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只能存活在有深度的社会之中
日期:2019-03-14 11:18:04  点击:
来源: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  作者: 李华东

 传统村落否存续,取决于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而传统村落的价值存在于多个维度,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往往因为个体的、局部的现实需求的深度不足而导致多维价值在短时间内的损失;而不尊重这些现实需求在道义上又是难以容忍的,改变这些现实需求在实践上则是不可能的。目前保护发展工作的困难,在本质上是传统村落的高维价值与现阶段现世需求之间的碰撞。沟通各种需求,培植有深度的社会需求,也许是缓解冲突的一种办法。


一  传统村落:没有价值的“价值”?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要积极保护传统村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和行动。为啥要保护呢?大家也很清楚啦,总之是因为有这价值有那价值(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出发点呢?谁也不愿意告诉俺)。可是,这些值得保护的“价值”,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呢,往往又很轻易地,就会被某些人贬损得一文不值——而且击碎这些价值只需要简简单单一个字:钱。

 

历史价值?好吧,很高大上的赶脚。但是,没有历史妨碍赚钱不?君不见人家米国没有上下五千年,照样冠绝天空、地表和海洋,搞得很多中国人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米国户口;多少村落倒是有几百年历史,可穷成那个惨样,很多人家里连电视机也没有(俺不太能理解的是,家里为什么一定要有电视机才叫好日子)。不是吗?

科学价值?有点理性要得伐?今天的技术还比不上那些古人?某大师已经指出:尚未证明中华民族是有智慧的民族(别问我大师是谁,问度娘。别的俺不懂,俺只是觉得,大师不应故意把智慧简单化地等同为科技)。什么祖先的智慧啦说得天花乱坠,你拿算盘和阿尔法狗比比看?鲁班爷说破大天能搞出600米的摩天楼?你能从那些蛮荒原始的吊脚楼中找出什么科技水平?打死十个建筑学博士,也写不出《论茅草棚的科学技术价值》吧?不是吗?

艺术价值?忽悠吧您呐,不懂艺术会不会死?(俺坦白承认,这个长假在去排队看《千里江山图卷》和去吃麻辣小龙虾之间,俺当然会选择后者,不带0.1微秒的犹豫)。传统村落是有点艺术美,拍成照片看起来倒也蛮养眼,可是,那只是养了您的眼,很多人看来那些人去屋空的村落,简直就是凄凄戚戚。至于那些牛腿呀雕花呀石刻啥的,能当饭吃么?倒是卖给文物贩子,还能换几斤酒喝喝。不是吗?

社会价值?呵呵,除了把村落变成了景点贩卖门票赚了点钱的地方,多少人见了古村就想拆?有人曾经明火执仗地咨询过俺,怎样才能把村落保护级别降低,这样方便拆掉搞事情。传统村落能唤起什么归属感自豪感?在某些地方,没出息、没办法的才呆在村里,有本事的都去了县城省城北上广深温哥华墨尔本。不是吗?

文化价值?有个身价几十亿的小总(不过28岁左右),每次和我见面,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小弟不像你,没上过学没文化,是个大老粗……呵呵,俺每次都像翻译官对太君那样谄媚着说,您是社会大学的院士,真本事高我三十万倍(他的存款和我的存款之比)。为什么要谄媚呢?因为还有几万块的设计费尾款他还没给嘛——这,就是文化的价值。不是吗?

情感价值?干爹您别逗了,痒。啥子情感有价值?看看平平教授、欣欣姐姐的成功事迹您就知道了。更何况,是你的情感,还是住在老房子里村民的情感?你在朋友圈里得瑟“诗和远方”,俺整天发愁的却是怎么混进城里扎下根儿来。不是吗?

生产价值?现如今还有几个四十岁以下的人在种田?如果有人还种油菜,多半是因为有乌泱乌泱的城里人喜欢来看看油菜花海罢了。机缘好的呢,搞点什么文创产品有机农业,可是,有几个村子靠什么自然农法混滋润了呢?如果不大搞旅游创意引来城里人消费,传统村落有何生产价值可言?不是吗?

生活价值?仍然居住在老房子里的人,就俺接触过的范围来说,相当一部分是迫于无奈:比如,儿子不允许老人住新房,全家实在没钱盖新房等等。传统民居,在某些地方基本上是风烛残年中的破房里苟延残喘着些风烛残年的人罢了……不是吗?

 

1.jpg

图1:不能用来赚钱、不再有“价值”的祠堂,自然就会废弃、倾颓、消失。

 

二 价值的判断:拧巴的维度

这些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评价,有没有道理呢?世事无绝对,什么事都可能有其合理性。传统村落的价值其实存在于多个维度,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呢,看到的价值都不一样。正如我曾经在废品收购站里看到的一本相册,里面都是一对夫妻从中年到老年的旅行合影。就这对老人而言呢,每一张都是珍贵的回忆;可对继承了房产的儿女来说呢,只是坨占地方的厌物;对回收物资的人来说呢,不过是价值几分钱的纸壳而已:有什么价值是绝对的呢

传统村落的价值,存在于多个维度。比如,对村落自身的价值、对区域的价值、对文化圈的价值、对整个世界的价值;又或者是对村民的价值、对干部的价值、对游客的价值、对学者的价值;又或者,外在形貌的价值、文化内涵的价值、自然农业的价值、创新发展的价值、精神灵魂的价值等等。大家辛辛苦苦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应该说要保护和传承的是多维度的价值,尤其是高维的价值。什么叫高维价值呢?就是整体的、长远的、精神层面的价值,比如说,对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关键作用等等。可惜的是,今天传统村落价值的发挥,在某些地方仍然局限在较低的层次:用来搞搞钱而已。

脱离人的价值评价,是没有意义的。立场和视角取决于人,脱离人、脱离具体的人去谈论任何东西的价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目前对传统村落价值的研究和认知呢,当然取得了深入而且丰硕的成果,但是如果从人的角度来梳理一下的话,似乎可以说,这些价值大部分还是对外来人的价值、对后来人的价值、对全体人的价值,是需要在宏观的、长远的维度上才能体现出来的价值。然鹅,这些宏大的价值呢,往往离保护和发展工作的实际甚远,因为每件事都是和眼下的、具体的人直接相关,比如张哥、王嫂、李镇、陈队、朱局、王县、赵美女、牛专家、汪记者……等等。什么民族啊、人类啊,稍微远了点儿罢?张哥整天在为自己住的什么传统民居狭小阴暗漏水而苦恼,王嫂捉急的是自家的农家乐生意就是火不起来,李镇烦恼的是环保资金要怎样用才能通过审计,陈队发愁的是没有钱做消防TMD来场火自己吃不了兜着走,朱局想的是这么多的表格找谁来搞搞,王县琢磨着怎么才能让村落的旅游发展起来,赵美女狂拍那些沧桑破旧的老房子赢来100个赞,牛专家熟练地朗诵着各种规范痛批什么保护发展规划没画出三个圈圈一圈套一圈(啊~~~三环,你比四环少一环,啊~~~三环,你比二环多一环……),汪记者兴致勃勃地挥笔疾书“最后的秘境”发上头条引来拥趸无数……呵呵,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情感、生产价值,哪跟哪儿呀?

我们目前的拧巴之处在于,价值判断的坐标系在不断地变换。谈论价值的时候,谈的是高维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又想照顾实际需求。什么都想兼顾,却又无法为之付出,承受相应的代价。既要整体的、长远的价值,却又幻想让个体来承担代价。就像拍个电影,非要在艺术性、哲理性、市场性之间彷徨折腾,那还能搞成什么纯粹的东西? 

 

2.jpg

图2:文化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本该是深层的灵魂触动,却往往化作了肤浅的嬉戏狂欢。

 

三 价值的冲突:多维价值的低维跌落

传统村落价值的评估,不与人联系起来,就没有特别的意义。三千大千世界,亿万芸芸众生,对人生的追求呢,各有不同。当然,只是不同而已,众生平等,并无高下之别:你不能说牡丹花就比狗尾巴草高贵是吧。有的人呢,生之为人的乐趣就是为大众的幸福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有的人呢,梦寐以求的就是能去海天盛筵吃点野生娃娃鱼撩撩外围妹(其实俺也想去见识见识,但是没那福份)。有的人呢,听的看的不是这斯基就是那斯基;有的人呢,只喜欢看看屌丝小说YY自己成为霸道总裁被各种美女猛扑倒贴。有的人呢,在面粉里放点添加剂还知道要小心翼翼别弄成高效毒药;有的人呢,连潜水员救命用的浮标也能捞走卖几块钱。有的人呢,你去帮扶人家还不干,老子有手有脚自己搞;有的人呢,喝酒赌博躺着拿扶贫款还骂骂咧咧动不动就上访告状……有些人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因为自己的灵魂有深度,可是可是,这人要在花花世界活得好呢,和灵魂的深度其实没什么关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看来,灵魂的深度反而是在现实世界中活得爽利的障碍。人心如果单纯一点没那么多讲究,混一混,坑一坑,骗一骗(比如,诈骗贫困大学生之类),总能吃点喝点,搞搞钱,撩撩妹,玩玩哥,那叫一个爽利。纵观历史,俺愚者千虑,竟有一得:但凡灵魂有点深度的,基本没啥好日子过。记得俺1996年毕业没着落的时候找房子住,啥房子也没找着,却被一个帅气的小伙用拳头收取了300块钱的中介费。帅哥接过俺好不容易攒下的钱搂着个靓女转身离去,那时那刻,吐出嘴里的血,俺就发誓说:一定要活成那样,不枉此生,于是又攒钱参加了女子防身术培训班(嘿嘿,不要随便招惹俺噢)

 

当然,我们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绝大部分的人都有了超越动物欲望的人生价值追求,某些外国狗仔说俺们是靠动物需求驱动而发展的社会、除了满足本能欲望就没有其他追求的社会、没有灵魂深度的社会等等,那只是赤裸裸的羡慕嫉妒恨,咱们连嗤之以鼻都犯不着。但是呢,不可否认少数人的人生追求,无论他拥有的金钱多少,却仍然局限在最低的层次,无非就是满足动物欲望罢了——最近某人被医生抢救过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报警索赔,因为医生为了抢救把他的衣服剪坏了。就俺的生活经历来说呢,菜市场姐姐啊、出租车哥哥啊,集团公司老总啊,每年从欧盟拿上百万欧元研究基金的巨师啊,时不时喜欢给俺耍点小伎俩——他们不晓得,其实俺的智商也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惨不忍睹。但俺默认,每个人都有苦处。坑俺这点钱,也许是为了小娃娃的一本课外书?也许是为了老母亲的一双保暖鞋?也许是为了小三妹的一辆法拉利?俺一直小心谨慎的就是,避免对这个社会的任何人和事做出道德评价:您谁啊?传统的中国人认为道德评价的底线就是:不能伤天害理。可是天如何?理如何?世道永远在变,谁有资格做最后的审判?

可是,作为个体的人如果只有动物般的需求,无需什么灵魂的深度就可以活得很爽利。可是,一个社会如果也只知道吃吃喝喝繁殖,在这样的社会中传统村落一定存活不下去。简单地说,就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成功观、人生观就是想尽办法搞到钱,而搞钱的目的如果就是吃吃喝喝繁殖,那么很明显,传统村落的这价值那价值几乎都是白扯,因为人家一句话就能怼回去:传统村落的啥啥啥价值,能搞成钱不?不能吗?那就别BB了,好啵?


 

3.jpg

 图3:没有“价值”的存在。耗费巨资的廊桥,没有实际的交通功能,只是通向对面的一座小庙。小庙也没什么香火,赚不了什么钱,没什么“价值”。可是,古人就是费心费力搞出了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而现代人看来却是莫名其妙的。

 

四 村落的变造:道义的正当性

当然,人生没有别的追求,只是吃吃喝喝,这并不应该被鄙视;甚至功利心也不应该被批判,人类的全部历史难道不都是被功利所驱动的?这人有没有深度都能活着,只不过活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忘了那谁,曾说过一个社会的堕落,是从所谓的精英份子指责广大民众开始的(大意如此,但原话肯定不是这样,原谅俺滥读书不求甚解)。想把传统村落这种“独特的战略资源”变现成钱,用来吃好喝好玩好,这种需求也值得尊重,哪怕变现的过程中造成村落高维价值的损失,似乎也只得接受。让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为了什么宏大长远的价值而牺牲,有人理直气壮吗?您举手。

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可是,这些价值在面对一个只在短时间内存在的个体时,往往是抽象的、不可理喻的,各种保护要求在伦理道德上的正当性,也许是可疑的。看看这家子吧,父亲叔伯出去打工长年不回,一个七十几岁的奶奶带着七八个娃,住在歪歪斜斜的破房子里。拆掉这些老房,把村民搬到楼房里,甚至引进资本把村落打造成景区,给奶奶们带来点经济收入,这是行善积德的事吧?正是基于对短期的个体的利益的尊重,各种改变传统村落价值的措施,就具有了天然的大义和正气,谁要说三道四,简直就是恶鬼,应该以反人类罪起诉。有位先生就曾怒斥过俺:你的叽叽歪歪,TMD纯粹就是自己喝着自来水却要别人挑水喝的胡说八道。

在这样价值损失的过程中,有谁错了吗?没有。那么,价值究竟该怎么判断呢?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伦理之一,就是你不能代替所有时间的所有人做价值判断,因此只好把文物事无巨细地保留在那里。可问题在于,每个村落、每栋民居里,住的都是具体的人,为什么他们要为“所有时间所有人的价值”而承担责任呢?哎呀,没天理呀没天理。 

4.jpg

图4:难以完成的全家福。无人的村落,还能守多久?

 

五 可能的结果:价值的消失

某些地方呢,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象征性地搞搞什么保护工作,其实心里多多少少对工作的价值是持怀疑态度的。曾经有个老哥在我面前忍不住叹气,这传统村落搞来好多麻烦,累啊,早知道就不搞了。但是,决不能指责人家哪怕是一星半点,俺不但理解、也尊敬他们,他们承担了多少责任?要协调多少矛盾?要赔上多少本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人家不是不敬业爱岗,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在内心深处,就觉得传统村落确实没什么价值值得呕心沥血,不能引发自觉的行动,政策上说要保护,就搞搞喽。这种心态导致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某些传统村落迅速地就失去了值得保护的高维价值。

真实性?媒体津津乐道引来取经者堰塞道路的某些“成功”村落,不是猪圈牛栏爆改成了牛叉网红,就是非洲手鼓赶走了铁匠铺,或者光怪陆离的酒吧驱逐了小面馆,要么私奔和艳遇撩动了多少红男绿女的心……成功人士则霸气宣称,不会卖猫屎咖啡的村落,没有未来。人家几十亿的营收,就是王道!别的啥说辞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完整性?村口的大树被连根掘起卖去妆点阔佬们的高尚社区,成片的旧屋挂满了“拆除老房子,迎接新生活”的条幅。你说不能乱拆是吧?八嘎!谁挡咱这土地出让金,咱就让他“身败名裂”(某干部的豪言)。村寨被巨无霸企业买下,寨民被迫上楼,您说要留住人留住文化,没问题,您也来同样投上十几亿呗,小样。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也阻止不了村子的龙脉上塞满了豪华酒店高端别墅,可怜兮兮的老房子被周围的海天盛筵围得貌似墓地……

可持续性?有些老房早就人去屋空,野狐家鼠流窜其中,不堪一场大雨一场风。大家都在积极谋划外迁村民,绞尽脑汁搞用地、建新村。要给村民改造旧房?除了被民宿客租走的那些房子,真正的主人,我敢说,大部分不想改造老屋。阿婆对我说:娃娃都出去了,快入土的人,就熬这几天了,不想折腾了。大哥对我说:这破房子还修啥呀,一辈子没盖过新房,不是白活了吗?师傅对我说:改造老房太费事太费钱,远不如搞新的。干部对我说:咱这面貌不大变样,没法给村民交待啊,上级那儿也没法交差啊…… 

 

5.jpg

图5:市场已经证明:不会卖猫屎咖啡的传统村落,几乎没有未来。


六 困难的实质:高维价值与现世需求的碰撞

也许可以这样认为,现阶段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种种困难的实质就是:传统村落的高维价值与社会的现世需求在短时间内的剧烈碰撞,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现世需求完胜。现世需求不是需要批评的需求,人嘛,你能指望什么,高端人士得搞钱多搞妹子,低端群体得搞钱吃饱肚子,谁妨碍他们搞钱,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更何况什么传统村落。当然,总有一天,社会需求会超越这种低层次,像佛家啊、道家啊、王国维啊、弘一法师啊、冯友兰啊,还有什么马斯洛啊声称的那样,进化到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可是,估计到那时候也没几个传统村落还留存有高维价值了。村民、干部、游客、投资商等等的需求是非常实际的;而作为高维价值的需求者(国家啊,民族啊,人类啊),却是抽象的、缺位的,这就导致一个难以摆脱的怪圈:能保护下来的村落,是因为多多少少能满足具体对象的现世需求:搞到钱。可是搞到钱的过程,往往也是村落价值损失的过程;而价值留存较完整的村落呢,如果无法满足现世需求,也许就撑不了几年,最后啥价值也尘归尘、土归土。

目前保护发展的困窘在于:为国家和民族甚至人类长远和整体利益考虑,要求我们保护村落的高维价值;但同时出于对个体现实利益所担负的道义,又不得不努力去满足现世需求。而解决的方法往往又是以功利的方法去处理非功利层面上的事情,最终被功利毁掉一切美好。别说传统村落了,国保中的国保,那个什么唐代佛殿,不也连买块防雨布也没钱吗?为什么又有人舍得花巨资搞仿古街区、古镇、古村呢?能整到钱呗。整到钱以后干啥哩?有钱人的世界,俺不了解(有个段子说,俩老农聊天,甲问:当皇帝有啥好啊?乙答:当然好哇,天天都有肥肉吃噢!俺对有钱人的想象,和老农别无二致) 

 

6.jpg

图6:传统村落的多维价值,并不都能够“喜闻乐见”。

 

七 价值的存续:创造有深度的环境

传统村落多维的价值,往往因为个体的、局部的现实需求的深度不足而难以存续;而不尊重这些现实需求在道义上又是难以容忍的,改变这些现实需求在实践上则是不可能的。如此说来,是不是就只能束手无策,坐看无可奈何花落去了么?在这样的困境中,如果国家和民族真需要传统村落的多维价值,而要有所行动呢,畅想一下哈,也许:

其一,呵护纯真。我们不要再去无原则地“发展”那些仍然纯真的村寨了。这些村寨在世间本就如凤毛麟角,何必费劲巴拉地去用现代的、工业的、城市的、西方的生活标准去引诱他们呢,不要把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强加给这些纯净的村寨,比如电视机啊、手机啊、WIFI啊,抽水马桶啊……(请见拙文《我未必要过你那样的好日子》)。在这样的村寨中,我们只需要去解决基本的生存质量问题(如温饱、医疗)等以后,更应该努力的是精心呵护他们的精神或者灵魂,不要去宣传她们、打造她们了、搞得游客乌泱乌泱“停满了一望无际的私家车”了(当然,热血的青年们看到这里一定嗷嗷叫着找砖去了。冷静一下,俺在拙文《不要在迷恋过往中死去,而应在创造未来中永生》中聊过发展这个事,俺对保护绝不是一味的狂热)。权威媒体都说啦,“我们已经过了从物质中获取幸福”的阶段,为什么不能容忍这些纯净的村寨跳过物质发展后再追求精神愉悦的窠臼呢? 

 

7.jpg

图7 迄今仍不通公路的某苗寨,却连法国人也注意到了,被认为是人类最后的秘境之一(就不告诉你在哪儿)。

 

其二,冬眠封存。我们的社会当然会迈入摆脱单纯的物质享受、追求精神愉悦和灵魂深度的阶段。可惜,这里有一个时间差,不知道还要多少年,乐观点估计30年吧。可是,大家都知道岁月是把刀,30年的时光,足以抹去大部分的村落了。我们经常为什么空心村而头痛,空心了就空心了吧,但如果这些村落确实有我们需要的价值,干脆采取措施把她们封存起来好了,科幻小说都不这么写么?冬眠封存,把她们的价值带到未来世界中去,带到能够尊重并且呵护她们的社会中去。至于技术上怎么搞呢,一定是有办法的(请见拙文《穷也就要有穷的办法》)。既然传统的东西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总得有和这个定位相匹配的措施吧?

其三,打通供需。亿万众生,不要认为谁都只喜欢吃饱喝足繁殖。印度还有近千万苦行僧呢,咱们的终南山里也有隐士呢。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眼巴巴地看着传统村落流口水的人也多着呢(当然不乏叶公好龙者),纵然大部分人都哭着喊着往美加澳狂奔,但总有些人愿意回到所谓的“回不去的乡村”吧?可惜,某些村民正急于抛弃自己的村落但无处可去;懂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愿意身体力行的人呢,却又因种种机制上的障碍难以实现。为什么不把鱼头交给喜欢吃鱼头的人,把鱼肚交给喜欢吃鱼肚的人呢?这样大家岂非都皆大欢喜?为什么要捂着捏着呢?

其四,拓展深度。一方面呢,设法提升作为文化主体的村民的需求层次。当然,这是最难、最不容易的事情,作为外来观察者我们认为他们的村落、房子、语言、农作、歌舞、祭祀……都很有文化价值,可是他们未必能认可并自觉自愿地传承。我们必须为他们的文化找出路,在文化的存真和获利之间走钢丝。另一方面呢,应该尽快大力推广乡土教育,让游客也逐渐拥有去发现、理解和尊敬那些淳朴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去吃酸辣粉、臭豆腐、买义乌产旅游纪念品,逐渐拓展能够容纳传统村落多维价值的环境深度。 

 

8.jpg

图8 乡村宴会。一家人的事,全村人的事,办得喜气洋洋。可惜,日渐就要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了

 

当然喽,幻想一下而已,没什么可操作性。有朋友诚挚地指出,你尽说问题不讲办法,咳咳,千千万万的人都还在努力探索呢,哪有那么简便易行的办法。所谓“尽人事、知天命”,传统村落的价值能否尽可能的存续呢,要看历史的趋向,天道的大势。事实上就算全部中国人都讲上了英语吃着三明治喝着威士忌,生活仍然可以很幸福,精神仍然可以很愉悦。只不过呢,传统村落,既然我们曾经拥有,何必一朝抛弃?新建的随便建好了,既有的就别轻易糟蹋。只是希望呢,目前现存的传统村落能够有这个运气,在她们的价值褪色变异之前,我们的社会就已经发展出足够容纳她们的深度:传统村落,只能存活在有深度的社会之中。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来源:李华东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