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风华》连载3 推起小车下关东
日期:2022-10-06 14:34:30  点击:
来源: 神钲书院  作者:安秋生

 

推起小车下关东(《大商风华》连载3)

武安博物馆内“五架小车下关东”雕塑

 

推起小车下关东·安秋生          

 

随着市场的繁荣和经商人数的急剧增加,武安的“县外贸易”遇到了“瓶颈”。1940 版《武安县志》如此叙述:“乾隆中,民殷国富,到处升平,内地商业,已成供过于求之疲弱现象,遂有聪明人士,思向关外发展,以浚利源。”

 

乾隆中叶的某个春节,武安城南龙泉村一户武姓人家,发生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讨论。武家共有弟兄五个:武泰然、武泰临、武泰茂、武泰盛、武泰宽,都正当年轻力壮,由于家中土地很少难以糊口,便推起小车加入了贩卖药材的行列,每年正月离家,奔波至腊月方回,但利润微薄,所得甚少。因为市场竞争激烈,用武安话讲,便是“手太稠”了。怎么办?他们想寻找一个新的去处。他们听人说到关东地面近年来人口增加很快,但干药行的人不多,或许生意好做,便商议要去关东闯荡。

 

关东这个地方毕竟天高地远,对武氏兄弟来说十分陌生,离开熟悉的中原,千里迢迢去亲近那片黑土地,前景如何实在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毕竟一家数十口人要吃饭穿衣,维持生存是当务之急。正月二十三,弟兄五人还是推车出发了。车上装载的是从太行山区收购的道地药材,目的地是山海关以东的奉天城(今沈阳)。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的车上特意多装了几双千层底布鞋。

 

武氏兄弟来到奉天推销药材,捎带卖些百货,果然走进另一番天地。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的人们手头阔绰,出手大方,买东西不怎么还价,商家赚钱相对轻松,一年下来所获甚丰。他们决定在这里设店经营,由行商变为坐贾,店名命为“临泰”。这是武安商人在关东创设的第一家商号,也是武安商人在关东经营商号贸易的起点。

 

龙泉武氏兄弟“下关东”,抓住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东北本是满族的发祥之地,直到清初,仍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因此,山东、直隶、山西等地的居民纷纷突破种种限制徙居关外谋生,东北人口急剧增加。以奉天、锦州地区为例,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者共计5557人,而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仅奉天府就有1338415人,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

 

武氏兄弟率先“下关东”获得成功,为贫而求富的武安人打开了思路。许多人跃跃欲试,争相效仿,纷纷赶去关外淘金。伯延村在龙泉村之南,两村相距五华里,通婚甚多,亲戚套亲戚,彼此十分熟悉。首先行动的是徐调聪和他的儿子们。徐调聪早年出门经商,走过邺郡,下过济南,但“时皆不遂”,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乡重拾锄头躬耕陇亩,日子过得艰难窘迫,“拮据勤苦不可胜言,后又值岁荒,日用每忧不给”(《徐氏家谱》)。徐调聪膝下也有三个男儿:徐兴周、徐兴仁、徐兴贵,他们一样年轻力壮头脑活络,具有经营才能。武氏兄弟发财的消息,让他们兴奋起来,立即打点行装奔关外而去。在奉天,他们先是沿街叫卖百货。后来经过市场调查,还是药材生意利润可观,自己也是重操旧业比较顺手。想开一家药店,但本钱不够,就回乡动员了两个表亲入股,一个是万年村的李家,一个是同会村的宋家。李姓和宋姓两个表兄弟带着本钱来到关东,于是三家合股的一家药店在奉天城大北关街之路西诞生。药店取“和气发财”之意,以“和发”二字为店名,从此揭开了徐家商史新的一页。这是嘉庆初年的事情。

 

武家去东北发了家,徐家去东北发了财,这些讯息“满园春色关不住”,在十里八乡不胫而走。再往后顺理成章的事情,便是一家家药店在关东开张,一个个巨商在关东大显身手,“千树万树梨花开”。德庆增(沈阳)、锦和庆(长春)等一批大商家大商号抢滩东北药材市场,武安商人在东北大地的事业搭上了顺风船。

 

与此同时,关东药商设店经营、由行商改坐商的做法,极大启发了推车挑担奔波在关内的同行们,纷纷照此办理,一大批药店绸缎庄在华北大地开业,例如大贺庄胡氏在太原的宏顺德绸布庄,伯延徐氏在绥远(今呼和浩特市)的元泰和药店,庄晏村韩氏在亳州的和泰恒绸缎庄等。

 

还有一些武安人,看准了经济后进的西北市场,即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一带,这里经济也在发展,人口也在快速增长,但商业供不应求。伯延房氏在银川设立商号“德泰永”,成为武安商人在宁夏开设的第一家商号。

 

武安人投身商业的热情极大释放,奔赴外地经商成为潮流。正如武安大贺庄人自己总结的:“通慧而善贾,人尽商,乐远游。”①

 

同时,经过上百年的摸索总结,与其他商帮相互借鉴和学习,武安商帮在管理制度上趋于成熟,普遍采用合伙制、身股分红制、掌柜负责制等新型管理方式,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商号追求利润与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极大增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至同治初年,武安商帮史上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发生了,北方最大药材市场祁州药市上300多户武安药商举行盛大仪式正式合帮,打出了“武安帮”的旗号,与其他“省自为帮”的十三帮比肩并立,可见当时武安药帮的规模和实力。

 

与祁州药市的武安帮相同,武安旅苏绸商也是自成一帮,频繁往来于苏州和开封、郑州、亳州、蚌埠、太原等城市之间,专门从事丝绸生意,在苏州绸缎同行中的地位和实力举足轻重。武安会馆开建干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光绪十五年落成。在苏州这个商帮林立的地方,武安商人果断打出自己的旗号,自称为“武安一帮”,堪称中国商业史上一桩奇举。

 

祁州药市上武安帮的合帮,与苏州“河南武安会馆”的建造,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从组织上标志着武安商帮闪亮登场,从此屹立于中国的商帮之林。

 

①参见胡伟成《安定堂家族商号的兴衰》,《神钲书院年鉴 2019》第 225 页》

推起小车下关东(《大商风华》连载3)

作者简介 

安秋生,又名安隆,字季三,号神钲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协会副会长,邯郸市散文学会主席,神钲书院院长。有散文、诗歌、纪实文学、传记等著作多种。研究武安商帮20年,著有《药鬼子记事》《武安商帮史话》《大商风华》等,曾受邀赴日本明治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和国内多地演讲。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