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日期:2022-07-02 13:52:37  点击:
来源: 微观峰峰  作者:赵立春

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时间是流动的

 

但是文物遗迹是会说话的

 

本期《知乎峰峰》

 

听文化学者赵立春老师聊聊

 

峰峰的第一次行政建置

 

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夺宝奇兵》中,有一个镜头,在大学的教室里,教授正在给学生讲授什么是考古。教授说:“考古学是为了寻找事实(FACT),而不是寻找真相。”这个事实就是通过寻找、发现或发掘先人遗留下来的有准确空间位置的遗址、遗迹、生存空间或地层叠压等等,来还原既有的事实。这个事实可能是一座房屋(譬如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峰峰4000年前的那座老屋)或一个窑场。可能是一个墓葬或一座寺院。可能是一个村庄或一座城市。也可能是古人随手遗弃的一件瓷器或生活用品。总之,这些遗迹或遗物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中真实地遗存下来。时间是流动的,若干年后,这些遗物遗迹被考古学家挖掘出来,通过它们考古学家证实了在往昔的某个时间节点,曾经发生过的事实。

 

有时候讲述历史是根据文献的记载,有时候会根据出土文物的记录。我这次在梳理峰峰历史的时候,则是结合文献记载,用文物本身来还原事实,同时用文物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

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曹魏时期随着邺城崛起,峰峰成为军事要塞。东汉建安九年(204年)七月,袁尚将兵万人出滏口救邺城,扎营滏水畔。曹操利用熟悉的滏口陉山势天险,埋伏好军队,控制了鼓山滏口这条战略要道,夜袭袁尚于滏口之东滏水之畔。袁尚败逃中山。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的战马又一次踏上滏口,北上太行山,到山西讨伐高干的势力,三个月之后,高干败亡。曹操虽然胜利而归,但战争的残酷和军旅生涯的艰难使他身心疲惫,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苦寒行》。曹军赢得胜利占据邺城后,开始了对邺城的营建。建安十五年(210年),邺城建成铜雀台,建安十八年,建成金虎台,建安十九年,建成冰井台。邺城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集聚地。作为邺城畿辅之地的峰峰区域,不仅是邺城军事安危的最重要屏障,也是邺城保障供给和往来山西的重要孔道,滏口陉被曹操称为“上党粮道”。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这个区域,魏黄初三年(222年),在峰峰滏口陉滏阳河畔,将武安县和邺县所辖的一部分区域划出来,专门设置了临水县,属广平郡,县治在今峰峰矿区临水镇一带。这是峰峰区域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行政建置。

 

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那么,汉魏临水县管辖的峰峰区域当时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呢?通过数十年的考古调查,我们在峰峰境内发现了大量的汉代文物遗存、遗迹,汉代峰峰的真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呈现。

 

这些遗迹几乎分布在现在峰峰的全境。

 

在峰峰矿区新坡镇袁洼村北部的河流北岸,地处牤牛河支流北岸的台地上,发现了遗存的汉代遗址。遗址范围东至废弃台地的边缘,南临牤牛河道,西到袁洼到上官庄的乡间公路,北至地势低洼处。南北长18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近40000平方米。遗址的南侧因取土形成断崖,断崖裸露地层可见汉代文化层堆积,厚度1.5米以上。地表采集遗物有西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粗绳纹鬲足部、战汉时期的泥质灰陶豆柄残部、敞口平沿下折粗绳纹罐、直口高领罐、直口罐口沿以及外绳纹内麻点、网格纹、布纹灰板瓦等遗物,以战汉时期的为主。

 

峰峰矿区和村镇北岗头村北,有一处三面临河,东、南临小河沟,北靠洺河的台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临河冲击和坍塌形成数道断崖。断崖上可见1.5米厚的文化层分布,也为黄褐土堆积。地表采集遗物有战汉国时期的泥质灰陶豆、夹砂粗绳纹陶鬲、夹砂红陶罐、陶盆等器物残片。个别器物表面磨光或带有烟熏痕迹。

 

和村镇南八特村西南也发现了汉代文化遗迹,遗址分布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近15000平方米。地表采集遗物很丰富,有泥质灰陶罐、盆口沿、陶罐圆孔形耳、灰陶盆口沿等。

 

和村镇北胡村北偏东50米处河流东岸,遗存有南北长100米、东西宽80米的汉代遗址,地势东高西低,呈断崖状分布。地表采集遗物有汉代的灰陶罐、敛口宽平沿带细绳纹盆的口沿残片,均为泥质灰陶,器身饰绳纹。

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北胡村汉代遗址

 

义井镇下拔剑村西南,地处河边的台地上发现汉代遗址,采集遗物丰富,主要器型有泥质灰陶罐、盆、釜、豆、器耳、泥质红褐陶罐等。

 

义井镇义西村东南1000米处遗存有一处汉代遗址,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地处鼓山西麓的缓坡丘陵地带,南侧有小河沟。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细绳纹小平底罐的残片、高领罐口沿、泥质灰陶高柄豆柄、直口罐、板瓦残片等。

 

义井镇岗头村北的河边高台地上,发现东西宽300米、南北长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汉代文化遗迹。遗址保存情况较差,由于平整土地,遗址遭受破坏,文化层保存较薄,东侧断崖可见文化层厚约35厘米。地表采集遗物较丰富,主要有戳印纹陶片、绳纹陶罐残片、豆柄、素面卷沿陶盆、直口罐口沿、夹砂红褐绳纹陶片等。

 

大社镇薛村东北500米处,处于两条小河沟交汇处的河边高台地上有一处汉代遗址,南北长150——200米,东西宽400米,地势由西向东逐步降低。在沟内可见黄褐色文化层堆积,遗物丰富,主要采集有小口折肩瓮、敞口盆、敞口高领罐、外绳纹内凸棱、小方格纹板瓦、外凸棱内布纹瓦等。

 

新坡镇大潘村北,牤牛河北岸的台地上,遗存有汉代遗迹。遗址地势平坦,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近10000平方米,南侧断崖可见黄褐色文化层堆积,厚度可达2米,但遗物不很丰富,断崖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卷沿短束颈瓮、平沿盆、灰陶高领罐领部、泥质灰陶残片以及较多的外素面内布纹泥灰灰陶、红陶板瓦残片等,从出土物分析,年代为汉代,可能有建筑遗存存在。

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大潘汉代遗址

 

新坡镇野庄村西的小高台地上也保留有汉代遗址,遗址南临河沟。南北长150、东西宽100米,面积15000平方米。西侧断崖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敞口盆和泥质灰褐陶、红褐陶板瓦等。

 

除了上述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和遗物外,在峰峰境内还发现几处汉代古墓。在大社镇磨屋村南两河交汇处的河边台地上,发现了汉代文化遗址。南北长300,东西宽100米。东侧断崖暴露出两处汉代砖室墓葬,墓室为单室穹隆顶。界城镇苏村老村的西北方向,保存有一处汉代古墓。古墓封土高3米,南北长10米,东西宽8米,经年雨水侵蚀及平整土地用土等原因,现封土逐渐变小。

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苏村汉代古墓

 

西固义乡韩庄村西南保存有4处汉代古墓,其中1处可见墓葬砖室残存断面。

 

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西固义乡韩庄汉墓群

 

新坡镇崔庄村西北有一座汉代古墓。19763月调查时,确定为东汉时期古墓。该墓原封土面积为1252平方米,现残高2.5米。在封土周围可见蓆纹大型长方形墓砖散落,因此推断该墓为砖室墓。据村民讲,该墓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

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新坡镇崔庄汉墓

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墓砖

 

通过考古调查发现的诸多的汉代文化遗存,说明汉代峰峰区域内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人群聚集,也为我们研究峰峰古村落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证据。考古学家们有时候就像个侦探,需要经常行走于田野,在田野地头寻找和发现历史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通过这些“事实”,讲述出那个年代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

 

考古视阈下的历史,可能是残缺的、破碎的。临水县作为峰峰最早的建置,来源于文献上的记载,“临水”这一古地名至今我们还在使用。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临水县治的遗址所在。我们在这个区域内发现的这些“古临水县时期”的文化遗迹,也只是为我们朦胧地描述出一个残缺的古临水县的面貌吧。我们还在期盼,希望有一天能有更大的考古发现,来完整的呈现出峰峰最早的那个“临水古县城”。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