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风华》连载17 河北帮①
日期:2022-10-23 10:27:23  点击:
来源:神钲书院(公众号)  作者:安秋生 图片:江芳延

 

 

 

《大商风华》连载17 河北帮①

 

 

蔚县“德和庆”

 

河北帮·安秋生          

 

  

河北帮 武安商人初皆贸易河北,以药材称。每年春季推车而往,岁终推车而归,习以为常,频年跋涉,不能大有成就。嗣鉴于关外经商者之日形得手,知岁来岁往之非计,始各于相当地点,组设号址,照常营业。其具有攸久历史,而以老资格见称者,若徐水之梁双兴(沿平村)、涿州之广魁(西河下)、方山之恒隆泰(茶口)、乐亭之恒盛和(大贺庄)以及琉璃河之天和永(茶口)等。或二百年,或百余年,或数十年,要皆以药材一业,维持其长久之生计者也。每年祁州会之会首,武安梁双兴乃占一席,颇为同业所推重。绸布业偏重冀南,磁州之新盛源(南丛井)、兴顺和(王顺兴老柜)较有历史,油盐业与鲜果业都曾有数家,惟皆资本薄弱,无称述价值。

——1940年版《武安县志·实业志·县外商业》

 

 

这里讲的“河北”,包括北京、天津在内(注:河北省明朝为北直隶,清朝为直隶,包括了顺天府和天津府。1928年改为河北省。),但不包括张家口和承德。河北在明清两代都是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条件得天独厚。京汉铁路线从省内经过,所以,河北又是联结东北地区与关内各省区的通道,还是山西、内蒙古和广大西北地区通往北方海上门户——天津港的必经之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天下第一药市”——祁州药材市场。武安商人一路北上,在燕赵大地上大显身手,演出了一幕幕壮观的活剧。

 

 

药行领袖杨春和

 

 

“杨春和”由武安西张璨村杨家创设。乾降中期,杨家人开始走上经商之路。他们先是沿通晋大道向西,来到晋东南的高平、潞城、武乡一带,创立了元顺和药铺。乾隆末期,杨家14世祖杨湶的三个儿子(德基、德炳、德纯)推车向北来到祁州,采办药材四处兜售,风餐露宿,历尽艰难,却盈利无多。嘉庆年间,他们落脚在了直隶元氏县,开了一家小药铺,字号“春和堂”。元氏春和堂是杨家药材生意的老柜,后来大大小小的买卖均从这里滋生。清末民初,武安药商迎来了黄金时期,杨家财旺人更旺。西杨户的大东院杨琇生八子:守能、守信、守谦、守德、守铭、守元、守忠、守恭。杨珍生守廉、守志、守业、守荣、守贵等。杨珠生一子守河。杨家一帮弟兄在华北药材市场上东冲西突大显身手,可谓“七狼八虎闯天下”。到20世纪30年代杨家生意达到鼎盛时期,人称“二十八守,七十二柜”。“杨春和”为杨家药业的总称,包括了春和堂、春和庆、春和玉三大分支。

 

 

关干春和堂。同治四年(1865年),杨德炳的三个儿子杨岐、杨峒、杨屿,在元氏周边的栾城县城以及郄马镇,藁城的梅花镇开了分号,字号都叫“春和堂”,生意逐渐扩大,成了武安药帮中的重量级人物,杨春和成为祁州药市上武安帮42家轮值会首之一。传至18世杨琇、杨珍、杨珠等叔伯兄弟时,生意进一步扩展,在高昌开设分号春和庆,在石门开设分号春和堂。现在看,春和堂在整个石家庄地区算做老字号,占据了当地药材行半壁江山。如今元氏、栾城、藁城等地依然有很多以“春和堂”命名的药店。

 

 

《元氏县志》记载:

1956年以前,县内主要有春和堂、寿山堂,瑞生堂三家私人药店,春和堂药店远近闻名。1949年前,该药店在全县共设三个销售点(县城2个、南佐1个)。拥有员工27人(多为武安人)。拥有制药设备,制售丸散膏丹,在当地的影响可用“远近闻名、名冠冀南”来概括。1956年,元氏春和堂实行公私合营,以其为主成立健民药店。

 

 

石门是石家庄市的旧称,1925年设立石门市。元氏总柜也在此设立分号,挂牌“春和堂”,东家为杨珠之子杨守河。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成立石家庄医药公司,杨守河的很多后人都在该公司就职。

 

 

关于春和庆。在武安药商圈里一度有个说法,叫“关外锦和盛,关里春和庆”。清末,元氏春和堂在高邑县城最早创立春和庆分号。春和庆又陆续在赞皇、柏乡、邢台、保定、天津等地开设下一级分号。民国时期,邢台春和庆(1936年开设)和保定春和庆规模较大,经营有方,很有名气。保定春和庆坐落在保定最繁华的地方——“直隶第一街”西大街,建筑气派,两层楼,一进四的大院,内有库房、宿舍、过厅、厨房等,员工20多人。此外,在平山县还开设了三家春和庆药店,《平山县志》亦有记载。

 

 

杨春和在华北地区显赫一时,堪称“雄居口外,威震河北”。民间盛传:从武安出发到包头等地,沿途60里就有杨家一个铺子,东家和伙计们出门办事就住在自家这些铺子里,根本不用在别处住店,“肥水不流外人田”。

《大商风华》连载17 河北帮①

西河下皎龙碑

 

 

祁州药市大会首

 

 

武安药商于清同治四年大合帮,首事者4人:李久青、梁玉堂、孔广能、胡连元。

 

 

梁玉堂是梁双兴药店的主事人,老家武安沿平村。梁家贩素药材大约始于明末清初。据其后人说,之所以叫“梁双兴”,是因为祖上两兄弟,老大梁兴桥,老二梁兴成,二人最先也是推车贩药,串巷摇铃,终岁往返于保定、祁州、武安之间。乾隆时期武安药商获得长足发展,二兄弟拿出全部积蓄,在保定府安肃县(1914年改名徐水县)开设药铺,取自己名字中的“兴”字,立字号“梁双兴”,成为武安药帮比较早的坐商之一。传到梁徵这一代,梁家生意进一步扩大。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梁瑞堂,次子梁玉堂,三子梁陞堂,个个精明强干,哥仨共同的堂号叫“三元堂”,既卖药又行医。祁州合帮大会,梁玉堂是倡议者,也是主要组织者,还负责找人撰写碑文。可见梁玉堂不仅在武安帮名望极高,在整个祁州药市同样受人尊敬。

 

 

徐水县北距京师仅120公里,交通便利,梁双兴设在徐水,为梁家其他人来保定府、顺天府做生意提供诸多方便,对此,《徐水县志》有明确记载。梁家在河北广开分号,从徐水至武安,重要县城、镇店都有其生意,盛极一时。传说当年梁玉堂病逝于徐水,运灵柩回武安途中,沿途商号吊唁者络绎不绝,走不了多远,就被人拦下,梁家人只好在自家分号搭设灵堂,供人祭奠,备极哀荣。

 

 

梁双兴一直经营到20世纪40年代,由干抗战期间徐水是敌我双方拉锯的地方,药材生意十分惨淡,梁家只好将之转让给西广村的胡姓亲戚,后来随着公私合营,300多年的梁双兴老号彻底终结。

 

 

孔广能是西河下村人。西河下同样是药商大村,孔家经营药材尤为突出,时间早、规模大、影响广,在整个武安商界占有重要位置。孔广能之父孔继贞为孔氏69代。乾隆初年,孔家的药店落脚涿州,随后孔家其他支系纷纷赶来,到同治年间,保定、廊坊各县几乎都有孔家的生意。仅在祁州庙会42家轮值会首中,孔家就有广和公、广魁恒两家,而在300余家药商的捐款名单中,西河下孔家的商号还有:孔广和、孔广魁、孔广义、孔德和、广裕恒、大生堂、广和恒,加上未在碑文中出现的广和兴、广庆恒、广魁裕、广义恒、广和永、广和庆、广益恒等,统称“孔家十八广”。

 

 

孔家在保定的经营分成三大股:广魁恒、广和公、孔广义。其中孔广义总号在唐县,道光年间由孔昭印创立。在西河下的“蛟龙碑”上,用如下文字追述孔氏几代在商业发展上的作为:

 

 

公父昭印字登云,初于唐县创广义号生肆为始基焉,发福后滋,在霸州、蔚州、涿州、满城县、雄县、望都、涞水、高阳、完县、东光县、任丘县、清风店、大庄镇、石亭镇、张房镇、牛庄镇、礼花镇、张泉镇等处共计十八号,皆登云公领秀。父作子述,自道光咸丰年间合纵,迨至光绪十三年,始分为五股,各自经营。

 

 

清代咸同年间,三大股中家道最兴盛者当属孔继仁的广和公,其侄子孔广能十分能干,追随叔父在保定府打拼多年,积累了资本向涿县矾山镇、张北县、康保县等地大肆扩展,十分成功。孔广能作为家族代表参与武安帮诸事务的管理。

(未完待续)

 

《大商风华》连载17 河北帮①

 

作者简介 

安秋生,又名安隆,字季三,号神钲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协会副会长,邯郸市散文学会主席,神钲书院院长。有散文、诗歌、纪实文学、传记等著作多种。研究武安商帮20年,著有《药鬼子记事》《武安商帮史话》《大商风华》等,曾受邀赴日本明治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和国内多地演讲。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