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锦林序
国有史,邑有乘。《周礼》:“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八法、八则,小史掌邦国之志”;及“赐谥读诔;内史掌策命制禄,外史掌四方之志,达书名于四方;职方氏,辨都鄙人民,与其财用六畜九谷之数”。輶轩下采,纳贾陈诗,以故州邑有志也。
抑古者月终受群吏之要,岁终令群吏治事思。夫月要日成,以考其治;而告于上者,当必有在。而学校为人心风俗之本,不臧厥臧,民罔攸劝。田赋为受藏,受用之原,上中下错,必详经涂畛洫,必辨与夫,砥里以出,任力以夫,上贤以崇德,恤孤独以逮不足者,胥于吏乎,是责也。则欲综其要而葺为成书,俾后之览者,不啻履其山川土田,聆其妇叹童谣而洞如观火类,非矜书淫䛭左僻以空言为纪载者之所能为役也。
锦林捧檄莅兹土者十年,顾职不称,禄覆餗,旷官迂拙,一无所効,兼俗吏风尘,符移仆仆,何敢珥笔而为一邑之志。矧前令毘陵王君,已勒成集,曷为剿说而雷同耶?第于簿书,稍暇取前志而翻,阅之详略,去取间不无与私心相剌谬者。而十余年中,天道迭竭,人事互更,粟租丁调,金饥木穰,一切农功水利、户口钱粮、关津沟洫、城隍学宫,凡所谓源委颠末,废兴沿革,皆下吏所蚤作夜思,躬亲而详悉者,爰次其前后增以入之,并于旧志,汰其冗,详其略,校雠而付之梓。义取诸征,所以传信,言从其俚,匪敢滋疑。
圣德如天,大臣器使,奔走备员,幸免罪戾,猥于尘劳汗逐中,犹有事于丹铅,自笑书生之积习未尽除也。仓促开雕,一仍其荒芜鄙倍,而茫无所收拾。
今天子方大一统之书,小臣不惟不敢,以是笺笺者为对扬,休命即邑之有乘,俨操觚以自附于作者之后,亦深愧不文矣。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春仲,知鸡泽县事,萧山王锦林,序。
词语注释:
邑乘(yì chéng):县志,地方志。
《周礼》一段大致释义:负责文献工作的太史官掌管建邦治国中“六典、八法、八则”方面的法令,小史官掌管邦国的史书;直到“由天子依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称号、宣布哀悼死者的文章;内史官负责执行君王对官员的任免,外史官掌管各地的史书,以及各地的文字;职方氏这一官职,负责明辨各地人民的财富、物产等情况”。
輶轩下采,纳贾陈诗:天子的使臣到各地考察,调查当地的物价,采集地方的民歌。
“抑……治事思”一段大致释义:而且,古人每月月底接受官吏们当月重大事项汇报;年底,命令官吏们汇报当年的政绩。
而学校为人心风俗之本:康熙二十三年颁《御制学校论》,提出:“治天下者莫急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学校者,教化所以出,将以纳民于轨者也。是以古者家有塾,党有庠,乡有序,国有学。
不臧厥臧,民罔攸劝:如果不褒奖善良正直的人,百姓们就无所劝勉。
“田赋……是责也”一段大致释义:种地纳税是国家的收益,收益来自于田地。田地有上等、中等、下等,地力不尽相同,必须要根据“是否能过一辆车?是否有田间小路?田间水沟的情况怎样?”,以及“当地劳动力的情况怎样?”等,来执行不同的税赋政策,并根据当地的税收情况来决定合理的开支,根据当地的劳动力情况来决定合理的摊派义务工政策,推崇好的品行,救济孤苦的老幼来解决他们的困难,是地方官的责任。
“则……为役也”一段大致释义:因此,想要总结一方的主要事迹并修编成书,让后人读之受益,无异于踏遍各地山川,聆听街头巷议、农妇哀怨、儿童歌谣,就好比将世间万物仔细洞察一样,除非崇尚“书淫”、怨愤“左僻”,也不是用“空言”来胡乱记载的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此处“䛭左僻”的“䛭”字,原文为异体字,无法录入,经延平荣安多日参详,并查阅《康熙字典》,该字通“䛭”、也通“悻”,音幸,嗔语也。嗔,有生气、恼火的意思。
“锦林……相剌谬者”一段大致释义:我王锦林,在这片土地上为官十年,回想起来,颇不称职,空吃俸禄,忝居官位,一事无成。而且作为一个平庸的官吏,职位调动频繁,空得忙忙碌碌,怎么敢执笔来为一个县修志呢?况且,我的前任毗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的王光爕先生,已经集成了一部县志,这不就成了抄袭雷同吗?在整理一些档案资料过程中,我翻看了一些前人修纂的县志,仔细阅读后,感觉前志与实际情况有些人为的取舍。
金饥木穰(jīn jī mù ránɡ):也作“金穰木饥”,古代根据太岁星运行的方位来预测年成的丰歉。
校雠(jiào chóu):比试,比较。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