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无疑是个既悲情,又充满故事的人。他的父亲朱标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病死,朱允炆后来就被册封为在历史上很少见的皇太孙。他终于当了皇帝之后,又在大臣黄子澄、齐泰的教唆蛊惑下削藩,不料却被皇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赶下皇位,自己还来了个玩了个“人间蒸发”,是死于大火、还是出家为僧、或者远渡重洋……留下了至今还未能解开的谜团。
明成祖朱棣
朱棣的“靖难之役”从建文元年(1399年)开始,至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结束,在这四年间,朱棣或朱棣的部下有一年零三个月,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东部馆陶、大名一带活动,重建了大名城,并且三次经过馆陶县,在“靖难”成功之后的20余年间,向冀大批移民,因此可以说朱棣的“靖难之役”与冀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五日,燕王朱棣举兵“靖难”,连克怀来、密云、遵化、永平,半月内拥兵数万人。在解决了驻藩之地背部和侧翼之敌后,朱棣放心大胆的率军南下。自此开始了与冀南牵扯不断的纠缠。
建文二年(1400年)十一月,燕王军自馆陶渡河,南略地至东昌。民国《馆陶县志》记载:
明建文元年(原记载就是这样,应为编纂人员之误)十一月,成祖靖难,兵至临清,移屯馆陶,十二月至东昌,平燕将军盛庸兵围数里,成祖易服跃马溃围出,退驻馆陶。
清光绪年间的馆陶县全图
在建文二年十一月的这次进攻行动中,朱棣军从馆陶渡河后,兵至东昌府(今山东省聊城)。但是在东昌被朝廷方的平燕将军盛庸所败,朱棣换了士兵的衣服、骑上快马才得以逃脱,逃至馆陶驻扎。这一进一出,朱棣等于到了馆陶两次。
建文三年(1401年)闰三月,燕王军攻略顺德、广平、大名三府,各府、州、县望风而降。
明朝顺德、广平、大名三府
四月,漳河、卫河同时发大水,建于唐朝、盛于宋金的大名府城被泛滥的河水冲毁。朱棣此时正率军驻在大名府,他派都指挥使吴成在艾家口重新建了大名府城,这座城池也就是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大名城。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名县城卫星图
七月,明平燕将军盛庸率军到了易州(今河北易县)水西寨,这里已经离北平不远了,朱棣在大名听说了这个消息,大惊:“保定吾股肱郡,失则北平危矣”。于是只能下令班师北返。
十月二十四日,燕军解了易州、保定之敌军后退回北平。十二月十二日,又出师,在出发之前,朱棣下定决心:“频年用兵,何时已平?要当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不打到长江决战,决不再返回北平。
《明史·成祖本纪》记载,当他于十二月十二日出师之后,“(建文)四年春正月乙未,由馆陶渡河。癸丑,徇徐州……”正月十二日就在馆陶渡卫河,由此可见其出兵迅速,从北平到馆陶之间也没有什么朝廷军阻挡,而从馆陶到徐州也仅用了十多天。同时也可以看出,朱棣又一次从馆陶经过并渡河。并且在这次经过馆陶之后,他的靖难之设获得了成功、取得了皇权。
通过卫河运输漕粮示意图
但是到了这里,朱棣与冀南的纠葛并没有结束。他占领南京之后,为了解决其出身之地北平的粮草问题,开始从南方向北平运输漕粮,所经之处是从扬州北上,经淮河、黄河,在河南封丘县中滦卸船走旱路,经过180里的陆路之后,再于浚县淇门镇装船走卫河,经过冀南再入运河运输到北平。
大槐树移民示意图
另外,由于冀南是朱棣靖难之役的重要战场,在这一带的大名、魏县、广平、馆陶等县,十室九空,地旷人稀,魏县仅剩下1125人。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5年),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山西大槐树移民,从山西襄垣、高平、黎城三县和泽(今山西晋城)、沁(今山西沁县)2州五处民众至魏县等地,迁民到达目的地后,每人给地一百亩。
朱棣的靖难之役的两次渡河出击之地都在馆陶县,并且在其间还建设了一座新的大名城,在战争结束之后,朱棣又花了20多年的时间让冀南恢复生机,可见整个靖难之役和冀南有着多么深的纠葛吧。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shi/2022-04-15/5815.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