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县名沿革及治所变迁考
日期:2022-06-25 17:04:44  点击:
来源:美篇  作者:郭贵昌

 

 临漳县名沿革及治所变迁考

临漳处于太行山山前丘陵与华北平原交汇地带。属漳河冲积扇平原。号称河北之襟喉,天下之腰脊。自古为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先后有六个朝代再此建都,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作为一个临漳人,今天用一支秃笔粗浅的梳理一下它的羽毛,试图还原一下她美丽的千古容颜。

 

临漳古称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专家何光岳先生考证认为,邺地的起源始于大业,大业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女女修的儿子。邺因是大业居住地而得名,以此推断邺作为地名,当有4000多年的历史,但有据可考的是邺地之说,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

临漳县名沿革及治所变迁考

临漳县名沿革及治所变迁考

《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所著,书中有载,“(齐桓公)筑五鹿(今河北大名县城东)、中牟(河南鹤壁西)、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盖(今山东沂源东南)、牡丘(今山东聊城),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中国也”。“诸夏”指周王室在中原地区所分封的各诸侯国,“中国”指周王室居住的国都。东周时期,周平王受异族侵扰,被迫国都东迁。自此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代王师号令天下。所以筑五城名为拱卫周王室的安全,实为扩充势力范围。据史料记载,齐桓公筑邺城在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距今已有2679年之久。

 

春秋末年(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中国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邺地属魏国领地。由于邺地西依太行,北据漳河,扼战略要冲,虽地处边陲,但魏国仍以邺城为陪都,与赵国隔河对峙。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破除“河伯娶妇”的陋习,并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农田,邺地大治。魏国在邺地蓄富于民,藏兵于野,以邺地根据地出兵北伐,大破中山。

 临漳县名沿革及治所变迁考

临漳县名沿革及治所变迁考

西汉高祖时,属魏郡,并始置邺县,郡县同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占领邺城,此时曹操位封魏王加九锡,在邺城开衙设府,并以邺城为都,留居十六年之久,史称“曹魏”。居邺期间,曹操集团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加固城防,邺城达到空前繁荣,著名的铜雀三台就是当时的杰作。西晋时左思以邺城为背景,写成名扬天下的《魏都赋》,极言邺城繁华,令一时洛阳纸贵。

 

西晋时司马代曹,为避晋愍帝司马邺名讳,邺县易名为“临漳”,而“临漳”一词的初现却源三国曹植的《登台赋》。汉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北城西北,以城墙为基,建铜雀三台。台成之日,曹操携诸子登台观赏,并令诸子作赋以示庆贺。曹操次子曹植文思泉涌,援笔立就。诗云:“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得之所营。建高殿之出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冠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不过此时的“临漳”,还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地名概念。意为登临铜雀三台可擵天接云,眺山观澜,纵目千里。直到西晋改“邺县”为“临漳”,才使“临漳”一词,从地理地势的意涵演变实实在在的地名。从此邺县和临漳在历史上或单独设置或同时存在或交替出现,但所辖范围都不出这一块区域。

 

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复置邺县,东魏拆邺县在东部置临漳县,北齐、北周至隋邺县和临漳县分置并存。

 

在战乱频仍的历史过程中,邺城见证了太多的朝代更替和繁败兴衰。时而冠盖满京华的皇皇帝都时而“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的荒凉废墟。“五胡乱华”,民族大融合无一不是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

 

后赵建武元年(公元337年)石虎将国都由襄国(今河北邢台市)迁至邺城,邺城再次进入繁荣时期,这是邺城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都城。从曹魏兴起到隋灭北周,邺城作为国都凡六朝近四百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邺城不仅是六朝国都,从西汉到隋初邺城同时还是魏郡、冀州、相州、邺县和临漳县的治所,这种国都与郡州县同治一城的行政设置,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世所罕见。

 

公元534年,东魏权臣高欢以洛阳久经战乱,宫室残破为由,挟持孝静帝迁都邺城。据《北史.齐本纪》记载:“诏下三 日,车驾便发,户四十万狼狈就道”。由于人口剧增,高欢命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为营构大将,发动民工二十万人营建邺南城。据《魏书.李业兴传》记载,邺南城建设时,“披图案记,考订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也就是说先规划图纸再建筑施工,形制为纵宽横窄,龟墙拱城,中轴对称,分区布局。邺南城的建筑风格,被后世誉为中国城建史上的里程碑,对海内外的国都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

 

 临漳县名沿革及治所变迁考

临漳县名沿革及治所变迁考

 

北周大象二年,杨坚攻灭北齐,焚毁邺城宫室,大火经月不灭,数百年帝都毁于一旦。邺县并魏郡、相州南迁四十五里。隋开皇十年,邺县治所回迁邺城故地,至此,都、郡、州、县同治一城的格局彻底瓦解。

 

邺都衰落后,邺县在故都东侧试图重建县城,但由于漳河泛滥,几度兴废。而邺都被焚后,临漳县城东迁二十里,于今杜村集乡旧县小庄再建新城。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至此邺县和临漳县属地和名称实现了大一统。

 

明朝洪武18年(公元1385年),临漳县城毁于漳河水患,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临漳县城迁至县境北隅理王村重建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临漳县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规划建设面积达到40平方千米。通过推进“绿水、健康、文化、产业”四进城战略,突出汉风魏韵,彰显古邺文化建设特色,县城面貌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园林县城,河北省文明卫生县城,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北省县城建设示范标杆县等荣誉称号。

 

千年古邺,几经兴衰,终于欣逢盛世,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202182

于邺下听风楼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