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武安小学堂师生合影
兴办实业报国心·安秋生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改变被动的政治局势,曾经宣布实行新政,1901年到1905年,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内容包括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等。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天,武安来了一位年轻的知县钱祥保,由于他是江苏镇江甘泉县人,所以自称“甘泉钱祥保”。钱祥保是个追赶维新风潮的读书人,踌躇满志地想在任内干一番事业。此前,武安按照清政府的诏令发展新式教育,各村设立了初级小学堂,然后筹办农林会,在全县提倡林业。
办农林会,县衙并无资金,钱知县的办法是督率全县绅富集股筹办,全县邀集了五名董事:城内举杜倰为董事,房锦云为南乡董事,王景鑫为北乡董事,苗霪为东乡董事,白霖雨为西乡董事,“共集股本三千余金”。房锦云这个以卖布卖药为业的商人,此时就做了植树造林的董事。用大家凑起来的这3000多两银子,农林会共在武安城乡栽植了数千株椿、槐、杨、柳。一片片苗圃,一棵棵幼苗,摇曳着武安以林兴业的希望。可惜的是,钱祥保的知县当得太短,只一年多便被朝廷调离。他们栽种的这些树木因管理不当而日渐损折,直至被人们“砍伐罄尽”,“股本消耗无形”。尽管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现代林业的新生事物,还是在武安大地上闪现了一丝曙光,房锦云与栽树植绿的事业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房家庄园原有一爿小花园,起初的功能无非为了附庸风雅、休闲小憩,房锦云带领他的儿子们,把花园改造为具有实用价值的“试植园”,在那里进行果树花木的栽植实验。
房家人追逐时代潮流,一度萌发创办实业的想法,亲手将之付诸实施的,除了当家人房锦云,还有他的长子房续祖。
房续祖生于1878年,他视野开阔思想开放,抱有实业救国的雄心壮志。这和他经常在全国各地游历有关,尤其是在上海、苏州这些地方,他见识了许多新鲜事物,他以青年商人的目光打量外边的世界,并将这些信息带回家乡武安。
或许因为房氏是卖布起家,房续祖首先想到了涉足纺织业,搞机织。武安当地传统的织布业使用的都是木机,只能织土布,效率不高,花色品种单调,而从外国兴过来的铁机,织布快,织出的布面好,平整光滑且易染色。房续祖对这样的织机感起兴趣,心想房家可以卖布,为什么不可以织布呢?他和父亲房锦云商量,房锦云同意他尝试。房续祖带着银元到保定,买回了两台当时最先进的织布机,织布机的主要部件据说是从英国进口的。织布机安装在房家庄园的大西院,棉纱即当时说的洋线从邯郸购进,房续祖亲自上机操作,哐当哐当的机器声,响彻了伯延古老的天空。这个小型的织布厂虽然只存活了两三年时间,但千年古镇毕竟触摸到了现代工业的脉跳。
进入民国,各种新潮的事物更如雨后春笋。房锦云意气风发,先后当过武安县农会会长和水利局长。这与卖布卖药的角色相去甚远,但房锦云对这些职务不是虚应差事,他做得很投入,投钱投物不说,也投入极大热情、极大精力。在职期间,他发展农桑,广植树木,兴修水利。毫无疑问,这些事情对于房氏家族来说,都是只有付出而没有任何回报的。
担任农会会长后,房锦云踌躇满志,说这个会长不能白当,一定要弄出些名堂。他自己出资,在孤溪河畔的均河村购买了数百亩土地,不为别的,只为搞农林实验,因为这里的土地更肥沃,灌溉更方便,更适合搞实验。儿子房续祖一马当先,住到均河村,代表父亲管理这片实验园地。武安自古就有桑树,但不知什么原因,武安的桑树长桑椹,但并不适合养蚕。卖绸缎出身的房家人,深知养蚕缫丝是一条农商结合的致富门路,如果解决了桑树的品质问题,养蚕又有何难?他们在均河村开辟了一大片桑园,面积足足200多亩,数万株桑树苗都是从外地购进的。植桑有些技术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房续祖便几下保定,请来两名林业工程师,住进桑园对工人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
房续祖1914年因病去世,只有36岁,房锦云痛失重要帮手,许多事业不得不中途搁浅。
我们无法猜度,房锦云在家乡大地上的如此作为,有几分属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几分属于承担社会责任,抑或有几分属于时代的裹挟。《武安房君墓志》是把这一切看作他的主动之举的,说房锦云是在经历了数次散财赈灾之后,苦苦思索“富民之道”,方才得出一个结论:“救荒古无善策。富民之道,则在以农为本,广植森林以辅之。”在现代工业尚未成型的历史背景下,房锦云的这些见解,无疑是符合武安实际的。把“富民”作为自己的一大理想,对于100年前的商人房锦云来说,是何等炽热的情怀和阔大的胸襟!
房续祖留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房希圣,次子名房希舜。房希舜字华严,以房华严这个名字为世人所知。房华严先在北平民国大学就读,后又到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留学,归国后先在北京大学教书,曾有农业科学方面的著作出版,解放后长期在沈阳农科所工作,是我国著名农药“六六粉”的发明者之一,算是继承了其父祖实业报国的遗志。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安秋生,又名安隆,字季三,号神钲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协会副会长,邯郸市散文学会主席,神钲书院院长。有散文、诗歌、纪实文学、传记等著作多种。研究武安商帮20年,著有《药鬼子记事》《武安商帮史话》《大商风华》等,曾受邀赴日本明治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和国内多地演讲。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