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重新定义中国酒历史
日期:2024-10-17 14:17:29  点击: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  作者:国酒菌

 

编者荐语:

文章来自“国酒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看来“地理”真的是无所不在。

从邯郸磁山文化“粟”的起源,到当代邯郸各系列酒,介绍很全面,配图也很美。“邯郸白酒江山图”中,好多邯郸酒没有听说过,好像也有所遗漏。
宣传邯郸的文章,支持转发一下。


地处河北省南部的古城邯郸,伫立在广袤的冀南大平原上。八百里太行屏蔽在西,隋唐大运河蜿蜒在东,千年漳河横亘其南,众多历史文化遗存星落排布,共同撑起千年古都的宏阔格局。

这里有着8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158年建都史,燕赵大地的千载酿酒源流与清晰传承,亦深藏在这座古城之中。


以多次重修的武灵丛台为主体建筑建造的丛台公园,这里也是秦王嬴政出生地。

邯郸也是一座拥有数千年积淀的名酒之乡。早在7500年前的磁山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就已开始用粟酿酒;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人们汲取滏水河畔清冽甘泉,酿出了扬名诸侯列国的赵酒;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岑参等均先后踏足过这里,留下众多歌颂邯郸酒的诗篇;公1750年,首次南巡途径此地的乾隆帝登丛台、品美酒、赋诗词,写下了“邯郸自古佳丽地、美酒十千醉不辞”,对邯郸美酒极尽褒奖。(资料来自丛台酒官网)

今天,国酒菌带大家走进这座太行山下伫立千年的河北酒城邯郸,解读中国酿酒密码,领略深厚的酒文化。


河北邯郸,磁县一家酒厂的高粱原料。
摄影/

 


西靠太行山脉,东临滏阳河的邯郸,刚好处在山河四省通衢的核心C位。这里既有太行山的巍峨雄浑,也有大运河的澎湃包容;既得到千年漳河水的奔流润泽,也深受华北沃土的万年厚养。


邯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在中国版图上如此独特,与川西酿酒带得到横断山脉庇护一样,邯郸得到了来自太行山的加持。图为在太行山间流淌的漳河。
摄影/王振军


中华酒源在磁山


在邯郸的时间轴上,是一串长长的古老记忆,无论八千年前的磁山文化,三千年前的早商文明,东周时代的赵文化,还是魏晋诗酒文化,亦或是大名府运河文化,在整个燕赵大地均可谓独领风骚。对于“千年不易”的邯郸,酒的故事自然要从磁山文化开始说起,这里有华夏7300年酒史的源流,中国酿酒基因密码也深藏在这里。


磁山,中国粟酒摇篮,粟酒的酿造开启了中华饮食文化新纪元。时至今日,磁粟春黄酒依然以小米(粟)为主要原料,延续着7000年前的酿造工艺。图为磁山文化遗址考古出土的粟(距今5500年,河北武安磁山),摄于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摄影/海峰

与西方果酒不同,中国几乎一直是谷物酒占据绝对主导。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清盎之美,始于耒耜。”粮食是酿酒的第一要素,现今多数研究学者也持有类似观点,有人甚至认为,只有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粮食剩后才开始酿酒的。

现代考古证明,河北白酒最早的发祥地在邯郸,武安市境内的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刚好具备了酿酒的条件,这里曾发现最早的酿酒原料“粟”,且出土量相当可观,‌达到惊人的十万斤。


磁山考古遗址发现的储粮窖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迄今发现的粟储量最多的粮仓,可谓“天下第一粮仓”。这些粟的储存方式主要是通过灰坑进行,‌灰坑的形状多为长方形或椭圆形,‌尺寸和深度各异,‌其中堆积的粟厚度从0.5至0.6米到最厚的2.9米不等。‌通过对腐朽粮食与新鲜粮食的密度之比进行分析,‌专家推算出磁山遗址目前所清理的储粮灰坑内,‌粟的存储量可达100多立方米,‌折合重量可以十万斤计。
图源/来自网络

光有粮食还不足以证明一定有酒的存在,酒器的出现与否就成为了关键证据。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酒器——小口长颈双系壶,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陶质酒壶”,成为酿酒、饮酒的有力证据。(魏坚. 中国古代酿酒的考古学观察.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学者就此认为:“磁山(文化)时期已具备了曲蘖酿酒的条件”,“把我国谷物酿酒起源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之中是比较合乎实际的。”

《河北省酒文化志》也认为,考古学的发现结合周边地区文物佐证可以断言,河北地区至晚在磁山文化时期已经掌握了人工酿酒技术,并且已经开始利用谷物人工酿酒(《中国食品报》2021年11月16日05版)。


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红陶小口瓶,摄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
摄影/樊甲山

充足的原料+大量的酿酒、饮酒器具,磁山文化时期已经具备了人工用谷物酿酒的充足的物质条件,早在距今约8000年至7600年前就开始了酒的酿造,“粟之都,酒之源”实至名归。


传唱千年的赵武悲歌


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被历史地理学家们称为“盛产古都的大走廊”,而邯郸刚好位于这条走廊之上。这里既没有西侧山区的狭窄逼仄,也没有东边黄河泛滥带来的隐患,从古至今都是最安全的陆地港湾,因此毫无意外的成为了先民定居之所,并在这里实现了财富的稳步积累。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在其英文博士论文中,将这条拥有众多都城的地带称为“古代太行山东麓大道”。

自殷商迁都朝歌(河南鹤壁境内)开始,邯郸一带成为大邑商的畿辅之地,迅速得以开发。此后的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将都城从晋阳(今太原)迁往邯郸(今邯郸市区及西南郊),这座城市迎来了第一次高光时刻。以邯郸为中心,赵武灵王缔造了胡服骑射的伟大改革,赵惠文王实现了富国强兵的辉煌。

邯郸“丛台”之名同样来源于赵。赵武灵王在位时期,于王城北部一带建造了气势宏大的宫廷苑囿,称“丛台”。古人形容丛台胜景时说:“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千百年后依然可从中窥见赵国的繁荣强盛。

根据清顺治三年刊印的《邯郸县志》载邑人张濩的序,认为“邯郸”一名最早出现是在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得名距今超过2500年。图为邯郸赵王城遗址。

此时的邯郸与燕都蓟城、齐都临淄、魏都大梁,同为天下富庶之地,而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邯郸,更成为名噪一时的“时尚大都”。家喻户晓的“邯郸学步”故事,直观反应出了当时人们对这座大城时尚生活方式的追逐与模仿。而为宫廷酿制的“赵酒”借助这股风潮开始席卷诸侯列国。
贵族们的需求成为推动酒业发展的第一重原因。
《邯郸县志》载:“邯郸城西酒务泉。其水甘洌,昔赵王于此酿酒,醴厚香醇,名扬诸侯列国”。可见,自春秋战国以来邯郸即以酒香而闻名天下。


赵都邯郸全景图。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怎么也想不到,两千年后自己的赵都邯郸会与燕都蓟城(今北京)相差如此之远,甚至将省会拱手让给了被自己一手灭掉的中山国(今石家庄)。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02期

邯郸的辉煌延续了数个世纪,直到汉代仍是“五都”之一,是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自赵都兴建(公元前386年)至北周邺城被毁(公元580年),邯郸作为华北地缘中心持续了966年。
发达的城市经济成为酿酒业繁荣的第二重原因。


魏武挥鞭的邺下畅饮

从汉末到魏晋,华北的地缘中心向南移动了一小步,来到了漳河岸边——邯郸故城衰落之日,恰是北朝邺城崛起之时。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大规模营建邺城,自此开启了‌九龙风雨聚漳河的北朝民族融合的宏阔序幕。此后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此,虽然时间加在一起仅有126年,却依然让邺城有了 “小六朝古都”的美称,并直接催生了诗酒文化的鼎盛。


河北邯郸邺城博物馆,北朝邺城复原沙盘全景。
摄影/田晓晓

由于北朝胡风日盛,大开酒禁,允许民间自由酿酒,酒业开始迅速兴盛起来,上至皇室贵胄,下到普通百姓无不饮酒,一个狂猎的豪饮时代到来了。加之魏晋名士出于逃避现实的无奈,多放浪形骸,嗜酒酣醉,饮酒之风大行其道,从曹魏邺下之会,到西晋竹林雅集,再到北齐群公高宴,数百年间酣畅饮酒场景不胜枚举。
士族们的推崇成为酒业繁荣的第三重原因。


运河撑起的酒城大名府


随着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凿通(公元608年),邯郸东侧的大名府凭借运河之利地位陡然加重,特别是中晚唐成为魏博节度使驻地后,其战略地位更是与日提升,最终一跃取代邺城成为新的地缘中心,并重新开启了另一段酒的辉煌。


宋辽金对抗之后,大名成为了继邯郸、邺城之后保卫汴梁的重要陪都,也是对抗北方军事势力的重镇。图为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府故城。

大名滴溜酒传统酿酒工艺成熟于唐初。相传武周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北方契丹攻陷冀州,河北告急,武皇启用狄仁杰为魏州(治今大名)刺史。狄仁杰体察民情,政通民和,百业兴旺,酿酒作坊也重新兴盛起来。其中位于东城门口的卫河岸边,有一家张氏酒坊酿造的“滴溜酒”,深受狄公偏爱。张家造酒取河泥造池,用杂粮谷糠为料,分季填池,双月轮盘,以木薪为火,笼屉蒸糟,蒸出的酒液一滴滴流出,故取名“滴流酒”。神功元年(697年),入朝拜相狄仁杰便将滴溜酒晋献给女皇,武则天品尝后赞誉为“天下美酒”,封其为宫廷御酒。


河北邯郸,大名县滴溜酒厂酿酒车间的工人正在铲窖泥。
摄影/王振军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诗仙李白再次来到魏州,遍访名胜畅饮美酒后欣然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当诗仙每每思念起诗圣的时候,想到的依旧是昔日携手在这里一起举杯对饮的场景。


主宰金元蒸馏白酒新时代

成也运河,败也运河,随着元代大运河“裁弯取直”不再经过邯郸境内,大名府的繁荣就此落幕,中国酒的形态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颠覆性转变。金元时期,蒸馏酒酿造技术开始在北方出现并迅速推广开来,到了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丛台酒业前身 “贞元增烧坊”(今邯郸丛台酒前身)于邯郸城中创烧,从此开启了邯郸酒的新时代。

河北邯郸,丛台酒业旧址博物馆。
摄影/张魁星


邯郸,拥有众多亮丽的文化名片,女娲文化、磁山文化、古赵文化、邺城文化、成语文化等等,你很难在中国找到一座同样拥有如此之多文化意象的城市,这些响亮的名片成为邯郸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磁州窑文化


器美如画,酒美如诗,器与酒相得益彰,浑然一体,邯郸好酒少不了磁州窑美器加持。宋初至元末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曾生产大量酒器酒具,涵盖瓶、‌罐、‌壶、‌杯、‌碗、‌盆、‌缸等众多品类,尤以经瓶、玉壶春瓶、四系瓶等酒器最具代表性,堪称储酒器的博物馆。正是这些精美的瓷器,让邯郸的酒走得更远。

从磁山文化的酿酒陶器,到磁州窑储酒容器,陶瓷与酒一路相伴而行,共同成为邯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三生三世桃花雨,一半磁州一半春”。今天,以磁州酒业为代表,在精美的瓷器之上开启了水墨丹青的新演绎。


金元时代蒸馏酒的兴起不仅深刻改变了邯郸酿酒工艺,也同样影响了磁州窑的瓷器风格,磁州窑粗犷、大气、厚重、沉稳的风貌由此定型。图为磁州酒业水墨青花系列。
摄影/郝群英

古赵文化


赵王酒、丛台酒、战国风云、王者盛宴、赵王论道、御赐赵王酒,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座城市的酒仍在演绎那个风云烈烈的宏阔时代。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开放、进取、包容、锐意改革的精神,以廉颇蔺相如为代表的“和”文化,早已成为邯郸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核,并在邯郸的酒中恣意流淌,透过这些就酒,你能真的感受古赵文化的非凡魅力。


邯郸境内经常能看到先秦赵国元素。图为丛台酒业厂区,将相和雕塑。
图源/来自网络

魏晋诗酒文化


如果说曹操将诗酒文化留给了家乡亳州,那他同样把魏晋风度赋予了邯郸,建安风骨与魏晋精神在邺城。


邯郸境内的邺城,这里承载了曹操一生最辉煌的时光。
摄影/王建安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时任东汉丞相的曹操于邺城筑铜雀台,聚集了大批文人汇聚于此。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他们把酒宴饮,以酒为媒,创作辞赋,书写文章,作品风格刚健清新、慷慨意气,开魏晋文学之先,“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韵与酒韵开始独领风骚。如今以邺城老窖、铜雀台为代表的邯郸白酒,依然续写着魏晋诗酒风流传奇。

此外,女娲文化、滏河文化、广府太极文化、赵宋文化,你都能在邯郸的酒里看到它们的影子。


河北邯郸,涉县山乡婚礼,在宴席上进餐的人们。
摄影/安哥


邯郸,也是一座千年运河城市。大运河邯郸段肇始于东汉末期、形成于隋朝、繁盛于唐宋,虽然如今运河虽然早已废迟,但运河文化与运河酒却一直延续至今未曾断绝。

与其它大运河沿线城市一样,邯郸也是一座浸润在大运河里的酒城,这里酿酒业的繁荣同样离不开大运河的千年血脉滋养。


永年古城,护城河。

邯郸与运河结缘开始于汉末曹魏时期,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了保河北粮草运输,在黄河与邺城之间开凿了白沟,即这一区域永济渠的前身,其连接了中原与幽燕。

随着永济渠的开通,得运河之利,沿线商品经济开始日益繁荣起来,商业城市迅速崛起,邺城以东包括今天魏县、大名、馆陶在内的魏州(大名府)逐渐发展成为黄河以北新的经济中心。凭借运河之利,魏州人口由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13万,至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暴增至110万,迎来了人口的巅峰,也成为‌当时全天下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


邯郸大运河遗址。隋朝开通的永济渠和随后的京杭大运河成为历代首都及沿线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孕育了北方地区的大运河城市带与大运河酿酒带。邯郸大运河历史上曾屡经数次变迁,东汉末期称白沟,隋唐时期以永济渠、御水、淇水互称,宋金元时期多称御河,明清时期称卫河。邯郸境内现存大运河共计141.8公里,流域面积701.5平方公里,分别称为卫河和卫运河。千百年来,邯郸大运河以其跨越时空长、流经地域广、历史遗存丰富的特点,在中国河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图为卫运河航拍。
图源/来自网络

到了北宋初年,大名府一跃升格为陪都(即北宋的北京)。得运河之利、拥陪都之名的大名府自不必说,成为媲美东京的超级城市。“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宋代酿酒业迎来了新的繁荣,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繁荣的运河经济为酿酒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便利的水运、带来了全新的酿造技术和充足的酿酒原粮,酿酒作坊遍布运河两岸,城市酒铺鳞次栉比,其中以金滩镇陈氏酿酒作坊和城北关玉泉作坊最为有名,也是今天的大名滴溜酒的前身。

如今,大名县、馆陶县,仍然是邯郸重要的白酒产地,诞生了大名府酒、滴溜酒、卫河人家、乾隆御酒、陶乡春、馆陶大曲等一众运河名酒。

 


建国后的邯郸酒厚积薄发,以丛台酒为代表继续延续千年辉煌。

早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三(1979年)、第五届(1989年)全国评酒会上,丛台酒两次斩获国优酒称号,成功摘得“河北酒王”头衔,堪称丛台酒的里程碑。

作为河北省首家改制成功的酒厂,90年代的丛台酒迅速崛起,并长期霸榜河北白酒第一的宝座。


丛台酒始终严格传承了“贞元增烧坊”的酿制要求,注重“曲、粮、水、窖”酿造四宝,恪守“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的“六必古训”。历经五百年风云聚变,最终逆袭为“南有茅台北有丛台”的河北名酒之一。
图源/来自网络

从地方品牌,到河北名牌,再到全国知名品牌,依托千年文化底蕴,以其悠久的历史、高品质的产品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超越。并以2019年全力打造丛台窖龄酒系列产品为起点,丛台品牌的文化张力、品质张力得到迅速释放,迎来了新的强势增长。

2021年,丛台酒整体销售额提升44%;2022年销提出了“复兴河北第一白酒品牌”的目标,当年售业绩首次突破了20亿。如今的丛台酒,已成长为冀派浓香的代表。


河北邯郸,丛台酒业旧址博物馆。
摄影/张魁星

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邯郸市的白酒产量达到17928.0千升,同比增长了83.2%(《邯郸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势头增长强劲。


河北邯郸,磁县一家酒厂的员工在酒库检测酒质。
摄影/郝群英

7000年星汉灿烂,3000载一脉相承。太行的雄浑与漳河的柔美、赵武骑射风采与魏武横槊气度、丛台上的弦歌与运河里的桨声,千年岁月里的斗转星移最终凝结在一杯酒中,向世人静静倾诉着邯郸大地上曾经那澎湃激荡的过往。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