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和都党煤矿始末
谢华英
磁县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煤矿较多,开采历史悠久。有许多煤矿在全县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曾经辉煌过,曾经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过较大贡献,而其中的白土和都党两大煤矿已停办。现将这两个煤矿的始末简述如下。
白土煤矿
申家庄煤矿前身为白土煤矿。白土煤矿位于磁县白土村北,地面海拔标高在277—556米之间,面积为4.5平方公里,井田地质储量为789万吨,可采储量为379.4万吨,含煤有10一13层,可采煤层有6层,煤种为优质主焦煤。
1956年3月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邯郸专区委派14名干部,将该井田内开办的“下北河”、“增盛坡”两座私人股金煤窑,合并改造为公私合营煤矿,组织了179人,办起了白土公私合营煤矿,归邯郸专区所属,利用旧窑整修后生产,采掘、运输、提升全靠体力劳动。1957年后,东西立井陆续安装了蒸汽绞车、水泵等设备。1958年6月,邯郸专区将矿下放到磁县,年底矿由公私合营性质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改名为“磁县白土煤矿”。1970年在报废立井东侧开拓斜井一对(一坑),同时又在大水头村东一荒岭处兴建一斜井(二坑)。1972年一、二坑相继投产,原煤开采,提井运输,通风排水等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年产量由初期的几万吨上升到十多万吨,职工人数也由几百人增加到上千人。1977年6月,二坑因资源枯竭停产关闭,共产煤40万吨。1977年8月,矿被省确定为7个地方重点煤矿之一,所产煤炭从1978年元月起纳入全省分配。1979年2月,矿由县管上收为省属煤矿,由邯郸地区煤炭局代管,企业改名为“河北白土煤矿”。1981年8月,矿再次下放到磁县。1982年4月,白土一坑因资源枯竭停产关闭,共生产原煤283万吨。矿部和全部人员搬迁到申家庄矿井口。
1982年5月,白土煤矿全部停办。
都党煤矿
都党煤矿是邯郸地区开采较早,规模较大的煤矿之一。设计能力为年产21万吨,1985年底拥有职工2000余人,固定资产原值1237万元。
该矿位于磁县都党乡境内,矿区煤层赋存浅、覆盖薄、出露地表处多,易于土法开采。解放前资本家曾在本区开办过台寨井(都党煤矿排水井)和台寨西井(新大井),原为六河沟煤矿的一对矿井,曾修筑轻便铁路于漳河架桥通至漳河南观台镇装煤站台,而后上京汉线外运。
该矿先后共开发利用矿井6处,其沿革概况为:1945年9月,由太行区五专署生产建设部队接管,新建井名称为“生产建设煤矿”(简称生建煤矿),于1952年冬天停办。
1958年大跃进时期,磁县恢复“生建煤矿”,后发展成为拥有1900余名职工的煤、焦、铁等联合企业,1962年下马。1966年,磁县责成白土煤矿负责恢复“生建煤矿”,名称为“白土煤矿都党坑口”。
1967年1月,经河北省经计委批准扩建磁县都党煤矿,同年5月破土新建西斜井(二坑井)。
1970年按照邯邢基地“四五”规划在台子寨井田新建一对年产20万吨矿井(都党一坑),1975年简易投产。1973年1月上收为邯郸地区直属煤矿,名称改为“邯郸地区都党煤矿”。
1979年1月上收为河北省煤炭局直属煤矿,名称改为“河北都党煤矿”,同年12月,在不改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委托邯郸地区煤炭局代管。材料供应、原煤调拨按“河北省地方统配煤矿”对待。
1981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又将该矿下放为地属企业,之后行署将该矿下放为县属企业,名称沿用“河北都党煤矿”。
都党区位于峰峰煤田和村------彭城大向斜之西南,向斜轴自北至南经三合村、都党村和台寨村向南延展。水文地质方面,井田东、北、西三面均为奥陶系马家沟统,石灰岩山所围,其节理甚发育,喀斯特溶洞现象极为强烈,拥有丰富的高大静压水,除含水层外,南邻漳河,季节性旱河沟纵贯井田南北,跃峰渠横穿煤田东西,矿水充水情况严重,井下正常涌水量为每小时1336立方米,最大涌水量为1983立方米,1970年、1976年和1982年3次矿井出水被淹,经济损失达320多万元。1982年汛期淹井时最大涌水量为每小时4200立方米,为我区最大涌水量矿井。
该井田煤层倾角15—25。,可采煤层6层,煤层总厚度7.8米,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2号、4号、6号、7号、8号、9号煤局部可采。
煤质的牌号为肥煤、肥焦煤及焦煤,第2号、4号、6号3层煤基本上为肥煤,第7号、8号、9号3层煤为焦煤,可供工业用煤和民用及生活取暖。
地质储量1973年核为907万吨,可采储量685.1万吨,1975年一坑投产后,通过开采揭露,大部分为空采区,1981年核定生产能力减少到15万吨,1985年底全矿区地质储量为1703.8万吨,可采1703.8万吨,可采储量536.6万吨。
该矿井为低沼气矿井,建矿初期采用自然通风,随着生产发展,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和两翼对角式通风,1975年全矿推行走向长壁采煤法。
该矿自建矿以来基建和改造总投资达1357万元(煤炭部1021万元,省273万元,地区50万元,自筹30万元)共拓建四对生产井(西斜井、南斜井、东斜井、台寨斜井),建焦厂两座,35KV变电站一座,地面建筑面积达25512平方米,井基开拓、原煤回采、提升运输、矿井通风、供电排水和安全设施、机器维修等系统基本上成龙配套,生活设施也比较齐全。
该矿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技术管理有一定基础,1975年推行理财卷的经验,在全区地方煤矿得到推广,水泵无底阀排水,载波电话、机组采煤、沿空送巷、电动凿岩机等项新技术首次在该矿推广。
20世纪70年代,该矿年年超额完成生产和利润计划,多次被评为地、县先进单位。自建矿到1985年底累计生产原煤305.2万吨,焦炭23.4万吨,实现销售税金380.53万元。但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加之水大、煤质差,后几年效益不佳,煤矿不够景气,亏损数额为289.54万元。
1987年9月,都党煤矿关停。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