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顺德绸缎庄广告单
信息灵通领新潮·安秋生
进入清朝中叶以后,我国的商业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转入商业经营,各传统行业都增加了不少从业者,也就是竞争者。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在商海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各商家各想各的高招。
绸缎一行与药行有所不同,同行之间并无太多不为人知的机密,你能找到的货源别人也能找得到,你能想到的目标客户同行也在招徕。进入晚清时期,由于纺织机械的改进,我国的丝绸生产能力快速发展,新花色新品种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国际贸易的活跃,各种“洋货”也纷纷登陆中国市场,高端纺织品市场新潮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谁的新货上市快,谁就有机会抢先占领市场,并获取较高利润。武安商人迎合民众追求时尚的消费心理,千方百计采购时兴货色,以最快速度摆上柜台销售,当别的商家跟上来的时候,武安商人已经又有更新的货物正在运输途中。他们的“秘诀”是缩短采购流程,常年在苏州、杭州、上海、天津等丝绸产地或口岸城市设庄(即采购站)采购,挑选派出采购人员,基本条件是头脑灵活,眼光独到,反应机敏,能说会道,办事麻利。他们每日往来于生产厂家、码头车站以及街头闹市,了解新品的开发和上市信息以及市面上的流行苗头,一旦发现有合适的货物,第一时间拍发电报向掌柜请示,掌柜当即拍板下单订购,然后日夜兼程往回发货。货物尚在路上,店里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商品信息传递给了当地客户。据说,当年苏州、上海等地市场上的新货,不出一周就能摆上开封的柜台,不出10天也能出现在太原的市面。
大贺庄宏顺德绸布庄1860年在太原繁华的按司街开业,传到第二代手上,胡广基、胡广麟、胡广益三兄弟齐心合力,分工合作,各尽所长。胡广基读书多,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善于交际,清朝末年受时风影响,早早便剪掉辫子。家人怕其招惹是非,便派他常驻苏州,坐庄采购发货。承担这一重要角色,正好符合他的性格,发挥他的长处。他对此事极感兴趣,还讨了个苏州老婆,关键时刻夫妻二人一起出动,多方搜集市场信息,源源不断报告给太原柜上,一旦确定引进某种货色,或某种货物缺货,只要发一封电报或一封信,他便立马组织货源迅速发运。他们还积极参与集资创建“武安会馆”,利用乡党抱团的优势,获取信息,抢占先机。
宏顺德这种经营理念坚持了数十年。当年的小掌柜胡福祥在多年后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经营绸缎进货是关键,我们的绸缎庄常年在上海、天津等地住有庄客,庄客很有眼光,看得出市场上将会流行什么货,太太小姐们喜欢什么货,天津、北京、苏杭二州市场上的新潮货,不要几天就能办进来,摆上我们的柜台,时间久了,这些城市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都知道宏顺德有时兴货,常常光顾宏顺德,把穿用宏顺德的绸缎当作时髦。我们的伙计熟知太太小姐的这种心理,只要他们进门,就向她们兜售时兴货,有时候还到他们府上去推销。店里配备有高水平的裁缝,随时为顾客量身定做,再加上武安帮独特的优势,会说话,会应酬,总会把上门的客人打发得舒舒服服,让他们高高兴兴把货买走。经营时兴货的利润可以达到二分以上,所以宏顺德的生意在1937年以前一直很兴隆,掌柜每年可以挣到四五百块大洋。
清朝末年及以后,武安人的大药庄同样瞄准了国内外药材大市场,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恒山脚下的浑源县是黄芪产地,质优价廉。和成恒药店东家兼掌柜武修仁精通黄芪加工。他亲自到天津了解黄芪的出口情况,掌握市场行情后果断出手,在天津大伙巷和怡和街薛家胡同购买了5处院落,作为创业的第二基地,药行号仍为“和成恒”,雇工100多人,分别组成运输队、营业组、加工组、出口组、生活组、核算组。他们共投资30万元(银元),在天津开拓出半壁江山。对收购的黄芪,先在浑源加工成半成品(山农将刨掘出来的黄芪晒干后将之分为大条、中条,然后成捆,每捆大条约300斤左右,每捆中条约150斤左右),运到天津后,进行二次加工,将大条、中条分别截成整齐的形状;将整齐的黄芪条,一部分加黑色素,成为“黑芪”,一部分保留原态,名曰“白芪”等等。这些“黑芪”“白芪”“红芪”“蓝芪”装入木箱,销往美国、西欧、东南亚、日本等国和地区。每年出口上千吨,纯利达300万元(银元)。在其后人武伦钟的记忆中,他们家做黄芪在天津是独一份的,得到南方许多药商的一致信赖,他们只购和成恒加工出来的黄芪,然后装箱发往广州,再从广州装船卖往东南亚各国。他们的加工厂,天天车水马龙,繁忙得很。当时,和成恒的黄芪在国外,是唯一被认可的品牌,信誉极高,一直到天津解放。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安秋生,又名安隆,字季三,号神钲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协会副会长,邯郸市散文学会主席,神钲书院院长。有散文、诗歌、纪实文学、传记等著作多种。研究武安商帮20年,著有《药鬼子记事》《武安商帮史话》《大商风华》等,曾受邀赴日本明治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和国内多地演讲。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