派白俄士兵看守。
孤岛之外还是孤岛。
这是一场必败之战,孤军没显赫战功,没拯救上海命运,许多人注定要被历史宏大段落遗忘。
这也是一群不退之人。孤军用四天四夜死守告诉国人,中华不亡,孤军无败。
孤军营的日子混沌漫长。
当年11月,九国公约会议召开,仓库坚守,并未换来国际社会同情,中国代表团反而被要求退席。
八百壮士渐成弃子。谢晋元向上级求助,回应却是“尚希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因无军械,为保持战斗力,谢晋元组织大家在营中修跑道,锻炼体力,并排演抗战话剧,提醒勿失气节。
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纪念日,8月9日,孤军营竖起旗杆准备纪念。
租界先是不准升旗,后又要求将旗杆截短,避免日军看见。
8月11日,孤军营升旗,上海同胞远望,激奋落泪。租界担忧日本怪罪,派白俄士兵冲入抢旗。
手无寸铁的孤军,手拉手围在旗杆下。
最终,白俄士兵机枪扫射,4名孤军死在旗下。
谢晋元等人绝食抗议,上海罢市三天,声援孤军。
最终,租界答应严惩凶手,所有旗帜都被收缴。
此后,孤军营只能举行无旗的升旗仪式。
铁骑奔腾,狼烟摇荡,孤军困守笼中。汪伪政府几番劝降,皆无果而返。
1941年,被困3年多后,汪伪政府安排4名孤军叛徒,刺杀了谢晋元。
上海满城悲声,10万人参加葬礼。
当年12月,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孤军营全部被俘。
八百壮士从此零散天涯。
有的被送南京凿石,有的被押安徽卸煤,还有人逃脱守卫后,辗转归队,参加中国远征军,远行缅甸。
还有50名孤军,被远送至西太平洋海岛做苦工,有14人被折磨致死。
1945年,他们归国,码头迎接人群唱起那首《歌八百壮士》,老兵无泪。
长风起,海波呜咽。
三
对孤军而言,最初的孤岛是仓库,后来的孤岛是租界,最后的孤岛是时光。
四行仓库上世纪九十年代改成文具批发市场,仓库加盖至7层,钢窗全换铝合金窗。
喧闹的叫卖,忙乱的脚步,时间的尘埃,重叠覆压,往事已难寻痕迹。
1995年,物业经理和员工自费出资修了个“800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
陈列室120平,展品有限,每周只开半天。
2005年,90岁的孤军老兵周福其重回四行仓库。
老人从湖北远道而来,一进门便被欢迎人群围拢,人人争相握手,老人开心极了。
然而当人群散开,谢晋元铜像现身。老人笑容骤然消失。
他扑过去,跪下,抱着铜像嚎啕大哭,“团长啊,我来看你了!”
全场无不动容。
2008年,搜狐社区网友发帖,称一位澳洲飞行员,无意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岛屿密林中发现墓碑。
墓碑上刻着孤军的名字。
那些墓散落于荒坡,墓碑风化,野草遮蔽,几十年无人问津。
消息传回国内,10万网友签名请愿,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将以隆重庄严的方式予以纪念。
不久后,孤军遗骸被接回国,落叶归根。
也是在2008年,管虎筹划将八百壮士搬上银幕,十年后,电影《八佰》开机。
十年间,时代早已翻页,苏州河清流东去,两岸尽是繁华景象。
整幅的楼体广告上常见年轻偶像的窈窕身影,小人物少人关注。
管虎说,之所以用大写的“佰”,便是为凸显百字边的“人”。
“生难做人杰、死亦非鬼雄,但是、他们活过!”
这是一个属于小人物的故事。
属于身捆手榴弹排队跳楼的瘦弱青年,属于冒死冲桥运电话线的江湖小哥,属于南腔北调对大都市懵懂无知的草莽士兵。
他们有的留下名字,有的没留下,他们粗俗,他们犹疑,他们胆怯,但绝境真的到来时,他们一步不退。
繁华灯影之侧,昏暗仓库之中,小人物们说:我们在一天,上海就没沦陷。
一个民族的坚韧度,不看英雄,要看无名之辈。
在最新预告片中,飞艇掠过残楼,战机俯冲孤岛,子弹倾泻而下,激起阵阵尘埃。
那些无名之辈,奔跑在尘埃中,有去无回。
电影开拍前,400多名跟组演员统一进行了7个月军事训练。
演员们在封闭压抑的仓库中,待了6到8个月,接受剧本围读,感受孤军的孤勇。
管虎怕那孤勇在时光中消散。
因为,那孤勇是支撑吾国吾民的底气。
2015年8月13日,经过整体修复后,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正式开馆,可惜八百壮士已全部远行。
一位孤军遗孀专程赶来出席仪式。
老人听力不好,思维混沌,有人提议合唱《歌八百壮士》,她只能呆呆静默。
然而唱至高潮处,老人忽有所悟,竟然哼唱出声。
而今,最后的遗孀也已辞世,仅余满是弹孔的纪念馆西墙望着这繁华世间。
那墙不知今日的中国,是否还遭遇恐吓和威压。
它一言不发,无声伫立。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