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大臣坐4人抬轿子,清朝“国门”低矮简陋
日期:2019-06-10 15:02:46  点击:
来源:小历史  作者:

 

 

晚清北京城墙的顶部。美国人杜德维(Edward Bangs Drew),1865年来到清朝,是一位老资格的中国通,曾任福州海关和宁波海关的税务司。本文选取了他于1876-1895年间在北京拍摄的一组老照片。

大高玄殿弘佑天民牌坊。这些照片记录了光绪年间北京的建筑、街景、人物等影像,是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的实景资料。它们能带我们走进遥远却真实的历史,去看一看100多年前古都北京的原始面貌,比文字描述更直观。

骡车,在民间比轿子更普及。杜德维拍摄这些照片的时间段,正是光绪帝在位的时期。但是光绪帝并不掌握实权,前期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共同掌权,等到慈安1881年去世,慈禧就独揽大权。

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大清门。大清门是清朝的国门,看上去低矮简陋。虽然它不像天安门那样巍峨壮观,但重要性不可小视。此门平时不开启,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能从此通过,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

四人抬的官轿。清朝时期官员对轿子的使用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在京城,王爷可乘8人抬的大轿,一品、二品的大臣只能乘坐4人抬的轿子;三品以上官员可坐绿呢轿,三品以下则坐蓝呢轿,平民之家的轿子不能是呢子料。

美国公使馆内的景象。美国驻华公使馆设立于1862年,地点在东江米巷路南,面积超过一亩。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东江米巷改名为东交民巷,也就是著名的使馆街。

东交民巷御河河段,这个视角可以看到英国公使馆。

通往崇文门的大街。清朝读书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都要经过此路;很多商人也必须从此经过。这么重要的一条大街,看上去坑坑洼洼、遍地浮土。起风的时候,必定尘土满天飞;下雨的时候,路上又变得泥泞不堪。

前门城楼。前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京师九门之一。

皇家御苑煤山的景观。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之称。皇帝们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以及登山眺望京师。康熙帝曾在此留下云霄千尺倚丹丘,辇下山河一望收的诗句。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